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

ID:83492529

大小:110.13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3-07-06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江油中学2021级高二下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由“诗分唐宋”引出一个问题:唐宋两朝的其他重要文体,比如词,是否也可以作唐宋之分呢?文学审美形态的演变,与孕育它的文化土壤密切相关。在中国文化史上,唐宋两朝是一个转折期。以中唐为界,从魏晋到盛唐一直在政治体制中处于中心位置的门阀贵族日益衰落,而寒门庶族势力不断增强,至宋代完全取代了门阀贵族,形成了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官政治。经济上,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弱,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经济日趋繁荣。文化方面,思想领域由儒、释、道三教并行走向以儒为主兼融释、道的理学独盛。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则使知识迅速扩散,社会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今人通常将中唐之前上承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称为“唐型文化”,中唐发端、成于宋代的文化称为“宋型文化”。“以丰神情韵擅长”的唐诗与“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宋诗,分别是这两种文化所开出的精神花朵。“词分唐宋”的现象也与唐宋文化转型有关,但与诗歌相比,又有其特殊性。文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中唐之后,“唐型文化”的某些因子依然长期存在。比如科举考试,终唐之世不仅取士数量不多,而且多出自世家大族。作为“宋型文化”思想内核的儒学,到仁宗朝庆历前后才真正实现,理学的生成更要到北宋后期。“宋型文化”诸要素在与“唐型文化”诸要素的相持中不断成长壮大,最终占据了主流。从词的创作史来看,晚唐五代的温庭筠、韦庄、冯延已、李煜等人是“唐词范式”的奠基者。他们的基本创作方法是“以唐诗为词”,将唐诗的艺术手法、创作经验运用到词中,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含蓄委婉的韵味。北宋词坛在神宗朝以前,基本处于“唐词范式”的影响下。柳永以慢词创作打破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以赋为词”的手法也开启了宋词新风,但未获主流认同。北宋后期,“宋词范式”初步生成,其构建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是以苏轼为领袖的革新派,二是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改良派。苏轼与周邦彦的词作为经典的审美范式被广泛接受,是从南宋开始的。南宋前期由于国势剧变,士人多怀抗金恢复之志,因此苏词言志述怀、不拘音律的作风受到重视。辛弃疾接过革新派的大旗,将“以宋诗为词”的作风发挥到极致,完成了“苏辛体”的建构。南宋中后期偏安之局已定,士大夫更加推崇文雅意趣,周邦彦注重技巧、音节和雅、用典丰富的词风由此大受尊奉。姜夔在周邦彦的基础上改良,以江西诗法入词,用健笔写柔情,矫秾丽为清空,开创了格高调雅的风雅词源,形成了“周姜体”。南宋词坛创作以“宋词范式”为主,理论上也与此相应,前期多崇苏,后期多尊周。而“唐词范式”中的“花间体”

1则处于褒贬并存的境地。人们一方面奉《花间集》为“倚声填词之祖”,另一方面又批评其靡丽的风格无补于世道人心。(摘编自符继成《诗分唐宋词亦分唐宋——文化转型与词体审美范式的演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词分唐宋”是指产生于唐、宋的词作分别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审美范式迥异。B.门阀制度衰落,商业经济繁荣,理学兴盛,这是文学审美形态得以演变的重要原因。C.柳永对宋词发展有一定贡献但影响范围小,“宋词范式”直至北宋后期才真正形成。D.苏轼词作在南宋前期被广泛接受,这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及士人抗金复国的心态有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A.文章开篇引用钱钟书先生关于唐诗、宋诗的观点,引出了词有无唐宋之分这一论题。B.文章二至五段主要从唐宋词产生的文化土壤、唐宋词创作的演变两个方面展开论述。C.文章将“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的不同点进行比较,意在突出“宋型文化”的优势所在。D.文章在阐述“宋词范式”时,列举了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词作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考察文学审美形态演变的文化土壤,可从政治经济特点,文化思想潮流、社会文化水平等方面着手。B.从中唐到北宋的文化转型是渐进发展的,“宋型文化”产生并不意味着“唐型文化”被其全面取代。C.从温庭筠、韦庄、李煜、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来看,唐宋词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唐宋诗的影响。D.“花间体”和“周姜体”都追求艺术性,南宋文人对“花间体”的批评,也反映了对“周姜体”弊端的反思。【答案】1.D2.C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分别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错误,原文有“北宋词坛在神宗朝以前,基本处于‘唐词范式’的影响下”,可见北宋前期的词并没有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B.“这是文学审美形态得以演变的重要原因”,错误,原文还有“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则使知识迅速扩散,社会的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选项以偏概全。C.“影响范围小”错误,原文“未获主流认同”,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2C.“意在突出‘宋型文化’的优势所在”错误,意在表明文化转型与词体审美范式演变的关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反映了对‘周姜体’弊端的反思”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唐词范式’中的‘花间体’则处于褒贬并存的境地。人们一方面奉《花间集》为‘倚声填词之祖’,另一方面又批评其靡丽的风格无补于世道人心”,没有提及对对“周姜体”弊端的反思,选项无中生有。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期,某国际大牌推出了一款黑色中长半身裙,售价高达29000元人民币,但有网友发现,这款裙子神似中国的马面裙。该品牌强调其采用了“标志性的廓形,是一款全新的优雅时尚的单品”,却只字未提“马面裙”。尽管国内质疑该品牌文化抄袭的声音四起,但品牌官方至今没有表态,只是在中国市场内默默下架了这款新品,国外的网站上这款裙子在继续售卖。有媒体认为,这波操作难以被界定为抄袭,只能冠以“文化挪用”。在这一事件中,不少人被科普了马面裙的概念:马面裙,前后里外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裥,裙腰多用白色布,取白头偕老之意,以绳或纽固结。马面裙的风格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华丽富贵,再到民国的秀丽质朴,其结构一直根深蒂固地存在着。此前,也有不少国际大牌借鉴中国元素,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出现在巴黎、米兰、伦敦的时尚舞台上,1981年戴安娜王妃曾经穿过红色的马面裙,当时的新闻稿写的是中式刺绣裙。这些借鉴参考,在文化领域并不少见,是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喜爱和推广,为国人所乐见。要想让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就需要主动去发现。在此之前,许多国人并不了解马面裙。争议事件发生后,众人才知道,这种款式不仅凝结了古人的实用智慧和审美情趣,更具有十足的现代感,只需稍加改良点缀,便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时尚单品。文化交流与元素借鉴本来就是一种双向奔赴,“韩国端午祭申遗”等文化抢注事件一直让国人耿耿于怀,此次“被挪用”则给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不过,与其停留在口头的“抗议”,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来,寻找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播的方法。(摘编自张晓涵《文化挪用,应让公众更关注传统文化守护》)材料二:

3文化挪用是指处于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将其他不属于自己文化中的元素进行符号特征挪用的行为。根据内涵的不同,文化挪用可被归为“实物挪用”与“非实物挪用”,前者通常是指对有形物体的占有,而后者更为抽象,通常表现为内容挪用和主题挪用。内容挪用指某文化中的文化成果被其他文化中的创作者借鉴、利用,又可具体分为风格挪用和母题挪用,两者都指异文化对本文化中文化成果的挪用,只不过前者会主动地表明挪用对象的出处并以此进行自我标记,而后者则是利用异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来创造性地再现本文化。而主题挪用指在文化塑造中有意地借用其他文化中的个体与机构。对于文化挪用的批评者来说,文化挪用是一种异文化思维下对本土文化的误读与错用,是对被挪用者的冒犯,特别是文化挪用本身所具备的符号化、片面化及多变性等特征让人将其视为是刻板印象的输出。但是,文化传播是从符号开始传播的,即文化传播的第一步永远都是符号化与片面化的。这在好莱坞电影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表现中国不离功夫,表现日本不离和服。符号化的目的是便于传播与记忆,只有借助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才能使得更多处于外来文化背景中的传播对自身文化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地进行输出。在对文化挪用进行讨论时,要避免“绝对原创性”的误区,避免陷入保守主义与自闭主义。一种文化若想进入世界舞台,就必须以适合其传播的形式进行改造,以适应不同文化。马克思曾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即“用世界性文学来包容所有在其自身文化之外出现与发展的文学作品”,“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世界文学能够包含任何影响力超出本土文化的作品”。作为日益成为学术关注重点的“世界性文化”或“全球性文化”,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内在的“地方性”,即在全球化时代,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具体而为之的,而是各个文化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的产物。简而言之,每一种文化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对立的产物,如果想要自身文化在世界体系中获得发展与尊重,就要让自身文化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其他文化中的特殊性相交流,使其特殊性发展为普遍性。当下,中国文化实践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负面意义,也要看到其背后所承载的积极意义,善用文化挪用,在彼此理解、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以积极的姿态与“文化星丛”中的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只有这样,才能打破西方社会对中国“傅满洲”“陈查理”式的想象,促进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欣赏,以符号为载体,各文化共同参与编码与解码,实现“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摘编自徐冠群《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新:跨文化传播语境中文化挪用的积极意义》)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某国际大牌面对网友的抄袭质疑,虽然表面上不置可否,但在中国市场下架了这款新品,部分媒体认为这是一次“文化挪用”而非抄袭。B.在此次风波之前,国际大牌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参考并不少见,这也有利于中国文化在西方社会的传播与推广,为国人所乐见。C.此次争议事件推动了国人对马面裙的认知,让人们意识到这种凝结古人智慧和审美的服装款式也能成为当下的时尚单品。

4D.根据材料二关于文化挪用的分类,材料一中引起争议的某国际大牌的行为是内容挪用中的风格挪用。5.根据上述材料,以下行为中不属于“文化挪用”的一项是()A.美国迪士尼公司将中国传统剧目《花木兰》改编成动画片,将原始版本中的核心主题“尽忠尽孝”演绎为女性解放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主题。B.伏尔泰将元代戏剧家纪君祥所创作的《赵氏孤儿》改编成为欧洲经典剧目《中国孤儿》,借用中国文化中的形象符号来宣扬启蒙精神。C.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向全世界展示疫情之后武汉人真实的生活现状。D.美国网飞公司翻拍刘慈欣的科幻巨作《三体》,起用欧美当地演员饰演原著中以中国人为主的主角群体,讲述超越时间、文化和种族边界的故事。6.面对文化挪用,中华文化应该如何实现突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D5.C6.①主动去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瑰宝,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来,寻找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播的方法。②借助中华文化中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以符号为载体,各文化共同参与编码与解码,在此基础上持续地进行输出。③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负面意义,也要看到其承载的积极意义,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以积极的姿态进行对话,实现“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风格挪用”错误,应该属于主题挪用,“风格挪用会主动地表明挪用对象出处并以此进行自我标记”“主题挪用指在文化塑造中有意地借用其他文化中的个体与机构”。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文化挪用是“将其他不属于自己文化中的元素进行符号特征挪用”,是“异文化对本文化中文化成果的挪用”,是“利用异文化的符号与象征来创造性地再现本文化”。C.日本导演拍摄的纪录片目的仅在于展现武汉的真实生活,并没有涉及日本文化。故不属于“文化挪用”。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5结合“要想让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就需要主动去发现”“与其停留在口头的‘抗议’,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来,寻找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播的方法”可分析概括出,主动去发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瑰宝,投入到民族文化的整理中来,寻找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传播的方法。结合“文化传播是从符号开始传播的……符号化的目的是便于传播与记忆,只有借助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才能使得更多处于外来文化背景中的传播对自身文化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地进行输出”“以符号为载体,各文化共同参与编码与解码,实现‘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可分析概括出,借助中华文化中符号化的事物进行文化传播,以符号为载体,各文化共同参与编码与解码,在此基础上持续地进行输出。结合“中国文化实践坚持‘文化自信’。我们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负面意义,也要看到其背后所承载的积极意义,善用文化挪用,在彼此理解、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以积极的姿态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实现‘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可分析概括出,既要注意文化挪用的负面意义,也要看到其承载的积极意义,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以积极的姿态进行对话,实现“文化走出去”与“文化自信”。(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儿子的敌人莫言一黎明时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正在噩梦中挣扎的孙寡妇惊醒了。爆炸的强光像闪电抖动,气浪震荡窗纸,发出嗦嗦声响。她想,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我的儿子吧。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林前年死在打麻湾的战斗中、小儿子小林正在随军攻打县城。炮声停止了,从西南方传来一阵刮风般的枪声,似乎还夹杂着人的呐喊,军号的声音似乎漂浮在枪声和人声之上。她知道,只要有号声,就说明儿子还活着。小林是个号兵。中午时分,又一阵枪声响过,但这一次她没有听到军号。她浑身打着哆嗦,飞快地跑出去。她看到了一些穿着灰色军衣的兵,她知道他们是和儿子一伙的。没等她跑出村子,络绎不绝的担架队就挡住了去路。担架队漫长得像一条河。她哭嚎着,跟着往前跑。一个女卫生员拉住她的胳膊,粗声粗气地说:大娘,您就不要添乱了!她把哭声强压下去,悲哀鼓得胸腔疼痛难忍。黄昏时刻,做完手术的伤兵都抬走了,神情疲惫、胸前血迹斑斑的医生和嗓音嘶哑的女卫生兵也走了,留在场院里的,是死去的士兵。后来,村长和民兵架着她的胳膊把她送回了家。一路上她像撒泼的女孩,身体往下打着坠儿。民兵把她抬到炕上,村长大声说:睡吧,老婶子,小林没死,你就等着享福吧!她嗫嚅着:不,你们骗我,小林死了,小林……她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

6二她刚刚闭上眼,就听到胡同里一阵喧哗。一个清脆的声音问讯着:“这里是孙小林的家吗?”她大声答应着坐起来,就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随即她就看到,那个昨天见过的女卫生兵提着一盏放射黄色光芒的马灯,背着一个棕色的牛皮挎包,带子上栓着一个伤痕累累的塘瓷缸子,还有一条洁白的毛巾,清脆的声音就从她口里发出:“这里是孙小林家吗?”女卫生兵表情严肃。两个青衣民夫抬着担架站在身后,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女卫生兵将一把金黄色的铜号递给她:“孙大娘,您的儿子孙小林,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光荣地牺牲了!”她感到那把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烫得手疼痛难忍,还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她把烫人的铜号紧紧地接在怀里,就像接住吃奶的婴儿。“孙大娘,您的儿子牺牲在冲锋的队列里,他的死是光荣的。请您赶快验收,我们去送别人的儿子回家。”村长歪过头吩咐民兵队长:“把席子解开,让大婶看看儿子。”一道灿烂的绿光随着席筒的张开流泻出来。她的哭声一下子堵住了。她看到,一个身穿绿衣的士兵鲜明地出现在她的眼前。菩萨啊,她的心激动地跳动着,这不是我的儿子!他们抬来的不是我的儿子!她把头低下去,一直低到离那个士兵很近的地方。她嗅到了像结了冰的糖葫芦散出的甜丝丝的气味。死者很年轻,跟她的儿子同样年轻,肯定也没超过二十岁。看上去非常柔软的头发遮住了他的额头,脸色像冻了的苹果,凝着一层深红的蜡光,两道浓眉下,漆黑的睫毛交叉在一起。这是一张年轻漂亮的脸,脸上凝固着甜蜜的微笑。女卫生员眼里跳动着惊恐不安的光芒:“这怎么可能?我亲眼看着他卷进席筒的,他没穿敌人的衣服。”民兵队长冷冷地说:“好啊,你们把一个敌人抬了回来!你们把烈士的遗体抛弃了!”女卫生员大喊着:“胡说!”“别急,”村长老练地说,“也许是临时换了套衣服?这种事情打扫战场时经常有。大婶子,你好好认认,这是不是小林?”她把眼睛几乎贴到了青年的脸上,唤到一股熟悉的奶腥气。她将死者额上那缕头发拢上去,看到他双眉之间有一个蓝色的洞眼,边缘光滑而规整,犹像匠人用钻子钻出来的。她默念着:也是个苦孩子啊!她的眼泪如同连串的珠子,滴落在死者手上。这时,她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请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求您,您对我好,我娘也会对您的儿子好……”她感到鼻子一阵酸热。她把脸贴到士兵脸上,大声哭喊着:“儿子,你就是我的儿子……”

7她找出一条新的毛巾,蘸了热水给他擦脸。她将小林与眼前的士兵进行了对比,越来越感到他们相似,简直就像孪生兄弟。她找出小林的衣裳,给他换上。她想,无论如何也得弄副棺材。她把墙根那个木柜拖出来,将破衣烂衫揪出来。她嘟哝着:“孩子,委屈你了……”三她听到有人在胡同里大声喊叫:“这是孙小林的家吗?”她急忙从炕上爬起来,到了大门外,看到那个女卫生员提着一盏马灯,斜背着一个牛皮挎包——带子上拴着一个伤痕累累的搪瓷缸子和一条洁白的毛巾——急匆匆地走过来。女卫生员身后,两个青衣民夫抬着一副担架,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女卫生员满面悲凄,低声问讯:“这里是孙小林的家吗?”(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部分开头写她“就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比喻新奇生动,表现了孙寡妇体力透支心力交瘁和迷迷糊糊的状态。B.小说主要通过孙寡妇的“有限视角”叙述故事,有利于拉近读者与人物的距离,细腻地表现人物在战争中的复杂心理。C.作者有意重复安排“女卫生员来家通知孙寡妇”的情节,同样的打扮和语言,强化了小说情节的起伏波澜和悲剧气氛。D.战争中的村庄本应弥漫着火药味、血腥味,而孙寡妇却从去世士兵身上闻到了“甜丝丝的气味”,表现了她的念子心切。8.小说中颜色的描写多次出现,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更有助于表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请据此梳理小说第二部分中孙寡妇的心理变化过程。9.莫言对诺贝尔委员会将自己的风格定义为“幻觉现实主义”的说法表示认可,他说:“作家的责任、本事就是写出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有变形有夸张有想象有虚构。”请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谈谈莫言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答案】7.D8.①孙寡妇先看到“黄色的马灯”“金黄色的铜号”,这些本是暖色,这里却反衬出孙寡妇失去儿子的悲凉和痛苦。②后来打开席筒看到的是一道“灿烂的绿光”,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孙寡妇发现死者不是儿子的激动和惊喜。③然后孙寡妇仔细端详士兵的脸,“深红的蜡光”是死者生命力的余晖,“蓝色的洞眼”残酷冷峻,由此而转为母性的慈爱和悲悯。9.①变形夸张:“那把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还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蓝色的洞眼等。②想象虚构:“她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第二部分全都是孙寡妇的梦境。

8③表现现实:小说运用超越现实的描写,表现了现实血腥黑暗的战争年代中人性的美好,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幻灭与苦痛。【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体现了她的念子心切”解读有误,表现了一个母亲超越了敌我界限的博爱和慈悲。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描写特色及人物心理的能力。先找出第二部分描写颜色的词,再结合上下文分析人物心理。“她大声答应着坐起来,就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随即她就看到,那个昨天见过的女卫生兵提着一盏放射黄色光芒的马灯,背着一个棕色的牛皮挎包……”“女卫生兵将一把金黄色的铜号递给她”,“黄色的马灯”“金黄色的铜号”,这些色调都是暖色的;但是女卫生员告诉她儿子小林牺牲了,“她感到那把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烫得手疼痛难忍,还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这些暖色调反衬出孙寡妇失去儿子的悲凉和痛苦。打开席子,“一道灿烂的绿光随着席筒的张开流泻出来”,“绿光”是因为死者穿的衣服是国民党的绿军装;而“灿烂”反映出孙寡妇发现死者不是儿子的激动和惊喜:“菩萨啊,她的心激动地跳动着,这不是我的儿子!他们抬来的不是我的儿子!”。然后孙寡妇仔细端详士兵的脸,“看上去非常柔软的头发遮住了他的额头,脸色像冻了的苹果,凝着一层深红的蜡光”,“深红的蜡光”是死者生命力的余晖;“她将死者额上那缕头发拢上去,看到他双眉之间有一个蓝色的洞眼,边缘光滑而规整,犹像匠人用钻子钻出来的”,“蓝色的洞眼”残酷冷峻。看到的这些唤起了孙寡妇的母爱,“她默念着:也是个苦孩子啊!她的眼泪如同连串的珠子,滴落在死者手上”,由此而转为母性的慈爱和悲悯。【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抓住“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有变形有夸张有想象有虚构”来分析。①变形夸张:如“那把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还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一道灿烂的绿光随着席筒的张开流泻出来”;“看到他双眉之间有一个蓝色的洞眼,边缘光滑而规整,犹像匠人用钻子钻出来的”等。

9②想象虚构:整个第二部分都是孙寡妇的梦境;细节如“她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请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求您,您对我好,我娘也会对您的儿子好……’”;③表现现实:小说运用超越现实的描写,借助孙寡妇的悲惨遭遇反映现实,“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林前年死在打麻湾的战斗中、小儿子小林正在随军攻打县城”,但从小说第三部分来看,小林应该也牺牲了;小说也表现了现实血腥黑暗的战争年代中人性的美好,如第二部分孙寡妇的梦境,看到死去的是“儿子的敌人”,但她同样同情这个年轻人,对他的死感到悲伤,“她感到鼻子一阵酸热。她把脸贴到士兵脸上,大声哭喊着:‘儿子,你就是我的儿子……’”。总之,文章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幻灭与苦痛。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皇帝五年,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宜事。”虞将军欲与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不敢易。”虞将军入言上,上召见,赐食已而问,敬对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余世。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乃营成周洛邑,以为天下中,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德以致人,不欲恃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今陛下起丰击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夷者未起,而欲比隆成康周公之时,臣窃以为不侔矣。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谓天府。陛下入关而都,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高皇帝疑,问左右大臣,皆山东人,故多劝上都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倍河海,向伊、洛,其固亦足恃,且周王数百年,秦二世而亡,不如都周。”留侯张子房曰:“洛阳虽有此固,国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狭,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守一隅,东向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第十》,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B.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

10C.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D.于是高皇帝即日驾/西都关中/由是国家安宁/关东之兵/虽百万之师/犹不能以为害者/由保仁德之惠/守关中之固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便宜”有方便适宜的意思,文中指有利于治国的建议,与“便宜从事”中的含义不同。B.“道里”指行政区划,与“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含义相同。C.“肝脑涂地”,文中指百姓惨死,含贬义,与今天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意思不同。D.“东向制诸侯”与“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两句中的“制”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虞将军想让娄敬换上美服后再去见皇帝,但娄敬坚决不肯;见皇帝之后,娄敬谈古论今、慷慨陈词,反对定都洛阳。B.娄敬向皇帝陈述了周王朝由兴起到繁盛的过程,强调了实施仁政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意义,同时说明建都秦地的优势。C.高皇帝就建都一事征求大臣意见,多数大臣倾向于建都洛阳,其根本原因是担心重蹈秦朝未建都洛阳二世而亡的覆辙。D.张良认为关中地势险固,沃野千里,便于运输天下物资和军需,是真正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这与娄敬的意见相似。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居此者,欲令周务德以致人,不欲恃险阻,令后世骄奢以虐民。(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答案】10.D11.B12.C13.(1)大凡在这里建都的,都要周全地致力于对百姓实施德政来招纳人才,不希望倚仗地理形势的险要,让后代骄横奢侈,祸害百姓。(2)秦王怕他撞碎了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查看地图。【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高皇帝马上命令准备车驾,筹划在关中建都,因此国家安宁。关东诸侯的兵马,即使是百万大军,也不能危害国家,是因为普施仁政、给人民恩惠和谨守关中、利用地理形势啊。“高皇帝”作主语,“驾”作谓语,主谓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11“由”,连词,因为,由于,放在句首,“保仁德之惠”是原因,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便宜从事”中的“便宜”:方便合适。句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采取恰当的办法进行处理,不需请示。B.“‘道里’指行政区划”错误,“道里”在文中指路程。句意:路途远近都差不多。/“度道里会遇之礼毕”的“道里”:路程,行程。句意: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回来。C.正确。“肝脑涂地”文中古义,形容死得凄惨;今义,多指竭尽忠诚,甘愿牺牲。句意:使天下人民遍地流血。D.正确。两句中的“制”含义都是“控制”。句意:就可控制东方诸侯。/登上皇帝的宝座来控制天下。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其根本原因是担心重蹈秦朝未建都洛阳二世而亡的覆辙”错误。根据“高皇帝疑,问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洛阳”可知,大臣倾向于建都洛阳是因为他们大多是崤山以东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务”,致力于;“致”,招纳;“恃”,倚仗、依靠;“虐”,虐待,祸害。(2)“破”,撞碎;“谢”,道歉;“固”,坚决;“有司”,官员;“案”,察看。参考译文:

12汉高祖五年,齐地人娄敬戍守陇西,经过洛阳,拜见齐地人虞将军说:“臣下希望见一见圣上,谈谈有利的事情。”虞将军想给他换上美服,娄敬说:“臣下穿着丝绸衣服,就穿丝绸衣服见圣上;穿着粗麻布衣服,就穿粗麻布衣服见圣上,不敢换衣服。”虞将军进去跟皇上报告,皇上召见娄敬,赏饭以后问他有什么事,娄敬答道:“陛下建都洛阳,难道想和周王朝比谁更兴隆吗?”皇上说:“是。”娄敬说:“陛下得天下的途径和周王朝不一样。周王朝的祖先从后稷开始,就被帝尧封在邰这个地方,积德行善十余世。成王即天子之位,周公等人辅佐,才在洛邑营建成周王城,作为天下的中心,诸侯从四面八方来进贡,路途远近都差不多。这个地方,有仁德的容易称王,没有仁德的容易灭亡。大凡在这里建都的,都要周全地致力于对百姓实施德政来招纳人才,不希望倚仗地理形势的险要,让后代骄横奢侈,祸害百姓。现在陛下从丰县起兵,攻下沛县,收集了三千人马,靠这支力量一往直前,席卷蜀汉,平定三秦,与项羽大战七十场,小战四十场,使天下人民遍地流血,父子兄弟抛尸荒野,死伤无数,哭泣的声音此起彼伏,受伤的人无人照料,而想和周成王、康王、周公时代比兴隆,臣下心里认为实在比不上。况且秦地靠着山环绕着河,四面险阻,可以作为坚固的防御,突然有什么意外变故,马上可以准备百万大军。凭借着秦朝原来经营的底子,依托非常良好肥沃的土地,这就是所说的物产丰饶之地啊。陛下入关建都,纵然崤山以东出了乱子,秦国旧地仍可保全为己所有。”高皇帝拿不定主意,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多是崤山以东出生的,所以大都劝圣上建都洛阳,他们说:“洛阳东有成皋关,西有崤山、渑水,北靠黄河,南对伊水、洛水,其防卫之牢固也是靠得住的,况且周朝在这里称王几百年,秦朝两代就亡国,不如在周建都。”留侯张良说“洛阳虽说也有险要的地势,但不过几百里,地域狭小,四面都容易受到攻击,这不是用武之地。而关中左有崤山、函谷关,右有陇山、岷山,沃野千里,南有巴蜀的丰富物产,北有胡苑(多产良马)的便利,三面险阻,只要据守一方,就可控制东方诸侯。诸侯各安其位,黄河、渭水运输天下物资,送到西面,供给首都。诸侯发动叛乱,顺流而下,足以输送士兵和军需,这就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娄敬说的是对的。”于是高皇帝马上命令准备车驾,向西在关中建都,因此国家安宁。关东诸侯的兵马,即使是百万大军,也不能危害国家,是因为皇帝普施仁政、给人民恩惠和谨守关中、利用地理形势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B.“鱼龙怒”运用拟人的手法从侧面表现出周瑜火攻曹军时的排山倒海之势。C.“今如许”三字反问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它将作者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D.同为赤壁怀古之作,与苏轼的词风格豪迈不同,戴词质朴婉约,含蓄蕴藉。15.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为怀古之作,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D15.同:都表达了对周瑜英雄气概的敬佩赞美之情。

13异:①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②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D.“戴词质朴婉约”错误,戴词同样风格豪迈,尤其在写赤壁之战时,语言苍劲有力,不属婉约风格,清人纪昀就认为此词豪壮之气不逊于苏轼。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词“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和苏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都表达了对周瑜英雄气概的敬佩赞美之情。苏轼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所以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戴词用浓墨重采,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惊心动魂的战争场面。“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词写到这里,陡然转折,用“今如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全含在这一问句中。所以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势衰颓,怀古是为讽今。(三)理解性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和大多数文学作品一样,宋词中不乏“酒”的身影,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____________”。(2)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以“看剑”的细节表现了英雄的愤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类似的意思。(3)南宋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对时人安于繁华、不思收复故土担忧;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类似的忧虑。【答案】①.一尊还酹江月②.东篱把酒黄昏后③.把吴钩看了④.栏杆拍遍⑤.佛狸祠下⑥.一片神鸦社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尊”“酹”“篱”“昏”“钩”“佛”“狸”“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895年,弗洛伊德创立的“冰山理论”闻名于世。他认为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无意识的。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把文学作品比作冰山,他说,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冰山理论的意义在于让作者________地表达非凡思想,这要求作者有“功夫在诗外”的才情与功底,内容深刻,语言浅显,即使是讲述最平凡普通的故事,也能让读者感受出它的________。后来心理学家萨提亚借助冰山隐喻来探索人们不同层次的“自我”,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冰山一角,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被忽略的“自我”。只要探查水下的冰山,冰山的整体面貌就会________。揭露冰山的秘密,我们看到真正的内在的“自我”,更会看到外在的期待和感受。冰山理论也可应用到安全管理领域,并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可能只看到表面显现的安全的一部分,还有隐患可能隐藏在深处。如果不被表面现象蒙蔽,通过表面看本质,就能做到________。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深入浅出与众不同一目了然防患未然B.一针见血特立独行一目了然居安思危C.深入浅出特立独行和盘托出居安思危D.一针见血与众不同和盘托出防患未然18.下列选项中,和文中加点的“冰山一角”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揭露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外在的期待和感受,更会看到真正的内在的“自我”B.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会看到外在的期待和感受,更会看到真正的内在的“自我”

15C.揭露冰山的秘密,我们看到真正的内在的“自我”,更会看到外在的期待和感受。D.揭开冰山的秘密,我们看到真正的内在的“自我”,更会看到外在的期待和感受。【答案】17.A18.D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深入浅出”,指言论或文章的观点主题意义深刻,但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上却浅显易懂。“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根据语境,文中所表达的是作者能够用浅显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观点,应用“深入浅出”。第二空,“与众不同”,表示与大家不一样。“特立独行”,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根据语境,文中所要表达的是作品具有特点,与其他作品不一样,应用“与众不同”。第三空,“一目了然”,一看就很清楚、明白。“和盘托出”,形容一个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说出来。根据语境,文中所要表达的是只要看清水下的部分,就能了解冰山的全部,应用“一目了然”。第四空,“防患未然”,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中,也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和祸害。根据语境,文中是表示在危险发生之前发现隐患,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应用“防患未然”。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冰山一角”运用了比喻修辞,将“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比喻为“冰山一角”。A.以“愁”赋予“猿猱”人的情感,使用了拟人的修辞。B.运用了借代修辞,用“丝竹”指代乐器。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用杏花村代指酒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破碎的山河比喻为风中飘荡的柳絮,将作者的身世比喻为雨中浮沉的野萍。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16(1)搭配不当。“揭露……秘密”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揭开……秘密”。(2)语序不当。“我们看到真正的内在的‘自我’,更会看到外在的期待和感受”语序不当,应改为:“我们会看到外在的期待和感受,更会看到真正的内在的自我”。只有B表述正确。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受张老师邀请来母校参加“红学社”筹备工作,我深感荣幸,将惠赠“红学社”几本新书。作为张老师的高足,虽然俗务缠身,一定不吝赐教,鼎力相助。衷心希望“红学社”越办越好,帮助更多学子忝列红学爱好者的行列。下面我来谈谈《红楼梦》的阅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需要读者反复阅读才能得其精要。但对于中学生而言,①。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浅尝辄止也算是初步了解,初读者也许因为年纪轻阅历少,的确有很多知之不详的地方,但是这个初读可以为以后的深入阅读打一个基础。《红楼梦》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一个重要的原因是②,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他们的一言一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③:无论是林黛玉的风华绝代,薛宝钗的古典传统,还是史湘云的英豪阔朗,薛宝琴的见多识广……这些女性形象,每一笔不重复,每一个人物一出场就带着她的全世界而来。20.第一段文字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21.请在第二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0.①将“惠赠”改为“敬赠”;②将“高足”改为“学生”;③将“不吝赐教”改为“知无不言”;④将“鼎力”改为“全力”或“竭力”;⑤将“忝列”改为“加入”。21.①浅尝辄止未尝不可②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③其中的女性形象各具个性【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1)“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辞,不可用于自己,改为“敬赠”;(2)“高足”是对他人弟子的美称,不可用于自己,改为“学生”;(3)“不吝赐教”是请人多加指教的客套话,不可用于自己,改为“知无不言”;(4)“鼎力相助”多用于求人相助,不可用于自己,把“鼎力”改为“全力”或“竭力”;(5)“忝列”指自己有愧于排列在其中,不可用于他人,改为“加入”。21题详解】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这个浅尝辄止也算是初步了解”可知,对于中学生只需让他们对《红楼梦》有初步了解,故填“浅尝辄止未尝不可”。第二空,根据后文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重要性的介绍,“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可知《红楼梦》成为经典与其中人物有关,故填“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第三空,根据后文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肯定,“每一笔不重复,每一个人物一出场就带着她的全世界而来”突出其个性化,可知应填“其中的女性形象各具个性”。四、写作(60分)22.写作。“内卷”、“躺平”等网络热词早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口头禅。但不少年轻人在内卷与躺平中纠结很久,找到了一个更符合自身定位的词语“45度人生”。“45度人生”在网络流行,指的是许多人在“内卷”中,既不甘心躺平,又不能卷赢,只好卡在不上不下的状态。对此,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漫画材料作文题。漫画中一个人45度角站立,上面有一行字:想卷卷不动,想躺躺不平。而文字材料主要讲不少年轻人在内卷与躺平中纠结时,选择了“45度人生”,既不甘心躺平,又不能卷赢。

18卷不动,指的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许多青年人面临着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面对梦想与现实的错位,失去了奋斗的动力。躺不平指的是工作生活的压力导致绝大多数年轻人仅仅有躺平的想法,或是躺平两三天后,继续咬紧牙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中。但是,做过仰卧起坐的人都知道,要么奋为卷腹、要么放松躺下,45度的状态最难以承受,也最难以为继,“45度人生”体现了青年人的矛盾和消极心态:既渴望着不断的前进,又对难以改变的现实充满绝望。因此,化解“内卷”要量力而行,拒绝“躺平”需及时干预,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才有利于自身发展,找准人生目标,锐意进取,勇往前行。“内卷”主要指相同或者类似的人之间为了争夺有限资源付出更多努力,当代青年面临着许多压力与挑战,如学历的编制,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对于满怀理想的青年而言,无疑是梦想与现实的错位,让个人失去奋斗的机会与动力。“躺平”主要指不想奋斗,始终保持较低的生活欲望,偏向佛系的生活状态,然而面对躺平,大多数人是真躺还不敢躺,躺平得了初一,躺平不了十五,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到头来依然要解决克服,最后发现,躺平的期限最多也就是两三天,之后咬着牙微笑爬起来告诉自己,躺平这个选项我们大概不配。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需要调节心态,积极担当作为。“45度人生”不该成为我们逃避现实的借口。青年什么样,未来就是什么样,青年有责任,青春才会负重前行,青年有担当,青春才会不断闪闪发光。青年人要勇于担当,努力奋斗。要学会自我调节,克服困难,基层工作是机遇,也是挑战,以乐观的态度,融入基层环境。要根据自身能力与目标制定长期的人生规划并付诸行动。还需要坚定信念,筑牢政治意识。“一代人有代人的长征”,每代人都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挑战,前辈们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年代依旧顽强拼搏。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更需要我们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讲理想信念,描绘奋斗底色,激发前行的动力,唱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环境。相关部门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适当减轻年轻人的工作压力,持续优化工作环境,工作之余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活动,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拒绝“45度人生”,找准自身定位。“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青年人要把朝气和闯劲化为无穷的奋进动力和创新力量,扛起新时代赋予青年的时代使命。写作时,需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安排文章即可。立意:1.调节心态,积极担当作为。2.勇于担当,努力奋斗。3.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4.跳出“45°人生”,走向美好。

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