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

ID:83395053

大小:66.2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3-07-15

上传者:老李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6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7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8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9页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_第10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语文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4届高二下半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学理论中“张力”概念首见于英美新批评主将之一——艾伦·退特的《论诗的张力》(1937),张力虽然是新批评针对整部文学作品而言的,但欲使文学具有审美的张力,毫无疑问取决于文学语言。换言之,文学语言不仅承担着制造文学张力的任务,其本身也应是这种张力的实现。制造张力需要一定的语言形式与手段,这是一个应该梳理和归纳的问题。首先,我们常见的一些修辞,就能很好地制造文学语言的张力。例如比拟,曹植的《七步诗》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诗中,燃烧着的豆萁在煮豆子,豆子却在哭泣,为什么呢?因为本是同根生的亲人在自相残杀(偏指豆萁伤害豆子)。用物代替人来表达感情,本来就是一种语言意义的转移和跨越,也就是说诗歌在传达事物(豆与豆萁)的字面意义时,其暗示意义——兄弟之间的迫害和对这种不公的慨叹与劝勉,也同时在诗中流露。同一首诗在同一时间分别向外、向内传达了两种意义,这种修辞手法在扩大与彰显张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如夸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之中可见庐山瀑布壮观之象,也能放大性地暗示出诗人望见庐山瀑布的那种惊喜与心中涌动的思潮。其次,一些结构、手法与模式等文学元素的营建,也能起到使文学语言富含张力的效果。典型的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令先是白描了一系列的物象,在展现了一幅黄昏景物图之后,笔锋一转,出现了一位断肠人,于是在黄昏景物图中又添加了这位羁旅漂泊者,主人公在旅途中一个黄昏时,触景生情,抒发了一曲思乡之歌也是顺理成章。在小令中,系列的白描本是很少夹杂感情的叙述,然而这位黄昏景物图的目击者被放在了最后才交待出来,无疑是给上述各物象以更为深刻的内涵和暗示意义,将物象融入一种具有思乡情调的意境之中,使得作品在表达出一定的指称意义后,经过一个时间差,让读者具备一定的阅读期待后,通过特定的暗示,将暗示意义汹涌的喷发出来,张力就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摘编自赵敬鹏《文学语言的张力与话语蕴藉》)材料二:意境,就其基本特征而言,是实境与虚境的统一体。实境即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虛境则是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想象空间。实境与虚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意境张力。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虚境是实境之外的“不尽之意”,又称“神境”、“灵境”,它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效果。从文学张力思想看,也只有虚境廓大、丰富,才会产生有张力的意境。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第一层虚境在于由一枚出墙红杏所引发的对满园春色、百花盛开的推测与联想,乃至为天下皆春而怦然心动;同时,红杏探出墙外与紧闭的门又构成一对矛盾,由此引发出如下哲理:美好的、有生命力的东西总是关锁不住的。这就进入第二层虚境。宗白华先生在其《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中把意境析为层层扩大的三境,即“直观感相的渲染”、“活跃生命的传达”和“最高灵境的启示”,直指宇宙万象中的大道,把虚境的深邃与博大描述得淋漓尽致。虚境是意境的灵魂,同时,虚境又须从实境生发,通过逼真的实境生发无尽的虚境。“逼真”其实就是要求在对实境的创造过程中,要能提炼、选择、加工出实境的鲜明特征,这样才能诱发想象。叶绍翁的诗句所激发的虚境由一枝红杏而生,关键在于这枝红杏“出墙”的特征。虚由实生,而充注着多样情感、多种理趣的虚境又试图冲破实境的束缚,这正是意境的张力构成所在。意境追求空灵之美,境太实,则无法激发鉴赏者开拓审美想象的空间。空灵之“空”在于作品中留有“艺术空白”,空白中生气充盈。唐朝诗人朱绛有一首《春女怨》:“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枝上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前三句是近乎散文式的描写,但在末句留下一大段“艺术空白”,让人的诗思活跃起来,主人公“停针不语”的神态若在眼前,更重要的是伤春的惆怅、被春的气息拨动起的心湖的涟漪,以及那一声声不为人所发现的深深的叹息……自此,貌不惊人的朴实的描写翻出新意,整首诗空灵飞动起来。“无画处皆成妙境”,意境的空灵正在于其包含的心灵空间,诗人的生命情调乃至宇宙意识亦尽在其中。这个空间是立体的、无边的,是一个壮阔幽深的空间,这是意境的极致。(摘编自孙书文《文学张力:非常情境的营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作品制造张力需要一定的语言形式,而文学语言本身也是这种张力的实现,所以,文学的张力问题不能只是针对整部文学作品来讨论。B.由于夸张能很好地制造文学语言的张力,所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能放大性地暗示出诗人望见庐山瀑布的那种惊喜与心中涌动的思潮。C.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物象融入一种具有思乡情调的意境之中,使得作品在表达出一定的指称意义后,通过特定的暗示,将暗示意义汹涌地喷发了出来。D.意境包括实境与虚境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意境张力,实境是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则是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想象空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修辞手法可以同时分别向外、向内传达了两种意义,可见修辞手法都有制造语言张力的作用。B.虛境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效果,所以,只要构建了虚境,就能产生艺术张力。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C.虛境试图冲破实境的束缚,如果没有虚境与实境的对立统一,也就没有意境张力的存在。D.实境太实则无法激发鉴赏者开拓审美想象的空间,只有作品留有“艺术空白”,才能注入生气,达到空灵之美;否则,只能是平淡无奇的描写。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形成巨大张力,从而表达了遇赦的喜悦。B.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和佩带茱萸,而诗人自己却独在异乡,不能参与。C.王维的《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看似在写月亮出来的时候把鸟儿给惊吓了,却让读者感知到了山谷的“静谧”。D.戴望舒的《雨巷》,“雨巷”和“丁香”的意义都不明确,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文学张力在这种“误读”中得到了体现。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使用了哪种论证手法?请根据材料举例说明。(4分)5.关于文学张力,有人认为主要是语义的丰富性,而有人却认为主要是表意的暗示性,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支字,完成6-9题。张氏月洲村南帆①父亲为我取名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张帆”遭遇如此之多的重名。多年前,正是因为某天突然发现另一些“张帆”也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我立即决定赐予自己一个笔名。干脆把“张”字拿掉,取名“南帆”。本名也罢,笔名也罢,无非称呼个人的符号,不必大惊小怪,我似乎从未真正将名字视为家族的徽号。那个时候,“家族”这个概念没有在心里留下印记。背起一副行囊,独自浪迹江湖,大漠风沙,长河落日,我意识不到身后存在一个张姓的家族——直到月洲村的出现。②月洲村之行是一次例行的公务拜访,它位于福州市区几十公里外的永泰县。汽车沿着盘旋的山路驶向月洲村时,我丝毫未曾意识到与这个村庄的血缘关系。下车之后,周围有人告诉我,这是张姓聚居的村庄,而福州的张姓多半是从这儿出来的。我正忙着看河滩上摇曳的芦苇和路边李树上密密麻麻的粉白花朵,对这句话充耳不闻。一伙人说说笑笑地走到了张氏宗祠门口,一阵鞭炮突然炸响。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村长郑重地送给我一部沉甸甸的张氏族谱。这本精装书籍握在手中的重量,突然让我意识到,周围这些面孔黝黑的农民都是我的宗亲,我们的身躯之中流淌着相同的血脉。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③一种异样的感觉掠过内心。④所有的人都这么说,月洲村之名来自桃花溪。一条清澈的溪流进入村庄后绕了个弯,仿佛在地面写了一个“月”字,溪流两旁绿树杂沓,竹林婆娑,树荫之中小鸟啁啾;离开村子的时候,溪流又在村子边缘从容地围出一片沙洲,一脚踩下去,沙子柔软而温润。只有张姓的人才能发现如此清幽的地方,月洲村之称始于唐末,当然是我们老张家祖先取的名。⑤我曾经见过一张月洲村芦川桥的相片。夕阳之中,一座三孔桥倒映在水面上,如同一张油画。那一天驾车进月洲村的时候曾经从桥上经过,桥面似乎显得狭窄。车子从公路拐进来,驶到它跟前时,还得稍稍倒车一下,否则角度太小,无法通行。我迟迟没有意识到,芦川桥的“芦川”与张元幹的《芦川词》《芦川归来集》之中的“芦川”是同一个词。而作为宋词大师,这个张元幹,就是月洲村人。许多人津津乐道,宋、明、清三个朝代,月洲村出了一个状元、两个尚书、近五十个进士,对于张姓的子弟说来,这算不上什么,而宋朝的张元幹,却是一个实实在在为月洲村增添重量的大人物。⑥张元幹的词风激昂豪迈。许多人觉得苏轼与辛弃疾之间就醒目地站着一个张元幹。他的两首《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和“曳杖危楼去”不仅名垂词史,而且张贴在月洲村的墙上。站在村委会门口默诵张元幹的句子“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内心忽然涌过一阵热浪。以前读过几首张元幹的词,从未想到他或许是一个亲戚。当然,如同苏轼一般,这个亲戚也会有卿卿我我的缱绻,也写得出“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这种缠绵。⑦“百忍堂”是张姓祖上一个著名的典故。大约是河南濮阳的一户张家九代同堂,九百多口人和睦相处,穿统一制作的服装,共享相同的餐饮。开饭的时刻击鼓号令,男女分席,长幼有序。治家犹如治国,唐高宗李治慕名到张家视察,向家长张公艺询问治家方略。张公艺写了一百个“忍”字:一切纠纷,忍让为重,这即是“百忍堂”的来历。温良恭俭让是张家性格的组成部分。唐高宗想考一考张公艺,御赐张家两个梨子,看看九百人如何公平分享。张公艺命家人将梨子放在石白中捣烂,而后置于水缸之内,注满一缸的清水,鸣鼓召集全家,每人舀一小匙。不患寡而患不均,张公艺家长清楚世事人心的症结所在。儿时曾经听父亲说过这个典故,不怎么喜欢。如果张姓的人只能如此隐忍地生活,唯唯诺诺,那么,又有什么必要兢兢业业地维持那个“九世同堂”的躯壳?⑧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因此,张元幹慷慨悲凉、落拓不羁的词风让我大为宽慰:张氏性格之中仍然存在血性与浪漫的基因,这或许是一个比文学史排名远为重要的事情。据说张元幹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是,他性情刚烈,嫉恶如仇。张元幹投身于李纲——一个闽籍宰相——的麾下,竭力主张抗金御敌;李纲遭受宋高宗的罢免,张元斡怒不可遏,赋词《石州慢·已酉秋吴兴舟中作》。“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是倾出一腔壮志的长啸。宋高宗退避临安之后,秦桧当政,张元幹愤而辞官返回闽地。绍兴八年,秦桧再度筹划向金国议和纳贡,李纲上疏反对,张元幹的“曳杖危楼去”一词即是对李纲的声援。几年之后,另一个秦桧的政敌胡铨被贬途经福州,张元幹再度出面饯行,并作“梦绕神州路”一词,直陈抑塞磊落之气。这些举动彻底得罪了秦桧,张元幹被捕入狱,除名削籍。多年之后出狱,张元幹已经是一个白发苍鬓的老者。他没有再回月洲村,而是在江浙一带漫游,不知所终。张元幹的词赢得了诸多志士仁人的激赏,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我想说的是,月洲村的张氏拥有另一份额外的庆幸:他遗传给我们一份大丈夫的血脉。(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作者的姓氏谈起,写自己一开始对张姓家族的认识不深,表达了“我”对忽略家族概念的深深愧意,自然引出了月洲村。B.文章开始反复写“我意识不到”“我丝毫未曾意识到”,后又写“突然让我意识到”,突出强调了张氏月洲村给“我”的情感冲击。C.第④段写“绿树杂沓”和“小鸟啁啾”,有声有色;写溪流“从容地围出一片沙洲”,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传神。D.作者不吝笔墨写张元斡投身于李纲麾下、主张抗金御敌、遭秦桧打压等,目的是为了介绍张元斡创作爱国主义词作的历史背景。7.文章在写张元幹时穿插了“百忍堂”的典故,具有丰富的表达效果。下列各项中,对这个典故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写出张氏家族软弱怯懦的家风传承,丰富了文章内容。B.以“百忍堂”的典故过渡,引出张元斡性情刚烈不屈的特点。C.插叙历史故事使思路富于变化,让行文充满了节奏感D.以家族的历史故事写家风传承,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8.如何理解文中划横线句子“月洲村之称始于唐末,当然是我们老张家祖先取的名”中的“当然”一词?请简要分析。(4分)9.作者主张散文要有“自由随意的气息”。请从选材、思想情感、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结构思路等角度中,任选三个角度,具体分析本文对这种创作理念的体现。(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仁宗洪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上御奉天殿,朝群臣,命礼部、鸿胪寺不作乐。先是,礼部尚书吕震请于上,宜受贺作乐如朝仪,上不从。震固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请之,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黄淮、金幼孜皆言陛下言是。震曰:“四方万国之人,远朝新主,皆欲一观天颜,圣上固孝诚至,亦宜勉徇下情。”上顾士奇等曰:“礼过矣。”对曰:“诚如圣谕,必欲俯徇舆情,亦不宜备礼。”上从之。明日,召士奇等谕曰:“为君以受直言为明,为臣以能直言为忠。自今朕行有未当,但直言之,毋以不从为虑。”各赐钞文币。颁诏天下,罢山场、园林、湖池、坑冶,听民采取,悉照洪武年间例办纳。大理寺少卿戈谦言事过激,吕震等交奏其沽名,上颇厌之。杨士奇以主圣臣直,从容为上言之,且曰:“谦虽昧于大体,盖亦感恩图报耳。”上遂待谦如初,命百官毋以谦为戒,已而召谦为副都御史。时有中官采木四川扰民者,召谦谕曰:“尔素清直,其为朕穷治之,勿怀疑畏。”夏四月,有至自南京者,言徐淮、山东民多乏食,而有司催科方急。上命杨士奇草诏蠲恤,士奇言:“不可不令户部、工部与闻。”上曰:“姑徐之,救民如拯溺,不可须臾缓。有司虑国用不足,必持不决。”因命中官给笔札,士奇就西角门草诏。上览毕,即遣使赍行。顾士奇曰:“卿今可语部臣,朕悉免之矣。”左右或言宜有分别,庶不滥恩。上曰:“恤民宁过厚,为天下主,可与民较锱铢耶!”时近臣有进言太平之政者,杨士奇进曰:“流徙未归,疮痍未复,远近犹有艰食之民,须休养数年,庶几人得其所。”上嘉纳之,复谕蹇义等曰:“曩与卿‘绳愆纠谬’银章,惟士奇封入五疏,余皆无有,岂朝政果无阙,生民果皆安乎?”诸臣顿首谢。每边将陛辞,辄戒曰:“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驱之而已。”用法尚宽厚然深恶赃吏每戒法司曰国家恤民必自去赃吏始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法尚宽厚然深恶/赃吏每戒/法司曰/国家恤民/必自去赃吏始/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B.用法尚宽厚/然深恶赃吏/每戒法司曰/国家恤民/必自去赃吏始/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C.用法尚宽/厚然深恶/赃吏每戒/法司曰/国家恤民必自去赃吏/始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D.用法尚宽厚/然深恶赃/吏每戒法司曰/国家恤民/必自去赃吏/始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震固请之”中的“固”是坚持的意思,与“固前圣之所厚”中的“固”意思不相同。B.有司催科,指官府催交赋税。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一般官吏;科,因租税有科条法规,所以称征税为“科”。C.顿首,下跪并以头触地,是古代常用的致敬礼;也用于书信中作致敬语。D.“诸臣顿首谢”中的“谢”是告诫的意思,与“多谢后世人”中的“谢”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年初一接受群臣朝拜时,明仁宗采纳杨士奇等人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取消奏乐;此前吕震坚持认为皇帝受贺时应该奏乐,仁宗拒绝了他。B.大理寺少卿戈谦说话过激,一度让明仁宗非常厌恶;后来仁宗接受杨士奇劝谏,待戈谦像原来一样,还任命他担任副都御史,并委以重任。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6C.有近臣进言称当今是太平之政,杨士奇反对这一说法,认为国家灾难未消,还有百姓生活艰难,需要数年的休养生息,才能人人安居乐业。D.明仁宗曾发给蹇义等人“绳愆纠谬”银章,意在让他们发现并指出朝政之失,但他们无所作为,仁宗对比多次上疏的杨士奇,批评了他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尔素清直,其为朕穷治之,勿怀疑畏。(2)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驱之而已。14.文中明朝皇帝的庙号为“仁宗”,请根据文意,概括他“仁”的具体表现。(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二月二日挑菜节①大雨不能出[北宋]张耒久将菘芥芼②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田家以二月二日晴雨占谷价枕上口占[南宋]洪咨夔葛根已尽麦方青,延颈东来米价平。怕听三更三点雨,要占二月二朝晴。【注】①挑菜节:旧俗,农历二月初二日,仕女出郊拾菜,士民游观其间。②芼:用菜杂肉,制作羹汤。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诗首句写自己之前二月二日这天常会以菜做羹,呼应诗题中的挑菜节。B.张诗并未直接写大雨,而是以道路泥深、不见人行侧面烘托,可谓精妙。C.洪诗首句写田家已吃尽葛根,而小麦方青,可见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节。D.洪诗次句“延颈”二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田家对庄稼丰稔的强烈渴望。16.同样是二月二日的雨,却触发了诗人各自不同的情怀。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屈原在《离骚(节选)》中用“,”两句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7说出了自己因用香草做佩而被贬黜,采白芷为饰而获罪的残酷事实。(2)李白的《蜀道难》想象丰富,充满神奇色彩,其中“”一句写了“五丁开山”的传说,“”一句写了太阳神的车驾的神话。(3)杜甫《蜀相》中用“,”两句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刻画了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4)《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词人用高度凝炼的笔法,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的两句是:,。(5)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手法,分为事典和语典。所谓语典,就是化用前人诗句。例如姜夔《扬州慢》中就多处化用杜牧的诗句,如:,。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一)语言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2022年11月20日晚,初冬的北京,中央歌剧院内群星璀璨、熠熠生辉,“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大幕开启。本次文学盛典集结了中国当代文学强大阵容,王蒙、阿来等著名作家作为颁奖嘉宾亮相。获奖者中,有长期坚守教育一线的乡村教师,也有来自草原的蒙古族牧羊人;有成名已久的大家,也有①的新秀……名家新锐②,用优秀作品呈现新时代文学的多元、丰富与深广,展现中国文学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强劲动能。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在京揭晓,共有35篇(部)作品获得殊荣,集中体现了2018年至2021年各文学门类和文体创作的卓越成就。这些作品与此前七届获奖的264部作品一起,共同构筑了鲁迅文学奖的③。这绚烂的风景由未来的文学史向着鲜活的文学现场延伸,更重要的是,它将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在广大读者的阅读中绽放光彩与力量。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表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组织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和颁奖,对于激发广大作家创新创造的艺术活力、书写丰盛壮阔的时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绚烂的风景由未来的文学史向着鲜活的文学现场延伸,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广大读者的阅读中、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绽放光彩,传递力量。B.这绚烂的风景由鲜活的文学现场向着未来的文学史延伸,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广大读者的阅读中、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绽放光彩与力量。C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8.这绚烂的风景由鲜活的文学现场向着未来的文学史延伸,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广大读者的阅读中、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绽放光彩,传递力量。D.这绚烂的风景由鲜活的文学现场向着未来的文学史延伸,更重要的是,它将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在广大读者的阅读中绽放光彩,传递力量。20.下列选项中,和文中“高原”“高峰”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二)语言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蜘蛛结的“八卦图”,既复杂又美丽,即使工匠用直尺和圆规也难画得如此匀称。传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从蜘蛛结网中获得灵感,____①_____。笛卡尔希望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代数方程,但几何图形是直观的,代数方程是抽象的,要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呢?当他看到蜘蛛在墙角结网时,豁然开朗:可以用两面墙和天花板之间的交线,来确定蜘蛛的位置,于是直角坐标系应运而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蜘蛛结网的过程不难发现,在构建完蜘蛛网基础框架后,蜘蛛会从最外圈盘旋着向中心结网,构成一条螺线,而这种螺线被数学家称为对数螺线。____②____,而且越绕越靠近中心,但似乎又永远不能到达中心,而且距离呈有规律地分布。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引号的作用相同一项是(3分)()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D.学生会组织领导体制是学生会组织能够顺畅运行的“导航系统”。22.请结合材料,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人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人在逆境,唯有内心强大,方能越挫越勇、迎来峰回路转。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有人说:“生活可能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糟。”没有暗无天日的绝境,只有甘愿认输的自己。怀有绝地反击的勇气,才能冲破迷雾,迎来柳暗花明。有人说:“生活中最难的,是在高光时刻还能做到不狂不傲。”顺境不傲、满而不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智慧。长寿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4届高二下•半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B项强加因果,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作为例证“常见的一些修辞能很好地制造文学语言的张力”的材料,而不是因果关系。)2.C(A项“可以同时分别向外、向内传达了两种意义”的是比拟这种修辞手法,且并不是所有的修辞说法都能制造张力;B项只有廓大、丰富的虛境,才会产生有张力的意境;D项“只能是平淡无奇的描写”于文无据)3.C(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实境与虚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意境张力”。A项,前后语句形成内容上的张力,不是虛境与实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张力。B项,虛写想像中的情境,并不是材料二所言的“虚境”。D项偏离话题,没有讨论虛境与实境相互作用的问题。)4.都使用了“例证法”(举例论证)[答“引证法”(引用论证)不给分,因为材料一没有引证](2分)。从材料一举例说明(1分);从材料二举例说明(1分)。(只从一则材料中举例说明只能得1分。言之成理即可。5.示例一:主要是语义的丰富性①采用修辞等语言形式,或一些结构、手法与模式等文学元素的营建,都可以使得语言有两种以上的含义。②这些不同的含义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浅表与深刻同在,简单与丰富共存。③多样情感、多种理趣得以凸显,从而形成文学的张力。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示例二:主要是表意的暗示性①语言的意义可以转移和跨越,有张力的作品在传达事物的字面意义时,有其丰富的暗示意义。②通过特定的暗示,文学作品中的各物象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暗示意义。③文学中的虚境是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想象空间,可以通过艺术空白等方式暗示读者。(答两种观点都认可的,每答对一点2分;对“张力”的另外理解,只要与两则材料相关,言之成理即给分)6.B(A项,“愧意”不明显,原文这样写的目的只是为了反衬月洲村给我的情感冲击;C项,“比喻”错误,应该是“比拟”;D项,“目的是为了介绍张元幹创作充满爱国主义词作的历史背景”错误,作者意在说明张姓的人也具有慷慨激昂的一面)7.A(“软弱怯懦的家风传承应”曲解文意,应是写出张氏家族“温良恭俭让”的家风传承)8.①“当然”一词应该是作者刻意使用,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自豪之情;②从文章节选部分来看,该名是否为张家祖先取的名不好判断,但间接表现出了村落的历史悠久和张氏祖先的审美情趣。9.①取材自由,自然、人文,历史、现实皆有触及,选材不受时空限制。②手法运用自由,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表达方式无拘无束。③情感表达自由,从漠然,到惊讶,再到亲切,最后到强烈的自豪,节奏感强。④语言风格自由,用词传神,善用长句,语言表达汪洋恣肆而又文气贯通。⑤思路结构自由,从以姓氏引入,记述游踪,到插叙故事,歌颂人物,行文开合自如。10.B(原句标点为:用法尚宽厚,然深恶赃吏,每戒法司曰:“国家恤民,必自去赃吏始。”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11.D(“诸臣顿首谢”中的“谢”是道歉的意思,“多谢后世人”中的“谢”是告诫、告知的意思。两者意思不同)12.A(“采纳杨士奇等人建议”错误。根据原文,“命礼部、鸿胪寺不作乐”是仁宗自行决定的,杨士奇等人只是对此表达了赞同支持)13.(1)你一向清廉正直,一定要替我彻底查办这件事,不要怀有疑虑害怕的想法。(“素”“其”“穷”各1分,句意一分。)(2)百姓们很疲乏了,你们不要贪功。如果(有敌人)来骚扰边塞,把他们赶走就可以了。(“罢”“脱”“驱”各1分,句意1分)14.①下诏罢除山场、园林等处监管,让百姓自由采伐;②听闻地方百姓困境后,采取紧急措施免税安抚;③告诫边将珍惜民力,不要贪功;④痛恨贪官污吏,派人查办扰民的官员。(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有其他符合文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附:参考译文】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1明仁宗洪熙元年春正月初一,皇帝驾临奉天殿,接受群臣朝拜,下令礼部和鸿胪寺不要配备礼乐。在这之前,礼部尚书吕震向皇帝请命,认为皇帝应该按照朝廷的礼仪,配备礼乐接受朝贺,皇帝不答应。吕震坚持请命,大学士杨士奇、杨荣、黄淮、金幼孜都说皇帝说的对。吕震说:“四方各国的使者,远道而来朝拜新国君,都希望能见到天子的容颜,圣上确实对先皇极为孝诚,但也应该尽量顺从下情。”皇帝看着杨士奇等人说:“礼仪过度了吧。”杨士奇等人回答说:“确实像圣上所言,如果一定要顺从众人的心愿,也不一定非要配备礼乐。”皇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第二天,皇帝召见杨士奇等人并告诫说:“为君要把接受直言作为明智,为臣要把敢于直言作为忠诚。从今以后,如果我的行为有不当之处,你们尽管直言相告,不要担心我会不接受。”分别赏赐他们钞文币。仁宗向全国颁布诏书,取消山场、园林、湖池、坑冶的管制,听凭百姓开采获利,完全按照洪武年间的先例办理。大理寺少卿戈谦陈述事务言辞过激,吕震等人纷纷上奏,认为他沽名钓誉。皇帝非常厌恶他。杨士奇把君主圣明大臣才敢直言的道理耐心地讲给皇上听,并且说:“戈谦虽然在大的道理上比较糊涂,但他这样做也只是感恩图报罢了。”于是皇上仍像当初那样对待戈谦,并要求百官不要把戈谦作为警戒。不久皇帝召见戈谦,任命他为副都御史。当时有在四川采集木材骚扰百姓的太监,皇帝召见戈谦并告诫说:“你一向清廉正直,一定要替我彻底查办这件事,不要有疑虑害怕的想法。”夏四月,有人从南京来,说徐淮、山东的百姓很多没有饭吃,但有关方面仍急着催交赋税。皇帝让杨士奇草拟免除赋税、赈济饥民的诏书,杨士奇说:“这件事不能不让户部和工部知道。”皇帝说:“稍后再说吧,拯救百姓如同拯救落水的人,不能有片刻的耽搁。有关官员担心国家开支不够用,一定会犹豫不决。”于是让太监提供纸笔,杨士奇在西角门草拟诏书。皇帝看过后,当即派遣使者带着诏书出发。这时皇帝对杨士奇说:“你现在可以告诉户部、工部的官员,我把有关的赋税全免掉了。”有皇帝侍从说免除赋税应该有所区分,以免滥施恩德。皇帝说:“安抚百姓宁可过多一些,作为天下之君,怎么可以跟百姓斤斤计较呢!”当时有身边侍臣进言,认为现在堪称太平盛世,杨士奇进谏说:“现在还有流亡的人未能回归家园,有遭受灾害的地方尚未恢复,远近各地仍然有生活艰难的百姓,应该再休养生息若干年,或许才能使得人人安居乐业。”皇帝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又告诫蹇义等人说:“从前我赐给你们‘绳愆纠谬’的银章,只有杨士奇进献了五封奏章,其他人都没做什么,难道朝政真的没有任何缺漏,百姓真的全都安居乐业了吗?”众臣叩头谢罪。每当守边将领向皇上辞行时,仁宗总是告诫他们说:“百姓们很疲乏了,你们不要贪功。如果有敌人来边塞骚扰,把他们赶走就可以了。”仁宗施法崇尚宽厚,但对于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经常告诫法司官员说:“国家体恤百姓,一定从铲除贪官污吏开始。”仁宗在位只有十个月,但各项政务都兴办起来了。15.D(“对秋收丰稔的强烈渴望”属于错误理解,一旦秋收丰稔,则往往意味着“米价平”,这是农家不愿意看到的。)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216.①张诗中的“雨”触发了诗人思乡的情怀。雨扫了踏青挑菜的兴致,令人无奈;由此想到故园灌溉的乐趣,却又洋溢温情。②洪诗中的“雨”触发了诗人悯农的情怀。雨是占卜收获时谷价高低的工具,预示着秋来谷贱伤农,田家因此会感到忧惧。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题干中“同样是二月二日的雨,却触发了两位诗人各自不同的情怀”明确了答题的基本角度,即围绕着二月二日的雨,分析两人诗人不同的所思所想。张诗中,诗人因大雨不能外出,被困家中,“想见故园”明确提示诗人借助想象,虚写了家乡的美好景象,流露出思乡之情。洪诗中,诗题已经明确提示二月二日的晴雨是和谷价联系在一起的。按道理二月二,惊蛰时期,雨水越充足越好。但农民却怕听到雨声,担心到时“米价平”,反倒期待二月二日最好不下雨,以让今年收成少点,米价涨些。由此可见,南宋此时的社会经济存在问题,国家调节粮食价格的能力薄弱。对此,诗人流露出强烈的悯农之情。17.(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2)地崩山摧壮士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5)示例一: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示例二: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18.①崭露头角/脱颖而出;②济济一堂/群贤毕集;③蔚为大观【解析】①本处是形容“新秀”,可用“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之类的词语。“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脱颖而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本领全部显现出来。②本处是说这些获奖者聚集在这里,可用“济济一堂”“群贤毕至”之类的词语。“济济一堂”,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群贤毕至”,指贤能者都汇聚在这里。③本处是说前八届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共同构成了盛大的景象,可用“蔚为大观”。“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19.C(本语句有三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由未来的文学史向着鲜活的文学现场”不合逻辑,应改为“由鲜活的文学现场向着未来的文学史”;二是,语序不当,“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在广大读者的阅读中”语序不当,应交换位置;三是搭配不当,“绽放光彩与力量”搭配不当,“绽放”和“力量”搭配不当,可改为“绽放光彩,传递力量”。)20.A(A项与文中“高原”“高峰”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是借代;C项是夸张;D项是拟人)21.D(D项与文中“八卦图”处的引号作用相同,均表示特殊含义;A项表示突出强调;B项表示直接引用;C项表示讽刺)22.①发明了直角坐标系;②对数螺线向着中心绕23.【审题解析】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3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三则材料分别从逆境不忧、绝境不慌、顺境不傲的角度,阐述了为人处世应该坚守的原则。材料一并没有盲目地赞扬逆境,而是指出唯有强大的内心、勇于直面,才能打败逆境,把在逆境中遭受的伤害转化为自己内心和能力的强大。而对于材料二绝境,强调的就是绝地反击的勇气。要做到这点,就不能被“绝”字所恐吓,而是放松心态,仅仅把它当作一次普通的磨练。对于材料三顺境,强调的则是“不傲”“不盈”,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因为身处顺境就止步不前,也不能因为身处顺境这一便利条件,而盲目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不能虚心向他人求教。所以,不管是身处逆境、绝境还是顺境,人生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把握住自己的心态,不张狂,不退缩,不慌乱,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这样,就能行稳致远。试题要求以“顺境·逆境·绝境”为主题进行写作。写作时可以考虑两两组合进行思辨,或对三者分别论述。如对于逆境与顺境,这都是人生要面对的自然状态,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处逆境,成功和失败不是由处境来决定,而是看你是否有主观能动性,处境只是客观原因,内因才是关键。因此,在顺境中我们不能大意,不能沉溺顺境而忘记了跳出舒适圈去奋斗;在逆境中不能一蹶不振,要勇敢奋斗、拼搏,让逆境成为自己成功的垫脚石。对于绝境与逆境,可以从挫折的严重性角度去分析,指出若不谨慎对待每一次逆境,消极“躺平”,它终将变成绝境;但若身处绝境中,我们也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要放松心态,积极面对,把绝境当作一次普通的逆境去对待,勇敢直面挑战。最后可从青年一代的角度出发,提出要求,无论顺境逆境绝境都是人生的财富,激励青年正视自己,勇敢前行,取得成功。写作中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立意参考】(1)无论顺境逆境都是人生的财富。(2)坦然面对自己的处境,有正确的成败观。(3)无论绝境逆境都不能阻挡成功的脚步。(4)绝境是天才的进身之阶。(5)把绝境当作逆境,在绝境中寻找出口。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语文15/1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