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ID:83321926

大小:251.4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09-21

上传者:用户名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成都七中2021-2022学年度高2022届二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鲁国为周公封国,周之最亲莫如鲁。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未葬,王室派人向鲁国“求赙(以财助丧)”。公元前717年,周境内发生灾荒,王室向鲁国等国“求籴(米)”。公元前697年,周王室向鲁国“求车”。这反映了当时A.分封宗法,完全崩溃B.天子式微,礼崩乐坏C.井田瓦解,铁犁牛耕D.私学兴起,百家争鸣2.下图为西汉时期的居住遗址,遗址中每个宅院不相连,都有房屋、炉灶、土窖、水井、厕所沟、木栏篱笆、垃圾堆和铁制工具遗存。这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A.大地主田庄经济生产方式B.仍保留了西周井田制的残余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D.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状况3.北宋末年至南宋初期,以苏汉臣为代表的宫廷画师们创作了大量象征多子多福、人寿年丰的婴戏题材作品。但据学者考证,这与当时民间社会普遍流行“计产育子”等自觉控制人口数量的习俗又有所矛盾。据此可知,宋代宫廷婴戏题材画A.反映出宋代经济的繁盛B.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C.表达了民众的心理需求D.蕴含一定的教化作用4.据史学家研究结果显示,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终支出费用为3000万两,而英国对华战争支出为421万英镑,折合中国银两为1263万两,相当于中国40%。据此可以说明A.清朝官员贪污现象严重B.体制因素影响战争结局

1C.清朝白银外流物价高昂D.英国拥有世界最强军队5.甲午战争后,时人口称的“新书”“新报”作为“新学”的具体承载物,其关注度与传播度均有显著提升。与“旧书”“旧学”“旧党”成为两组互相对立的流行语汇。这反映出当时A.民族危机下知识分子的分化B.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C.救亡图存的探索进入到制度层面D.先进知识分子致力于中西文化融合6.1938年春节,战地记者周立波在晋察冀边区采访,看到春联大多是“驱逐日寇,最后胜利”,横额多是“中华万岁”,门神变成自卫队队员,年画主要是“抬伤兵,送茶饭”。这表明抗日根据地A.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B.民众抗战意识较强C.三三制原则推行赢得民心D.土地革命成绩显著7.1950年前后,中央决定将沈阳、丹东、营口、瓦房店等地的10个军工企业、9个机械企业、3个纺织企业、2个橡胶企业,共24家大中型企业迁往黑龙江.并对其进行了扩建。此举意在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C.更好巩固和维护国家安全D.解决工业分布不平衡问题8.“民工潮”在城市就业体制改革难有突破之时,促成了一个“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它使资源配置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国沿海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这反映了“民工潮”的出现A.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转变B.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C.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D.为体制创新提供了动力9.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是全希腊各城邦的盛会,参赛者的父母必须全为希腊人,他自己也须有自由公民的身份。奴隶和外国人是不准许参赛的。由此可推知,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会A.保障了各城邦的独立自治B.强化了古希腊人的民族认同C.冲击了古希腊民主制政体D.激化了古希腊各城邦的矛盾10.由如图可知,作者认为1793一1848年法国

2A.民主共和成为政治共识B.启蒙运动扩展至社会底层C.第三等级政治影响力增强D.民众对专制主义认识不清11.19世纪早期,以圣西门、欧文为代表的欧美知识分子,在讴歌工业革命的同时,强烈批判私有制、主张公有制,但他们从未认真考虑过如何改造现实社会的问题。这反映出A.空想社会主义具有时代局限B.私有制是阶级压迫的根源C.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变革D.工人运动亟需科学的理论12.二战结束后,德国勃兰登堡州宪法规定:“所有人都有权团结对公共事务造成影响的公民自发组织协会;有权知道所有州和地方当局的消息,并有权向相关当局及代表团体提出请求。”材料可用来说明,二战后的德国A.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B.注重培养现代公民意识C.各州选举实现了普选D.减少国家对公民的干预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汉两代农耕在西北推广,黄河两岸的草地被清除。为满足都城的木材需要,温带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使黄河河床升高,不时泛滥。汉朝时,黄河每9-16年决堤一次,到了唐朝后期变成了10年一次,北宋中期3.6年一次。12世纪后期黄河改道更是常见。在清朝大部分时间里,人口压力迫使人们在黄河中游重新开垦脆弱的黄土地,导致黄河南河道每1.89年出现一班灾情。而在其他领域,利益驱使对资源的掠夺也愈演愈烈。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加,明清时期,伐木出售成为大宗买卖。同时,国际市场的开放和荷兰殖民者的到来,鹿皮成为出口商品,致使鹿在台湾南部基本绝迹。——摘编自(英)伊懋可《大象的退却——部中国环境史》

3材料二:美国西进运动之后,人们纷纷移民开发西部土地,在干旱丰干旱的草原地区使用先进的犁地工具开垦耕地,让原本缺水的西部更加干旱,生态环境也是加脆弱。此外,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水资源也疏于管理。19世纪后半期,随着铁路的修建对枕木的需求教增,大量森林被砍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19世纪末1亿英亩土地被虚弃。面对严重的生态问题,19世纪束20世纪初,美国掀起了第一次环境保护运动,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被开辟,矿产、森林资源得到保护和规划管理,联邦政府开始认识到林业资源的重要经济价值,制定出相关法律制度,承担起对其保护开发的主要责任。第二次环保高潮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期间设立农业调整管理局、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等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恢复和促进就业等社会经济目标紧密结夸在一起,为战后美国环保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摘编自徐再荣等《20世纪美国环保运动与环境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破环的原因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生态问题的原因,概括美国环境保护措施的特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奋斗,百年探索,百年成长,百年辉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推出党史作品《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全书共15章,70余万字,详细阐述了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下图为该书目录中的一个章节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续写该书一个章节的目录,并说明理由。(要求:逻辑清晰,史实正确,理由充分,最少列出两节子目.)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面对农业的持续萧条,罗斯福政府先后两次颁布《农业调整法》,通过削减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等方式维持粮食价格,不致出现“谷贱伤农".其次,政府还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农场主提供援助,1933一1937年仅国干旱而给农场主的援助就达到10亿美元。同时。为解决农业过度开发和农产品过剩等问题,罗斯福政府还通过立法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还林等措施对农业资源进行保护,到1940年,新政把相当于1930年耕地面积1/6的土地从农业生产中撤出来,并予以绿化。此外,美国政府还专门拨出经费,形成农业教育、科研、科技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从而大大提升美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力量。——摘编自曾中平《罗斯福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农业政策的特点。

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罗斯福农业政策的作用。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他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希望国大党暂缓提出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由于英印双方立场严重对立,蒋介石此行未能取得成果。8月,国大党号召民众展开不服从运动。印英当局随即逮捕了甘地等国大党领袖。蒋介石急电罗斯福,希望美国出面干预印度局势,同时蒋会见英国驻华大使,希望能和平解决。开罗会议时,中方在提案中曾主张“中、美、英、苏联合发表宣言,保证印度于战后立即获得自治领地位,若干年后获得独立”,但开罗会议未能接受中方的主张。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是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意见,也是国民政府在战时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坚持……影响了盟国战后对殖民地的处置——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在英印事务上的策略。(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介入英印事务产生的历史影响。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民国时期,乡村问题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广泛关注。许多知识分子提出:只有解决了乡村的衰败,才能挽救国势的衰败。他们深入农村,积极探索农村变革之路,……卢作孚1927年出任重庆北碚区峡防团务局局长,开始在当地探索乡村建设,提出“乡村现代化”主张,通过招商引资将众多工厂企业引入北碚,并修路疏河,通邮通电,创办各类各级学校,建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院,建立农业银行、消费合作社,向农民传授各种知识、技能,并为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北碚原本盗匪横行、贫穷闭塞,到30年代末,竞成为“世外桃源”般的西部科研中心,是全国乡村建设的典范区。卢作孚希望通过北碚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华民国现代化的参考”,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概括卢作孚践行“乡村现代化”主要做法。(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广受知识分子关注的原因。

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