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ID:83321894

大小:26.9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09-2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_第6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儒者A.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B.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C.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D.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2.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计数之所出也。”指出君臣之间不过是买卖、交易、互相算计的关系。这一现象反映出A.法家思想成当时社会潮流B.君臣之间的关系毫无诚信可言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的确立3.北宋时期,为违法者所设的真正的监狱反倒很少,县衙里的小型牢房已足够关押犯人。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考促成尚文风气B.朱熹理学影响深刻C轻徭薄赋矛盾缓和D.地方强权管理到位4.明朝中期开始,人们逐渐突破了原有的服饰制度,富裕人家竞尚奢华;房舍等第之分不断被突破,在江南又兴起了“园林热”,由士人带动、富商跟进,私家园林被大量修建。这说明当时A.经济供给总量富裕充足B.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C受到世界经济变革影响D.“工商皆本”思想盛行5.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C.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D.重视近现代化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6.

1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国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B.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C.维护英国利益是战国爆发的主要原因D.打开中国市场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7.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B.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C.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D.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8.如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年27.234.338.5第三年28.836.734.5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9.罗马法规定,对父母一方不是自由人的,采取“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还详细规定自怀孕至产子,只要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即使分娩时是奴隶,子女仍为自由人。这一规定A.反映出阶级矛盾缓和B.体现了自然法的原则C.传承母系社会的特点D.扩大罗马的统治基础10.

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曾发行大量公债,战后许多人迫于贫困将公债低价出售,购买者多为大商人和企业家,后来联邦政府又宣布按票面价格偿还公债。这种做法()A.客观上对工业革命有利B.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C.帮助政府度过财政危机D.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11.1945年8月,面对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苏联领导人却无法高兴起来。他们认为,美国的真正意图是A.尽快迫使日本投降B.发出警告,威慑苏联C.在苏联出兵日本之前占尽先机D.巩固在世界的霸主地位12.美国总统奥巴马仍在坚持1992年提出的沃尔福威茨理论,即通过武力在全世界保持一种美国领导的单极态势,遏制其他强国的崛起。沃尔福威茨理论提出的背景是A.东欧剧变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世界两极格局崩溃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瓷器是古代中国主要的外销商品。在西方人加入中国瓷器贸易之前,中国瓷器主要通过官方贸易途径传播。16世纪初期,西方国家对瓷器的需求刺激了中国民间商贸的发展。17世纪时,各国皇室、贵族往往设有专门房间陈列,如德国安斯巴哈宫的“明镜沙龙”和“士绅瓷室”。到18世纪,由于瓷器源源不绝地进入欧洲,特别是饮茶习惯成为时尚,瓷器已成为欧洲家庭不可缺少的日用品,如瓷杯、瓷碗等,由此而兴起一股模仿、吸收中国文化的“中国风”。于是大量陶瓷工厂建立,建立相关的实验室、研究协会相继建立,《设计与制造艺术》等刊物相继出版,倡导艺术家参与工艺制品的设计与制作,大型国际博览会推动了瓷器信息技术交流。由此导致欧洲制瓷工艺逐步超过中国瓷器。由于现实存在的文化差异,如: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实力、历史经验,乃至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念,到18世纪晚期,在很多欧洲人眼中,它不再是那个繁花似锦的美好国度,变成了腐朽落后、野蛮专制、摇摇欲坠的国度,欧洲各国对中国风格与东方艺术的热情也随之消退。19世纪中叶,华瓷被激烈的资本主义竞争排挤出国际市场。正如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里提到:“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事变亦隐隐相关焉。”——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余张红《中西陶瓷贸易》等整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9世纪中国外销瓷器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2)谈谈你对“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事变亦隐隐相关焉”的认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期关羽形象三国到隋唐    《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宋元    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明清    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20世纪初    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此等谬见,今后及应扫荡无疑。”——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宋初,全国设置榷货务管理机构6个,山场13个。种茶的百姓为园户,官府向园户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榷货机构根据收购茶叶的数量向商贾出售茶券(亦称茶引),商贾凭茶券到茶场提货(称为交引)。由于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政府获取了丰厚的利润。至嘉枯(公元1056-1063

4年)中,由于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风,对园户的茶叶压级压价收购,影响了园户种茶的积极性,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导致产销脱节。加之管理不善,成本上升,使整个官卖制度经济效益下降。为了克服和改变这一情况,遂将全国茶的专卖改行通商法:茶商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这样既提高了园户生产的积极性,又减少了官府收购及调拨的环节,使茶叶交易趋于优质优价的经济原则,也减少了交易程序。《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行通商法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可见改通商法财政收入有了增加。——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指出宋朝茶叶管理政策经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概括宋朝茶叶管理政策改革的积极影响。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52年2月4日,在对国人指出舒曼计划的重要性时,(联邦德国总统)康拉德•阿登纳对他的内阁解释说:“必须赋予人们一种新的思想意识。它只能是一种欧洲式的思想。”根据联邦德国本身的特性,只有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才能使之独立地恢复它的主权;而欧洲这一概念本身就可取代德国公众生活的空洞乏味,可以消除德国民族主义的本质,而这也是舒曼计划所明确期望的。早在1956年,阿登纳曾警告说,联邦共和国不可能永远成为“核武器问题上的附属国”。到了60年代初,很明显,西方盟国和莫斯科之间已经就此敏感问题达成了协议,它们双方将永远禁止德国拥有核武器,阿登纳怒火中烧。从短期内看来,波恩共和国似乎不再效忠于华盛顿,而有可能转向巴黎的戴高乐政府,因为他们两国都对强硬而专横的英美怀恨在心,都怀疑美国想摆脱对欧洲各国的责任。——【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繁荣与革命1953——1971》(1)据材料,概括指出阿登纳提高德国地位的设想及举措。(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阿登纳的相关举措所产生的重大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晏阳初(1890—1990),著名教育家、社会学家、中国乡村建设家。1923年,晏阳初创办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北京成立。他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出发,将乡村改造和平民教育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晏阳初通过调查和实践,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治理方略。他希望以教育为工具,推动乡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此外,晏阳初始终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潜力,他认为,这个民族的许多人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阶层的压迫,才变得自私自利、愚味无知、贪图安逸、不求上进。“如果中国要再生,就得抓住真理、生命、信仰三种东西努力,不然,整个民族就完了,没有希望了”。在后学者眼中,他的平民教育、公民教育、组织教育和乡村建设理论自成一体,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之一。——摘编自吴相湘《晏阳初传》等(1)根据材料概括平民教育家晏阳初主要的教育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晏阳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