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网络犯罪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

ID:33908356

大小:4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8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_第1页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_第2页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_第3页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_第4页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青少年网络犯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青少年网络犯罪摘要:随着网络的兴起并不断发展,网络犯罪由之滋生。而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网络犯罪群体,犯罪形式复杂多样,犯罪率不断上升,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青少年网络犯罪除了一般犯罪的特征外,还具有隐蔽性、高智能性、广泛性等特征。因此,从社会原因中的经济因素、网络环境因素、教育因素、法律因素和个人原因中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探究其形成的本质原因。在深刻认识其犯罪成因的基础上,在法律预防层面上的立法与普法预防层面完善执法依据支持,在社会预防层面中的网吧预防、学校与家庭预防加强对青少年认识与行为修正。关键词:青

2、少年、网络犯罪、原因与对策一、青少年网络犯罪概述目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在法学界并没一个统一的、准确的定义。要想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首先需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网络犯罪中“青少年犯罪”、“网络犯罪”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而确定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定义,从而合理的界定了所研究的范围及问题的本质。(一)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研究青少年犯罪首先要明确青少年所包含的具体范围。青少年,从日常生活习惯的使用来看,应该包括“少年”和“青年”,即二者的简称。在我国《现代汉语词典》里,青少年指青年和少年,年轻的男女。对“少年”一词的解释是:指人十岁左右到十六岁左右的

3、阶段;对“青年”一词的解释是:十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而现代心理学认为,“少年”是十岁左右到十五岁左右的年龄段;“青年”是十六岁到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段。我国教育界的部分学者认为:从11岁起到14岁为少年期;从15岁到19岁为狭义的青少年期;从11岁到25岁为广义的青少年期。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犯罪主体并没有“少年”、“青年”和“青少年”的称谓,而只有未成年人之说。青少年的称谓更多的存在于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因此青少年犯罪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概念。青少年犯罪是以行为主体的年龄特征为基层尺度归纳总结出来的一个犯罪类型,它主

4、要指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所实施的全部犯罪,一般来说指主体进入青春期及青春期结束(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特定年龄阶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统称。因为青少年犯罪中“犯罪”的范围界定问题和青少年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界定问题目前还不能统一,从而造成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定义有不同的区分。在我国司法统计方法上,青少年犯罪分别指的是14岁到18岁为未成年人犯罪;18岁至25岁为青年人犯罪,通常“青少年犯罪”是指18-}-25岁的人的犯罪,因为在25岁以前,己经成年,但处于青年期。14岁至18岁则被划为未成年人犯罪。...还有的研究学者把我国的青少年

5、犯罪的概念划分为狭义和广义之说。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概念表述为:己满14周岁未满26周岁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狭义的青少年犯罪概念是从刑法学的角度所下的犯罪概念。广义的青少年犯罪说:己满14周岁不满26周岁的青少年实施了违反刑法、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以及尚未达到犯罪程度,但同样危害了社会的违法行为。广义的青少年犯罪不仅包括触犯社会治安管理法规的一系列违法行为,而且包括青少年所实施的违反刑事法律的犯罪行为,还包涵违反传统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由此可知,广义上的青少年犯罪说是犯罪学上的概念,其

6、目的是为了方便研究预防青少年犯罪等问题。目前,就我国法学界而言,在研究青少年犯罪现象及历史变化等相关青少年犯罪问题时,主要还是以狭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概念为基础进行的。在研究青少年犯罪成因、预防对策等方面的问题时,则以广义上的青少年犯罪概念为基础进行的。本文主要从犯罪学的角度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和预防对策,研究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刑事立法提供借鉴,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制止、打击对策提供借鉴,这契合广义青少年犯罪概念中所述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范围。所以倾向于广义的青少年犯罪的定义。网络是由两台以上的计算机构成,网络犯罪的核心构成手段就是

7、计算机的操作,所以学界普遍认为网络犯罪又可称为计算机犯罪。就目前而言,我国将计算机犯罪犯罪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计算机犯罪认为,计算机犯罪是行为人实施的在主观或客观上涉及到计算机的一切犯罪行为。这主要层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关系的认识来界定计算机犯罪。但是,广义的计算机犯罪概念将一些传统的犯罪形式如盗窃计算机等普通的盗窃罪因“与计算机有关”而被纳入到计算机犯罪中去,显然不妥。狭义的计算机犯罪概念是指利用计算机操作所实施的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包括内存数据及程序)安全的犯罪行为。即在计算机犯罪中,计算机本身既是必需的犯罪工具,同时也是犯罪对

8、象。但是我国《关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定草案》中规定的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利用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