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

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

ID:20916098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7

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_第1页
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_第2页
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_第3页
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  关键词:网络;网络犯罪;青少年犯罪    网络时代,广大青少年对网络趋之若骛,纷纷“触网”,据NIC的调查,目前,网民中14—35岁的青少年占90.6%,按照这个比例,新余市110万总人口中大约有13万青少年有上网经验,青少年是网络社会中的主要群体。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在给人类带来种种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阴暗丑恶的一面,涉网犯罪尤其是网络引起的青少年犯罪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令人头痛的问题,它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遏制和打击。    一、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    仅2007年,

2、辖区人口只有20万的某工矿检察院就批准逮捕了因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8件36人,件数和人数分别占去年该院办理的批捕案件的13%和28%,涉网犯罪所占比例让人触目惊心,且有逐年递升之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侵财犯罪比例大  涉网犯罪与当前刑事犯罪特征基本一致,以侵财犯罪案件居多。犯罪分子采用盗窃、抢劫等手段,将公私财物据为己有。在过去一年发生的网络犯罪案件中,8起案件全部为抢劫和盗窃案。  2.团伙犯罪案件多  8起案件中,只有1起是1人单独作案,其余7起全部为团伙犯罪,这些青少年因天天在一起上网而认识,进而勾结成伙、集体作案,共同实施抢劫、盗窃

3、等,涉网案件已呈现出犯罪嫌疑人团伙化。  3.犯罪年龄小,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在校学生比例大  由于迷恋网络的主要是青少年,所以网络犯罪的主体呈年轻化。该院在一年多来办理的网络犯罪案件中,36个犯罪嫌疑人的年龄全部在26岁以下,其中13—16岁13人,占36%,17—18岁9人,占25%,18—26岁的成年人15人,平均年龄仅为18.3岁,未成年人占了61%。犯罪嫌疑人的文化层次比较低,只有小学文化的6人,在读中学生9人,初中文化11人,技校和中专(民办学校在读)的10人,都没有职业。令人痛惜的是8起案件中,有5起是在校学生实施的,有19名在校学生因为上网而走上犯罪道

4、路,特别是某厂矿中学的9名初一、初二的学生结伙抢劫案件更是让人痛心。    二、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案件频发的原因    1.犯罪主体的法律意识淡薄是犯罪的主观原因  迷恋网络的网客大多是青少年,他们涉世未深,心理上很不成熟。很多网络犯罪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是不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缺少法律意识,在作案时有的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犯罪。有些学生没钱去抢时,还认为是好玩,根本不认为是在犯罪。青少年的自控、自律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有的行为上出现偏差而导致违法犯罪,所有犯罪的青少年在案发之后,无不悔恨难当,但为时已晚。  2.一些网吧经营管

5、理混乱,使部分青少年脱离监管是犯罪的客观原因  有些网吧只顾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违反政府关于加强网吧管理的规定,诱使学生“泡吧”。有些娱乐场所设置“店中店”或“房中房”,隐蔽性极强,表面上看不出里面有网吧,躲避执法人员的检查。还有的网吧延长营业时间。由于未成年人认识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一上网就沉迷其中,甚至通宵达旦,数日不归,难以自拔,而严重影响了学业及身心健康。  3.青少年心理不成熟是引起网络犯罪的心理原因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幻想、冲动、好奇、模仿,这既是他们的长处,又是他们的弱点。在一些网吧,常有学生在聊天室里,且神态专著。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从最初玩游

6、戏到迷恋上网有许多原因。如大多数未成年人心理尚未成熟,人生经历相当浅薄,在家备受宠爱照顾,但面对学业的负担、竞争的压力产生了心理障碍。又如,社会及家庭因素。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或做生意,照料不上孩子的学习、生活;有的家庭不健全,父母离异,孩子缺乏应有的家庭温暖而感到孤独;有的家庭教育不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次是探究与掠奇心理。青少年的求知、探究欲很强,而网络好像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在这个没有国界且过滤了金钱、容貌、身份、家世、地域的时空里,孩子们感到无限的自由,既没有世俗的偏见,也不会出现面对面交谈时可能有的尴尬与伤害,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还有的是沟通与表达情感的需

7、要。通过上网,双方可以自由平等地互换信息,敞开心扉的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从而消除了各种社会暗示和干扰,进行相对单纯的、非功利性的精神交流,且双方不会产生任何的心理负担,变得自由而充满创新性。  4.长期迷恋网络诱发畸形心态,放纵是造成犯罪的主要思想根源  由于很多青少年思想上并不成熟,在网络中他们的冒险心理和模仿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长期沉湎于网络聊天和游戏,在思想上放纵自己,沉溺于游戏人生,得过且过,混吃混喝的迷失心态。对于网络中存在的暴力、欺诈、赌博、色情等不健康内容和倾向他们又不具有认知能力和自我统一能力,性情因而容易变得焦虑和冲动,特别是出现了囊中羞涩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