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ID:15595920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4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_第1页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_第2页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_第3页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_第4页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白血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急性白血病一、概述急性白血病(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AL起病缓急不一,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急性白血病属于中医学“急劳”、“热劳”、“虚劳”、“血证”、“温病”的范畴。二、西医诊断(一)临床表现1、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贫血、出血、发热是本病三大主症。2、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1)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巨脾罕见。(2)骨骼和关节:常有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可出现关节、骨骼

2、疼痛。(3)眼部:粒细胞白血病形成粒细胞肉瘤或绿色瘤常累及骨膜,以眼眶部位最常见,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或失明。(4)口腔和皮肤:可出现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绿色结节。(5)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临床上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6)睾丸:睾丸可出现无痛性肿大。此外,白血病可浸润其他组织器官。(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9/L以上者可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也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低者可<1.0

3、×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或)幼稚细胞。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约50%患者血小板低于60×1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少。2、8骨髓象:是诊断AL的主要依据和必要检查。FAB协作组提出原始细胞占全部骨髓有核细胞(ANC)>=30%为AL的诊断标准(按照WHO的新标准ANC>=20%即可诊断为AL)。目前临床常采用FAB形态学分型:(1)原粒细胞的形态分为两型Ⅰ型:典型原始细胞,胞浆中无颗粒。Ⅱ型:有原粒细胞的特性,胞浆量较少,有少量细小颗粒。原单核

4、细胞和原淋巴细胞的形态分型和原粒细胞类似。(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骨髓原始细胞>30%,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核仁明显,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苏丹黑B阳性细胞<3%;电镜下MPO阳性;CD33或CD13等髓系标志可呈阳性,淋巴系抗原通常为阴性,血小板抗原阴性。②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骨髓中原粒细胞>=90%(非红系细胞),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③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分为两种亚型)M2a:骨髓中原粒细胞为

5、30%—90%(非红系细胞),单核细胞<20%,早幼粒细胞以下阶段>10%。M2b:骨髓中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有核仁,有明显的核浆发育不平衡,此类细胞>30%。④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非红系细胞),其胞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可分为两种亚型:M3a(粗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M3b(细颗粒型):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⑤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按粒系和单核细胞系形态

6、不同,可包括下列四种类型)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核和单核细胞 >=20%(非红系细胞)。M4b:原、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20%(非红系细胞)。M4c:原始细胞既具粒细胞系,又具单核细胞系形态特征者>30%(非红系细胞)。M4E0:除上述特点外,还有粗大而圆的嗜酸颗粒及着色较深的嗜碱颗粒,占5%-30%(非红系细胞)。8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分为两种亚型)M5a:骨髓中原单核(Ⅰ型+Ⅱ型)>=80%(非红系细胞)。M5b:骨髓中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30%(非红系细胞

7、),原单核细胞(Ⅰ型+Ⅱ型)<80%。⑦红白血病(M6):骨髓中红细胞系>50%,且带有形态学异常,骨髓非红细胞系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Ⅰ型+Ⅱ型>30%;若血片中原粒细胞或原单核细胞>5%,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稚单核细胞>20%。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外周血中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原巨核细胞有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骨髓细胞少,往往干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①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

8、12um)为主;核圆形,偶有凹陷与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小而少,不清楚;胞浆少,轻或中度嗜碱。过氧化物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的原始细胞一般不超过3%。②L2:原始和幼稚细胞以大细胞(直径可大于正常小淋巴细胞2倍以上,>12um)为主;核形不规则,凹陷和折叠可见。染色质较疏松,结构较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常较多,轻或中度嗜碱,有些细胞深染。③L3: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