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

ID:12830056

大小:127.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19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_第1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_第2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_第3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_第4页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舟山市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培训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理论及实践讲义舟山市环境保护局二〇〇九年八月28主要内容:一、日本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简介二、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法律依据四、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制度框架五、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前期工作回顾六、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施计划一、日本公害防治管理员制度简介日本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的历史作用:1、在法律上明确了企业法人的环境保护责任。2、公害防止管理体系在指定企业普遍建立,企业环境管理得到加强。目前日本已经在22000多家企业建立公害防止组织机构,这些组织机构对于严格实施环境污染标准,改善企业环境管理、减

2、少污染物排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国家考试制度的实行,培养了一批掌握了公害防治技术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专业技术人才,截止2002年末,日本累计有48万多人通过了各级考试,现在仍每年约有25000人参加全国考试,月3000人参加取得资格证书的讲座。4、提高了业主的环境意识,把环境管理纳入到企业经营理念。二、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当前严峻的环境压力和污染减排形势的必然要求1、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1)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28(2)全国环境问题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和压缩型的特点,不仅表现为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而且污染类型日趋

3、复杂;不仅常规污染问题严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问题也日趋严重。(3)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5)2006年,全国SO2排放量达2594.4万吨(环境容量1200万吨),COD排放量达1431.3万吨(环境容量800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1.8%和1.2%。与2005年增幅相比,2006年SO2和C

4、OD排放量增幅分别回落了11.3和4.4个百分点。(6)200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6年下降3.14%和4.66%,第一次出现了“拐点”,实现双下降。2、严峻的污染减排形势“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0%。二氧化硫要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净削减254万吨;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净削减141万吨。约束性指标。3、污染减排意义深远但任务艰巨(1)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政府和国家环境意志的体现。(2)污染减排是中国“十一五”环

5、境保护的重中之重。28(3)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的承诺,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的承诺,各级政府向人大及其人民的承诺。4、本质上是综合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经济-能源-资源-环境关系。到2010年完成两个10%减排任务:(1)二氧化硫要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净削减254万吨;(2)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净削减141万吨。(3)五年平均下来,每年几十万吨,这只是一个静态的减排,是在经济零增长情况下的减排。全国二氧化硫新增量预测GDP预期增长率SO2新增量(万吨)SO2总削减量(万吨)与2005年相比削减比例7.5%18749019.22%9%292

6、59523.34%10%37067326.40%全国化学需氧量新增量预测GDP预期增长率COD新增量(万吨)COD总削减量(万吨)与2005年相比削减比例7.5%31045131.90%9%38052136.85%10%43057140.38%2006年,全国二氧化硫和COD分别增长1.5%和1.0%,不降反增;282007年,全国二氧化硫和COD与去年相比下降4.66%和3.14%,与2005年相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3.18%和2.18%,首次实现双下降。距离完成两个10%的目标,化学需氧量还差7.82%,二氧化硫还差6.82%。这都要靠后三年来完成,全国减排的

7、形势是非常严峻的。主要问题:(1)治污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十五”减排目标落空(2)真正用于污染治理的环保投资偏小(3)约束污染减排的经济政策没有到位(4)减排工程建设进度滞后质量堪忧(5)部分行业减排的难度大(6)减排技术上的瓶颈1、从发生的环境事件看,群众的环境权益受到损害。(1)近年来一系列重特大环境突发事件频发。警示我们:我国已经步入环境事件高发期,并呈现复杂性、突发性、难以预见性等特性。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都历过突发性环境事件高发期,我国经历了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