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99054
大小:3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20
《护士考试辅导——气性坏疽并截肢的护理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护士考试辅导——气性坏疽并截肢的护理探究 截肢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以肌组织坏死为特征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是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病发展急,进展快、后果严重,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局部出现产气、水肿、坏死、剧烈疼痛、肿胀。如果处理不及时,短期内可以出现昏迷及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当确诊为该病后,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必要时截肢,以挽救患者生命。我院曾收治一名车祸伤气性坏疽患者,救治过程如下: 1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35岁,因车祸伤致左下肢剧痛,出血
2、不止,活动受限1小时,急来我求治,门诊以“左下肢外伤”收入我科。X光提示“左腓骨上段粉碎性骨折”。体查:T37℃,P108次/分。R28次/分,BP70/30mmhg,患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左小腿大片肌肉撕脱,组织暴露。伤口处留有大量污物泥土。入院后立即给氧,建立静脉通道,备血。作术前准备送手术室。在手术室进行清创处理+神经血管探察桥接术,4小时后返回病房。术后3日患者体温39℃C左右,精神食欲差,尿量明显减少,约200ml/d,急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结果发现各项指数均低于正常值,肾功能严重受损,观
3、察伤口情况见大量恶臭气性状血性液体溢出,胫前肌群发黑坏死,大量液化组织形成。立即提取分泌物涂片,见革兰氏染色阳性粗杆菌生长,通过上述症状和检验结果,诊断为气性坏疽,立即上报医务科,经院方与病人及家属商量同意并签字后,于术后4日上午在连硬外麻下行左下肢开放性截肢术,术中顺利,术后予以抗炎,纠酸。输血,白蛋白等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生命体征稳定。于28日后患者好转出院。 2截肢术前的护理 2.1加强病情观察 若患者出现局部沉重,有包扎过紧的感觉和疼痛时,应警惕气性坏疽的发生。若出现疼痛进行性加重,有胀裂感,一般止痛药
4、不能控制,肿胀剧烈且与伤口引起的肿胀不成比例,且迅速进行性加重,伤口有气泡逸出,并有腐肉气味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并取伤口分泌物涂片检查,一旦确诊为气性坏疽后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紧急接肢准备。 2.2防治并发症 2.2.1预防感染性休克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如有高热、气促、脉速、烦躁不安、皮肤苍白、谵妄甚至昏迷应及时报告医生,警惕是否感染扩展为败血症或感染行休克,应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做好紧急抗休克处理。 2.2.2急性肾功能衰竭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患者在早期因失
5、液过多而引起功能性急性肾衰的发生,此期应大量补液。考虑到患者较年轻,平素无心脏疾病,补液速度可稍快,调节在60~80滴/分,以利尿,尽早纠正急性肾衰。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如液体已补足、血压正常的情况下,尿量持续<20ml/h,并对利尿剂无反应时,应警惕器质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2.2.3MOD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由于受到创伤和持续存在的感染的刺激产生的炎症反应过于强烈以至于失控,主要表现为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2.3高热的护理 应查明发热原因,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房间通风透气,必要
6、时给予温水檫浴和酒精擦浴,或遵医嘱给予退热剂。补充足够的水分,维持营养和热量,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二次,防止口臭和口腔溃疡。 3.截肢术后的护理 3.1.心理护理 众所周知,失去肢体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其心理状态往往经过震惊、回避、承认、适应四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患者表现悲观、失望、沮丧和孤独,具体体现在对婚姻家庭、工作生活等问题上忧心忡忡。在此阶段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教养和性格特征,选择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其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
7、解决其心理问题。同时可适当介绍现代假肢业的成就,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增强生活的勇气,并动员家属参与,通过亲人的理解,爱护与鼓励,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 3.2.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有污染时随时更换,使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协助病人完成其生活上的一切需要,早期患者因伤肢剧痛而影响睡眠时,如有必要可予肌注强痛定来减轻疼痛,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改进烹调方法,因增加病人食欲,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 3.3加强消毒隔离,预防交叉感染 3.3.1.气性坏疽有很大的传染性,应将患者放在单人房间
8、,门口设隔离标志,房间内备用各种隔离用物和护理用物,专人专用,敷料全部焚烧,使用过的器械应先用84消毒液侵泡,然后送供应室高压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处理,病床、床头柜等应擦洗,棉絮应暴晒,房间应熏蒸或紫外线消毒。对病人家属做好宣教工作,讲述疾病的危害性,避免不必要的探访,以防疾病的蔓延。 医学教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