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88997
大小:5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9
《皮肤的分类及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皮肤学基础知识 皮肤是包裹在整个身体外表面的一层被膜状组织,厚度(含皮下组织)0.5—4.0毫米.它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占体重的5—15%。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2.0平方米。 皮肤的厚薄、粗细及松紧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较厚的皮肤比较粗、紧、弹性也差。较薄的皮肤则较细、松弹性也大些,躯干、掌、眼部,耳朵、乳房等处最薄。 人类肤色常见黑、红、黄、白四种。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人皮肤为深黑色。印第安人的皮肤由淡棕色到深咖啡色。东方人的皮肤为黄色,北欧人的皮肤为白色。肤色一般说来是有遗传基因确定的,但与阳光、气候、健康状况几年龄等有关• 皮肤的性质为并
2、非一成不变的,往往随季节、年龄环境、食物及体内激素分泌情况等因而改变,秋季趋向干性,夏季趋向油性,年轻时偏油,年长时偏干。皮肤表面呈现弱酸性,PH值4。5------6。5之间,它是有皮肤分泌的汗液和皮脂形成的一层皮脂膜附着在皮肤上形成的,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它对寄生于皮肤表面的各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不利,可防止细菌侵入肌体,而起到自动净化的作用。• 女性肌肤在20岁左右时,体内激素分泌均衡,所以20岁左右的女性肌肤最好。激素有很多中,能直接影响肌肤的是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女性在十岁时,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及黄体素不够充分,所以不能保持平衡,过了23岁,平衡开始被破坏,
3、皮肤变薄、弹性减弱、血液循环不佳,新成代谢衰退,逐步进入中年肌肤。••一、 皮肤的结构及功能• 皮肤结构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1、表皮:位于皮肤的最外层,有外及里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2、角质层:主要成分为角蛋白,是由无核的死细胞紧密地排列在一起而形成,含NMF吸收水分,避免水分蒸发过度。可防止外界的灰尘、细菌等进入体内。同时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具保护作用。•3、透明层:只存在于掌跖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4、颗粒层:有核的或细胞组成,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其中兰格罕细胞能够分泌免疫物质。含有晶样角素,晶样角素可以曲折阳光,减弱
4、紫外线的伤害,但其极易被盐、碱所破坏。•5、棘层:呈弱酸性(PH值7.3-----7.5)是有核的活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起到基底层与表皮外层之间的桥梁作用。•6、基底层:呈圆柱状,为表皮各层细胞的再生层,细胞分裂能力佳,是修复受损表皮细胞的大功臣,基底层有色素母细胞是制造黑色素的大本营,透过黑色素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防止紫外线过分渗入体内。具有分裂增生的功能,新细胞从基底层到达角质层需要14天,在角质层停留14天。•7、真皮:真皮是位于表皮之下的结缔组织,主要有纤维、基质和细胞构成,此外还有血管、神经、皮脂腺、汗腺、毛囊等。(与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脂肪组织组成,具有保温和缓
5、冲外来震动的作用。皮肤学基础知识•皮肤的功能:•1、保护作用:皮肤象一张不透水的韧膜,富有弹性和活力,在抵御外界的化学物理刺激的同时,可分泌皮脂,防止水分蒸发,从而使皮肤宝石润泽、光华。•2、调节体温:人体能保持36摄氏度左右的体温,主要靠皮肤来调节。•3、代谢作用:人体代谢废物主要由肾脏完成,但皮肤也能排泄大量的水分和废物。•4、吸收营养:皮肤可吸收一定的营养物质,如脂溶性的维生素A、D、E、P等。•5、感觉作用:皮肤内存在着大量的神经末稍、神经小体,可感觉冷、热、痛、痒。•6、呼吸作用:皮肤能吸收进新鲜空气,派出二氧化碳,是肺呼吸量的1/100---200。•7、皮肤
6、与内脏相关:通过皮肤可以诊治内脏疾病。•8、皮肤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无论表皮、真皮都积极参与清除有害物质,抵御微生物的入侵。皱纹形成的原因 由于弹力纤维逐渐老化,皮肤的水分和皮下脂肪减少,使皮肤失去弹力和张力而形成 的皱纹.皱纹形成的自然因素(是不可抵抗的)1年龄的增长使皮肤失去弹力和张力而形成的皱纹 2皮脂腺,汗腺的功能衰退,使皮肤失去昔日的光 泽,而变得干燥,血液循环功能衰退难以补充皮肤必需的营养. 皱纹形成的非自然因素(是可抵抗的)1阳光的暴晒 2健康因素(精神压力)3营养不良 4生活习惯 5内分泌紊乱 6皮肤保
7、养护理不当 7化妆品使用不当 •一 粉刺、面疱皮肤• 粉刺与面疱医学上又称“痤疮”,俗称“青春痘”、“暗疮”等,是一种常见的皮脂腺与毛囊的慢性炎症,其形成原因复杂,发生率高,青春期多见,时好时发,反复多年不愈是本病一大特征,且稍有不慎即容易留下疤痕和色素沉着。•⒈暗疮皮肤成因分析⑴内在因素:• ①雄激素分泌过盛,多种因素引起雄激素分泌过盛可导致。 ②女性生理周期。女性月经期前及期间面疱一复发并加重,与期间雌激素分泌下降,雄激素相对升高及孕激素的分泌有关系。 ③各种器官功能障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