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

ID:9988369

大小:4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19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参照《中医急诊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1)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腹痛,腹胀,呕吐,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2)影像学检查:立体腹部平片或腹部CT扫描可见小肠、结肠充气扩张,可见液平面。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本病可见任何年龄段,以术后、年老体弱者多见,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二.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

2、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腹痛:(1)阵发性剧烈绞痛:见于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2)间歇性、持续性、阵发性加剧腹痛:提示绞窄性肠梗阻。(3)持续性腹胀不适,无阵发性腹痛,提示麻痹性肠梗阻。2、呕吐:梗阻发生后很快发生,早期为反射性的;呕吐物为胃内容物。9(1)呕吐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胆汁的,见于高位小肠梗阻。(2)呕吐静止期长,1~2天开始呕吐,呕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为低位小肠梗阻。(3)呕吐物为咖啡样物质,是肠管血运障碍的表现。(4)呕吐少为结肠梗阻。3、腹胀: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1)高

3、位小肠梗阻,腹胀不明显;(2)低位小肠梗阻,全腹膨胀,有肠型。(3)麻痹性肠梗阻全腹膨胀显著,无肠型。(4)闭袢性肠梗阻腹部膨隆不对称.4、停止排气排便5、体征:(1)腹部视诊:机械小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小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2)腹部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可有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有压痛性包快时,常为较窄的肠袢;较窄性肠梗阻可有局限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见于绞窄性肠梗阻。(3)腹部听诊:机械性肠梗阻可听见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音或金属音;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消失。(4)腹部X线检查:是判断肠

4、梗阻的可靠方法之一;小肠充气或者出现阶梯状气液平面。结肠高度扩张等。(二)证候诊断91.气机壅滞证:腹胀如鼓,腹中转气,腹痛时作时止,痛无定处,恶心,呕吐,无夭气,便闭。舌淡,苔薄白,脉弦紧。2.实热内结证:腹胀,腹痛拒按,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有身热,烦渴引饮,小便短赤。舌红,舌苔黄腻或燥,脉滑数。3.脉络瘀阻证:发病突然,腹痛拒按,痛无休止,痛位不移,腹胀如鼓,腹中转气停止,无夭气,便闭。舌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涩。4.气阴两虚证:腹部胀满,疼痛,忽急忽缓,喜温喜按,恶心呕吐,大便不通,乏力,面白无华,或有潮热盗汗,舌淡或红,

5、苔白,脉细弱或细数。二、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一)辨证选择口服(或胃管注入)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气机壅滞证治法:行气导滞,理气通便。推荐方药:厚朴三物汤加减。选用厚朴、生大黄、炒枳实、炒莱菔子、砂仁、川楝子、炙甘草等。中成药:四磨汤口服液等。2、实热内结证治法:泄热导泻,通里攻下。推荐方药:大承气汤加减。选用生大黄、炒枳实、芒硝、厚朴、黄芩、延胡索、白芍、甘草等。中成药:莫家清宁丸等。93.脉络瘀阻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通便。推荐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选用桃仁、丹参、单归、生大黄、炒枳实、厚朴、延胡索、白芍、炙甘草等。4.气阴两

6、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推荐方药:新加黄龙汤加减。选用麻子仁15、苦杏仁10、生大黄10、枳实9、厚朴9、太子参15、生地12、麦冬12、当归9、黄芪18、甘草5等。中成药:麻仁滋脾丸等。中药胃管注入:禁食患者,可按上述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每剂熬煎150ml,冷却至适宜温度,经胃管内注入,每次50ml,闭管保留2~3小时,3次/天,直至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缓解,肠鸣音恢复,大便畅通。(二)针灸治疗1.体针:主穴:足三里、大横、大肠俞、内关、气海、天枢。寒凝者,可加关元、中脘,或灸气海,神阙。热结者,可加曲池、合谷

7、、支沟。食积者,可加梁门、内庭。虫积者,可加阳陵泉、四缝。气滞者,可加中脘,行间。9脉络瘀阻者,可加血海等气阴两虚者,加脾俞、肾俞。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肢体穴位垂直进针1.5寸,腹部穴位于腹平面呈45度角斜向下进针1.5~2寸。每隔5~10分钟重复手法1次,留针30分钟。诸穴均施捻转提插,酌情采取泻法或补法。1.电针:取足三里、天枢穴。腹穴接阴极,下肢穴阳极,施术3min后接中频刺激,留针20~30分钟。可酌情重复施术,1~2次/天,年老体弱者不适宜。2.耳针:取交感、大肠、小肠穴。耳穴埋针固定,或用王不留行子固定在穴位上,

8、间断指压。(三)其他疗法1.中药灌肠功效:将中药达到患处,起到缓解腹痛、行气通便的作用。方药:生大黄、炒枳实、厚朴、桃仁。用法:一剂煎水200ml,制成灌肠液,以100ml作灌肠,保留30分钟,每日2次。2.中药外敷可选用中药单味(如生大黄、芒硝、吴茱萸、生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