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85980
大小:4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19
《硝酸酯类药物耐药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硝酸酯类物连续应用或频繁给药时迅速发生耐药,其耐药现象有多种因素,主要涉及到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整和细胞内硝酸甘油代谢障碍两个方面。本文综述近年来此类药物的可能机制和方面的一些问题。 有机硝酸酯是心血管领域中应用较早和较广泛的药物,虽然治疗心绞痛急性发作有效,但连续应用24-72h或频繁给药容易产生耐药,上表现为抗心肌缺血效应和血液动力学效应迅速减弱或完全消失[1]。近20多年来,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和高血压病人(EHD)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逐渐增多,硝酸甘油(TNG)、硝酸异山梨醇酯(ISDN)、单硝酸异山梨醇酯(ISMN)连续应用(静脉输注、口服或经皮
2、贴片)都有发生耐药的报道[2],从而限制了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其发生耐药的机制引起人们的重视。 硝酸酯类药物耐药机制复杂,争论颇多[3]。最近第14届北美硝酸酯治疗会议对此进行了一次专题讨论,本文结合这次会议近年的研究对硝酸酯类发生耐药的可能机制和预防对策的进展作一综述。 硝酸酯类临床作用和机制 细胞机制[2,4]有机硝酸酯的基本作用是舒张食管、血管和子宫的平滑肌,临床上主要是舒张血管平滑肌。 硝酸酯是一种原药,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内于浆膜部位或经细胞外途径历一系列的脱硝基代谢过程,最终转化为一氧化氮(NO)。目前对催化硝酸酯代谢生物转化形成NO的多步酶促反应尚不清楚。形成
3、NO的可能步骤为[5]:首先由单硝酸基分子进入平滑肌膜,与肌膜内的巯基(-SH)结合形成亚硝基硫醇(S-nitrosothiols),然后形成NO。NO是一种强力扩血管物质,与肌膜上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的血红素上活性位点的Fe2+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激活sGC,催化三磷酸鸟苷(GTP)生成环磷酸鸟苷(cGMP)使细胞内cGMP增加,后者加速Ca2+从细胞内释放,抑制Ca2+内流,加速肌浆网对细胞内Ca2+的摄取,导致VSMCs胞浆内Ca2+减少,血管平滑肌松弛。cGMP依靠什么机制降低胞浆内Ca2+浓度,这可能涉及到肌浆网Ca2+泵-ATP酶活性的改变。 最近,Cohen研究组提出
4、,NO的扩张血管作用并非依赖cGMP,而是直接激活VSMCs的钙-依赖性钾通道(KCa2+)。Bany的实验研究证实,在内皮细胞完整的冠状动脉,TNG的松弛血管作用明显受到Iberiotoxine(一种KCa2+特异性抑制剂)的抑制,而对剥去内皮的冠状动脉无抑制作用,进一步表明TNG主要是激活内皮的KCa2+致平滑肌松弛。也有少数研究资料表明TNG的扩血管作用是通过促进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合成进行调节,因为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抑制剂预处理,TNG的扩血管效应减弱。 正常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因子源NO(EDRF/NO,或内源途径)与硝酸酯源NO(ni
5、trate/NO,即外源途径)产生的NO,虽然都能激活cGMP和扩张血管,但两者的联系甚少。前者是通过NO合酶催化使L-精氨酸转化为胱氨酸而形成,在冠心病中释放减少,仅有局部性作用,对循环影响短暂,未证明有耐药性;后者是通过多步酶催化脱硝基后而形成,在冠心病中活性增加,具有全身性作用,有长期的循环影响,对血液动力学的效应容易产生耐药[6]。 扩血管(静脉、动脉和侧枝血管)效应[2,7]在一般治疗剂量下,硝酸酯扩张静脉占优势。静脉系统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前负荷减轻。扩张动脉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或快速静脉输注时引起动脉扩张,血压下降,心脏后负荷减轻。动脉压的下降可致心动过速。早年认为硝酸酯
6、扩张冠状动脉是缓解心绞痛的主要机制,近年来认为硝酯预防和逆转心肌缺血,是由于外周血管扩张而减低了心脏作功,其次才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硝酸酯主要扩张冠状循环较大的动脉输送血管(largearterialconductancevessels)和侧枝血管,也扩张病变狭窄的冠状动脉节段,促进侧枝循环,使心内膜下/心外膜血流比例正常化,藉此改善心肌缺血。由于硝酸酯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及增加心肌供血等有益作用,可以改善或逆转因心肌梗死或CHF引起的左室重构[8,9]。 抗血小板活性[2-7]1967年Hampton首先报道TNG在试管内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后相关研究不断深入。Losca
7、lze和Amarante[1]将富含血小板的血将与TNG孵化或不与TNG孵化的两种标本均加入ADP,测定TNG抑制ADP介导血小板聚集所需要的平均浓度,结果两种标本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0μmol/L和360μmool/L,表明TNG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其它研究者用TNG后可使血小板对ADP的聚集反应从7.7±0.8降至5.3±0.8ohms(P<0.05);对凝血酶的聚集反应从15.6±1.2降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