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氮共渗层的组织与性能(4)

碳氮共渗层的组织与性能(4)

ID:9982324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19

碳氮共渗层的组织与性能(4)_第1页
碳氮共渗层的组织与性能(4)_第2页
碳氮共渗层的组织与性能(4)_第3页
资源描述:

《碳氮共渗层的组织与性能(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碳氮共渗层的组织与性能(4)1.共渗层的组织和性能共渗层的组织决定于碳氮浓度及其分布情况。退火状态的组织与渗碳相似。直接淬火后表面金相组织为含碳氮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有时还有少量的碳氮化合物。心部组织决定于钢的成分与淬透性,具有低碳或中碳马氏体及贝氏体等组织。碳氮共渗中化合物的相结构与共渗温度有关,800℃以上,基本上是含氮的渗碳体Fe3(C、N);800℃以下由含氮渗碳体Fe3(C、N)、含碳ε相Fe2~3(C、N)及γ/相组成。化合物的数量与分布决定于碳氮浓度及钢材成分。共渗淬火钢的硬度取决于共渗层组织。马氏体与碳氮化合物的硬度高,残余奥氏体的硬度

2、低。氮增加了固溶强化的效果,共渗层的最高硬度值比渗碳高。但是,共渗层的表面硬度却稍低于次层。这是由于碳氮元素的综合作用而使Ms点显著下降,残余奥氏体增多。碳氮共渗还可以显著提高零件的弯曲疲劳强度,提高幅度高于渗碳。这是由于当残余奥氏体量相同时,含氮马氏体的比容大于不含氮的马氏体,共渗层的压应力大于渗碳层。还有人认为,由于细小的马氏体与奥氏体均匀混合,使得硬化层的微观变形均匀化,可以有效防止疲劳裂纹的形成与扩展。2.共渗层的组织缺陷(1)一般缺陷共渗淬火后的汽车齿轮等零件也要检查硬度、渗层深度和显微组织(碳氮化合物等级、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等级、心部组织),

3、并按相关标准评级。碳氮共渗的组织缺陷与渗碳类似,例如残余奥氏体量过多、形成大量碳氮化合物,以致出现壳状组织等。过量的残余奥氏体会影响表面硬度、耐磨性与疲劳强度。为此,应严格控制表面碳氮浓度,也可在淬火后继之以冷处理,在淬火之前先经高温回火。如果共渗层中碳氮化合物过量并集中与表层壳状,则脆性过大,几乎不能承受冲击,再喷丸及碰撞时就可能剥落。产生这种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共渗温度偏低,氨的供应量过大,过早地形成化合物,碳氮元素难以向内层扩散。这是必须防止的缺陷。不错,碳氮共渗控制碳势的高低,也要控制氨气的通入量,有机的结合才能达到合格的组织碳氮共渗最难解决的组织

4、缺陷还是“三黑”问题;即“黑网、黑洞、黑带”。这也是中温碳氮共渗工艺与渗碳相比最大缺点之一。(2)“三黑缺陷”使中温碳氮共渗工艺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3本质:3.1黑色组织:类似于渗碳淬火的晶界内氧化和非马问题,形成机理也基本一样。但较渗碳工艺更容出现黑网,深度也较深。3.2黑洞: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洞”,本质上是空洞,空洞内可能光滑干净也可能有少量氧化物存在。(有学者用电子显微镜对新打断断口进行了观察研究得到的结论)。3.3黑带:空洞严重时连成一片,形成黑带;也可能是表面因为内氧化而形成较厚的非马组织浸蚀后表现为黑带。4“三黑”形成机理:(仅抛光

5、后不浸蚀观察到的三黑情况)4.1【分子N2析出观点】:N在A中达到一定活度后,析出分子N2形成黑洞,渗层中【N】含量不应超过0.3-0.5%,说以一般教科书和资料都推荐含氮量0.15-0.25%。渗层中C+N总量要<1.0%,否则,容易出现黑洞。4.2 黑色组织是各种复杂氧化物(夹杂物)在制样中脱落形成了沿晶分布黑网。4.3【H2分子学说】:【H】能在低温下析出、聚集H2而形成空洞;【H】能在600-700℃左右促进钢中溶解的【N】的析出和{氨化}并形成孔洞。  有学者利用脆性断口研究了黑色组织的形态,避免在断口打断时空洞的形貌被扭曲和伤害。结果表明,气

6、体C-N共渗中黑色组织实际上是气体形成的沿晶小空洞,不是氧化物或石墨化在晶界形成和脱落后留下的残孔。 5.共渗层的组织缺陷黑色组织是气体碳氮共渗极易出现的一种缺陷。根据它们的形状与分布状态,有黑点、黑网和黑带之分。严重的黑色组织显著降低零件的表面硬度、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造成早期磨损,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黑点又称黑色斑点状组织,在抛光未经腐蚀的试样上呈斑点状,位于表层0.10mm以内。氮势很高的气氛中碳氮共渗时,容易形成这种缺陷。目前一般认为,黑色斑点组织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孔洞所组成,某些孔洞中可能存在石墨与氧化物夹杂。有人对形成机理做这样的解释:

7、共渗初期形成的高氮ε相(因温度低、氮势高所致),于高温长时间停留而逐渐分解,转变为含氮较低的渗碳体Fe3(C、N)。这一过程中析出的过剩氮原子互相结合成分子,聚集于高氮相(比容大)转变为低氮相(比容小)因体积收缩而留下的显微孔洞后,形成合金元素及铁的氮化物,CH4则可能分解析出石墨。降低氨的通入量和提高共渗温度,可以减轻黑色孔洞的形成趋势。在浸蚀后的金相试样上观察到黑网和黑带,主要是由屈氏体、贝氏体等非马氏体组织构成的,有时在共渗层内呈带状,有时沿着奥氏体晶界呈网状,有时出现在粒状化合物的周围。造成这类组织缺陷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共渗温度低,炉气活性差,

8、表面碳氮含量不足,奥氏体不够稳定;也可能是缓慢冷却或淬火加热过程中发生表面脱碳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