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

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

ID:9979552

大小:2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7

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_第1页
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_第2页
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_第3页
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_第4页
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论文报告书专用纸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摘要:主要介绍了聚碳酸酯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工艺合成路线和新的合成方法,并在其发展趋势中总结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相应的展望关键词:聚碳酸酯;合成;光气法;酯交换法;开环聚合法;固相缩聚法1引言聚碳酸酯(PC)是一种无味、无毒、透明的无定形热塑性材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链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可分为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等几大类,目前仅有双酚A型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投入工业化规模生产和应用。聚碳酸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

2、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电子电气、电动工具、交通运输、汽车、机械、仪表、建筑、信息存储、光学材料、医疗器械、体育用品、民用制品、保安、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领域,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2聚碳酸酯的合成与制备在聚碳酸酯的合成工艺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合成方法颇多,如低温溶液缩聚法、高温溶液缩聚法、吡啶法和部分吡啶法等等,至今仍不断有新的合成方法报道,但已工业化、形成大规模生产的工艺路线并不多,这些方法或者

3、不成熟,或者因成本较高而制约了实际应用m。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生产厂家普遍采用界面缩聚法或熔融酯交换法,其中80%的生产厂家采用界面缩聚法[1]王晓茹.聚碳酸酯的合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广东化工,2012年第1期第39卷,57-581]。聚碳酸酯工业化生产工艺按照是否使用光气作原料可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使用光气的生产工艺。第二类是完全不使用光气的生产工艺。2.1光气法2.1.1溶液光气法[2]李超,高天铱,张强.三光气法合成聚碳酸酯及工艺研究.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14卷第l期2]以光气和双酚A为原

4、料,在碱性水溶液和二氯甲烷(或二氯乙烷)溶剂中进行界面缩聚,得到的聚碳酸酯胶液经洗涤、沉淀、干燥、挤出造粒等工序制得聚碳酸酯产品。此工艺经济性较差,且存在环保问题,缺乏竞争力,已完全淘汰。第6页共6页课程论文报告书专用纸2.1.2界面缩聚法界面缩聚法合成PC反应式如下:2.1.2.1二步界面缩聚法界面缩聚法合成聚碳酸酯化学原理:参与界面缩聚反应的两种单体是双酚A钠盐和光气,其化学反应式如上所示。按传统的方法,在实施上述反应时,一般分为两步,即光气化阶段和缩聚阶段,这便是通常所说的“二步界面缩聚法”。2.1.2

5、.2一步界面缩聚法近年来,“二步界面缩聚法”正在向“一步界面缩聚法”发展。在一步界面缩聚法反应过程中,在反应一开始就加入催化剂,由于催化剂显著地加速氯甲酸酯基团与酚盐酯化的反应速度,故当双酚A钠盐光气化的同时,就伴随着缩聚反应的进行,而且几乎在光气化反应结束的同时,缩聚反应也随之结束。“一步法”光气界面聚合生产聚碳酸酯,反应速度快,双酚A、光气等原料消耗大大降低。工艺成熟、生产稳定、易于操控,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合成聚碳酸酯方法之一。2.1.3酯交换法酯交换法生产聚碳酸酯的聚合工艺,又称本体聚合法,最早由B

6、ayer公司开发并工业化的,也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酯交换法的生产工艺如下:以苯酚为原料,经界面光气化反应制备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苯酯在催化剂(如卤化锂、氢氧化锂、卤化铝锂及氢氧化硼等)存在下与双酚A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低聚物,进一步缩聚得到聚碳酸酯,反应过程分为酯交换阶段和缩聚阶段。酯交换阶段主要生成聚合度为3-6的齐聚物。在缩聚阶段,随着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降低,酯交换形成的齐聚物发生反应生成更高聚合度的聚碳酸酯。第6页共6页课程论文报告书专用纸由于在酯交换阶段和缩聚阶段的反应过程均为可逆平衡反应,为获

7、得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碳酸酯,必须不间断并尽可能多地从反应物系中移出反应生成的低相对分子产物或碳酸二苯酯。因而在熔融酯交换缩聚工艺中,除原料简单、无须使用溶剂,避免了繁杂的后处理工序外,对原材料双酚A的纯度要求很高、反应体系高温、高真空及反应后期体系的高粘度,成为其显著特点。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酯交换法合成聚碳酸酯的研究,在聚碳酸酯工业化初期,由于其生产出的产品光学性能较差,催化剂易污染,并且由于存在副产品-酚而导致产品分子量较低,应用范围有限。而且由于搅拌、传热等工程问题的限制,难以实现大吨位的工业

8、生产,这些缺点限制了该工艺的商业应用。这种方法规模化生产开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申请了大量关于此研究的专利,从不同的方面改进和完善酯交换法,大部分涉及催化剂的选择和配置。目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灰分、降低能耗以及简化工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化工设备、控制仪表技术的进步,同时也是为了配合非光气PC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又重新出现,并得到了较大改进。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对两种聚碳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