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75260
大小:10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17
《分析化学作业9(第十四章)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化学》作业参考答案-9第十四章气相色谱法14-1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某试样,柱长为2m时,测得A、B两组分的保留时间分别为5.90min和6.80min,峰底宽分别为0.80min和0.84min.,死时间为1.20min,试计算以下各项(1)载气的平均线速度;(2)组分B的分配比;(3)组分A的有效塔板数;(4)选择性因子;(5)分离度;(6)条件不变情况下,A、B完全分离时所需的柱长。解:(1)(2)(3)(4)(5)(6)14-2已知组分A和B的分配系数分别为7.6和9.3,当它们通过相比b=90的填充柱时,能否达到基本分离?(基本分离时R=1.
2、0)解:;填充柱柱长最多5m(通常为2m),单位长度塔板数为1500/m,因此无法达到这样的柱效,因此在上述条件下,不能实现分离。(计算柱效时,用A的分配比也行,本来就是估算)14-3某组分在一2m长的色谱柱上的分配比为4.0,若载气流速为30cm×min-1,请问在理想状态下20min后该组分柱中的位置(即谱带中心距进样端的距离)以及该组分流出色谱柱所需时间(以色谱峰值所对应的时间表示)。解:20min时,组分移动了20´6=120cm(即距进样端120cm)该组分流出色谱柱的时间:t=L/u组分=200/6=33.3min3《分析化学》作业参考答案-9
3、第十四章气相色谱法14-4长度相等的两根色谱柱,其VanDeemter常数如下:ABC柱10.22cm0.42cm2×s-10.20s柱20.05cm0.50cm2×s-10.10s(1)若载气流速为0.50cm×s-1,则哪根柱子的理论塔板数大?(2)柱1的最佳流速为多少?解:(1)H1=0.22+0.42/0.50+0.20´0.50=1.16cm;H2=0.05+0.50/0.50+0.10´0.50=1.10cmH1>H2n=L/HÞn14、1、43.6、29.9,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分别为0.60、0.78、0.88,试计算正丁酸甲酯的质量分数。解:14-6用内标法测定乙醛中水分的含量,以甲醇为内标。称取0.0245g甲醇加到4.886g乙醛试样中进行色谱分析,测得水和甲醇的峰面积分别为150和182(具体单位与计算无关,因此忽略)。已知水和甲醇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55和0.58,计算乙醛中水分的含量。解:14-7为了测定一混合样品中的间苯二甲酸的含量,首先应了解样品的性质。该样品大致含有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还有一些不明的其它杂质。现在称取样品0.3578g,内标癸二酸0.1029g。将5、样品衍生化,使其中的酸转化为相应的甲酯,然后进行分析。测得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和癸二酸二甲酯的峰面积分别为23.7单位和24.5单位,已求得这两种酯的定量校正因子为0.77和1.00。试问:(1)间苯二甲酸的质量分数;(2)为什么要将样品预先进行衍生化?(间苯二甲酸、癸二酸、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癸二酸二甲酯的分子量分别为166、202、194、230)(此题不必做,有精力同学可思考一下)3《分析化学》作业参考答案-9第十四章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适合测定沸点低、极性小的且热稳定性高的试样。间苯二甲酸的极性大且挥发性差,直接进样需较高柱温且易形成拖尾峰,导致分离效果变6、差。酯化后极性变小、挥发性增强,分离效果变好。3
4、1、43.6、29.9,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分别为0.60、0.78、0.88,试计算正丁酸甲酯的质量分数。解:14-6用内标法测定乙醛中水分的含量,以甲醇为内标。称取0.0245g甲醇加到4.886g乙醛试样中进行色谱分析,测得水和甲醇的峰面积分别为150和182(具体单位与计算无关,因此忽略)。已知水和甲醇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55和0.58,计算乙醛中水分的含量。解:14-7为了测定一混合样品中的间苯二甲酸的含量,首先应了解样品的性质。该样品大致含有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还有一些不明的其它杂质。现在称取样品0.3578g,内标癸二酸0.1029g。将
5、样品衍生化,使其中的酸转化为相应的甲酯,然后进行分析。测得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和癸二酸二甲酯的峰面积分别为23.7单位和24.5单位,已求得这两种酯的定量校正因子为0.77和1.00。试问:(1)间苯二甲酸的质量分数;(2)为什么要将样品预先进行衍生化?(间苯二甲酸、癸二酸、间苯二甲酸二甲酯、癸二酸二甲酯的分子量分别为166、202、194、230)(此题不必做,有精力同学可思考一下)3《分析化学》作业参考答案-9第十四章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适合测定沸点低、极性小的且热稳定性高的试样。间苯二甲酸的极性大且挥发性差,直接进样需较高柱温且易形成拖尾峰,导致分离效果变
6、差。酯化后极性变小、挥发性增强,分离效果变好。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