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74806
大小:7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7
《地球物理勘查阶段性作业3(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地球物理勘查课程作业3(共3次作业)学习层次:专升本涉及章节:第4章——第5章1、什么是电测深法,以及它有什么特点,应用条件以及主要使用目的。答:简称电测深,又名电阻率垂向测深。是利用岩矿石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分析电性不同的岩层沿垂向分布情况的一种电阻率方法。特点:采用在同一测点上逐次扩大供电极距,使探测深度逐渐加大,从而得到观测点处视电阻率ρs沿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情况应用条件:◆地层应基本水平(地层倾角小于20°);◆各层间有较明显的电阻率差异;◆地形起伏不大。电测深
2、法主要用于探测水平(或倾角不超过20°)产状的不同电性层的分布(如断裂带、含水破碎带等)2、定性画出以下三个测深点的电测深曲线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D型KQQ答:3、什么是充电法以及充电法的应用条件和应用目的。答:充电法是对地面上、坑道内或者钻孔中已经揭露的良导体直接充电,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应用的条件◆探测对象应为良导体◆探测对象至少有一点出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探测对象不能埋藏太深,且有一定的规模。应用◆探圈定矿体的范围及倾向;◆解决相邻两露头的矿体在深部是否相连的问题;◆在已知矿
3、体附近找盲矿体;◆在追踪地下金属管线。3、什么是自然电场法,装备特点和工作方法是什么,以及应用。答:自然条件下,无需向地下供电,通过一定的装置形式,地面两点间通常也能观测到一定大小的电位差,这表明地下存在“天然电流场”——简称“自然电场”。自然电场法——通过研究自然电场在地面的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装备特点:①不需要电源和供电电极②测量电极不用铜棒,而是“不极化电极”。避免电极的极化作用以及两电极间自身产生的电位差工作方法:与充电法相同,“电位观测法”和“电位梯度观测法”。应用:(1)寻找金属硫化物矿床(铜矿)、石墨和无烟
4、煤;(2)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方面的应用①确定地下水与河水间的补给关系;②确定地下水的流向(过滤电场的方向与地下水流向有关);③确定水库、堤坝的漏水点(位置);④寻找含水破碎带或确定断层位置。4、什么是激发极化法?分类,与其他电法相比,优缺点在哪里。答: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以地下岩、矿石在人工电场作用下发生的物理和电化学效应(激发极化效应)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激发极化分类:(1)直流电——直流(时间域)激发极化法(2)低频交流电——交流(频率域)激发极化法激发极化法(IP)的优点:①能寻找浸染状矿体。②能区分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
5、产生的异常。③地形起伏不会产生假异常。激发极化法(IP)的缺点:①矿化(黄铁矿化、石墨化的岩层)岩层产生强激电异常②电磁藕合干扰给交流激电法资料的解释带来困难。6、什么是地震勘查?答:地震勘查是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地震(炸药爆炸或锤击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人工震动引起震源附近岩石内的质点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震源为中心,由近及远(地)向四周传播,形成地震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当遇到地下弹性性质不同的岩层界面时,地震波将被反射或折射,从而改变前进方向并折回地面,引起地面的振动,用检波
6、器接受反射和(或)折射信号,并通过电缆将它们送入地震仪中记录下来,就可以推断地下岩层分界面的埋深和产状。7、简述体变模量K、切变模量μ、杨氏模量E三个的意义。答:杨氏模量E表示弹性材料抵抗拉伸(或压缩)的能力。E越大,说明弹性体越难变形。容积模量或体变模量K反映的是三维空间的体积变化,而E反映的是一维空间的长度变化。K与E是通过γ建立联系的。从上式可知,当γ=l/3时,K=E;γ7、和地震横波概念以及各自特点。答:地震纵波(LongitudinalorPWaves)是地下岩石介质受正应力作用后膨胀或压缩而产生的疏密波,用符号P表示,意为“压缩”(push)或“初至”(primary),一般称之为P波。P波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2)地震横波(ShearorSWaves)是地下岩石介质受切应力作用所产生的切变波,用符号S表示,意为“剪切”(shear)或“续至”(secondary),一般称之为S波。S波传播时,其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S波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质点在水平面内振动且沿水平X轴方向传播的横波叫SH波;8、质点在入射面内振动且沿水平X轴方向传播的横波叫SV波。9、用图简述反射波,折射波,滑行波和首波。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反射波:入射波P1传播到两
7、和地震横波概念以及各自特点。答:地震纵波(LongitudinalorPWaves)是地下岩石介质受正应力作用后膨胀或压缩而产生的疏密波,用符号P表示,意为“压缩”(push)或“初至”(primary),一般称之为P波。P波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2)地震横波(ShearorSWaves)是地下岩石介质受切应力作用所产生的切变波,用符号S表示,意为“剪切”(shear)或“续至”(secondary),一般称之为S波。S波传播时,其质点振动方向垂直于传播方向。S波可以分解为两个分量:质点在水平面内振动且沿水平X轴方向传播的横波叫SH波;
8、质点在入射面内振动且沿水平X轴方向传播的横波叫SV波。9、用图简述反射波,折射波,滑行波和首波。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反射波:入射波P1传播到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