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溪岸图》赏析

董源《溪岸图》赏析

ID:9968665

大小:39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7

董源《溪岸图》赏析_第1页
董源《溪岸图》赏析_第2页
董源《溪岸图》赏析_第3页
董源《溪岸图》赏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董源《溪岸图》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董源《溪岸图》赏析朱荣贤我第一次见到《溪岸图》是在画册上,当时就很诧异,这幅画的创作技法和平时董源作品给我们的印象反差很大,时至今日,每当想起这件作品,这种感觉还会萦绕在我的头脑里,但我坚信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作品。2012年11月,上海博物馆为馆庆60周年,与四家美国顶尖级博物馆合作,举办“翰墨荟萃·美国收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展”。我于展览结束前一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隔着防爆玻璃,观赏着这些先贤留下的文化瑰宝。我是奔着《溪岸图》去的,但我在《溪岸图》前只驻足了不到一分钟,有“见面不如闻名”的感觉,原作画面黑灰,没有印刷品的笔墨结构清晰。趴在玻璃上距原作不到两尺,感觉好

2、像相距50米,这就是我在《溪岸图》前停留不到一分钟的主要原因。这幅巨嶂式大轴,绢本设色,自问世以来,众人对它的评价不一。高居翰、李雪曼、户田祯佑等美国、日本学者,认为这是张大千仿造,与徐悲鸿串通一起做局,证据是一封张大千给徐悲鸿的信。1940年,作为画家的徐悲鸿,怎肯以国宝级文物与张大千交换,换取张大千伪作的金农《风雨归舟图》?后来大都会博物馆为此幅作品做热释光测试,检验结果为:此画产生于北宋时代,一时间西方学者哑言,张大千作伪之说不攻自破。由此看来,这件作品若非董源真迹,也绝非张大千伪作。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曾在美国举办《溪岸图》研讨会,对与会者喋喋不休的争论,启功先生调

3、侃:“董源是人中之龙,龙的变化是莫测的”。启功先生认为,此画时代为北宋,接近董源的南唐。徐邦达先生也认为,这是一幅北宋绘画,不能确定为董源绘画。傅熹年先生认为,双拼绢,有款窄幅,疑为后添款,是北宋画而非董源画,不像画史、文献记载中董源绘画的特点。 董源不仅以画山水见长,但其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图写出峰峦晦明、洲渚远近、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在技巧上富有创造性。而《溪岸图》却与之反差较大,不能武断的定为董源真迹,台北故宫董源《龙宿郊民图》,与日本所藏《半幅董源山水》非常接近,在笔法上,《龙宿郊民图》与《半幅

4、董源山水》董源“披麻皴”法、“平淡天真”的构图特点明显。我认为《溪岸图》应该科学的断代为北宋绘画,后添董源款,但是尽管如此,也不失为一件艺术水准极高的传世名迹。此画以立幅构图描绘隐士的山居生活,画面上,山峰高耸于云雾中,山峦重叠起伏连绵不断的向远方延伸,蜿蜒的山路通向远方被浓雾笼罩的山谷。此画下端,是一带平阔地面上乱石堆叠、奇树拔起的坡丘,它与突兀奇峭的峰岭隔水相望,遥作呼应,又阻住了漫漫的水流,使整幅画面在构图上轻重疏密合度,具有高低远近相映相随的层次感。前景数株变化多姿而又自然和谐树木,在清风吹拂下,枝叶婆薮起舞,我们似乎能听见风过而发出的林声,以及枝叶摇曳的哗哗声

5、。水岸有竹篱院落及茅屋草舍,屋侧和岸边的树木孤拔倔强而上,院落掩映其中,后院有女仆在劳作,篱门前有牧童骑牛。其屋后层峦相叠,渐行渐高,根据彼此位置的不同,峰峦之间呈现出多种态势,有相并者,有相抱者。有相接相避者,也有相互对峙者。远处,作者轻轻勾染出遥遥的峰峦之势,隐约缥缈间,意境深邃幽远。图中的峰峦则山根相错,取其参差交叉之势,增强画面的气势和力度感。屋后小道上有农夫赶路,岸边一亭榭伸入水中,高士倚栏而坐,举目眺望,神态极其悠闲,其夫人则抱儿与仆女嬉戏于旁,一派平淡而又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景。左侧屋后峰岭间,山腰绝岸处,有悬泉流瀑拾级而下,至山脚汇入波纹粼粼的水潭中。阵阵

6、清风从水面上吹过,水波荡漾,涟漪滚滚。水流及涌波以细线勾画,一丝不苟,正是北宋风范。山石以淡墨勾出,淡墨细皴,然后以淡墨层层渲染,以墨色染出山石体面,皴擦隐于墨色之中,很少加点,而用浓墨染山石之分界处,以醒出结构,这似乎就是唐代王维的“水墨渲淡”的方法。山体均不高峻,而其形态,则似大浪涌起,数座山峰齐向左似排浪涌动之势,这在元以前却是没有人这么画过。“浪头”之崖巅,前后堆叠,望去隐约有“矾头”之形态。而向下的绝岸悬崖,则似侧倾的浪谷。中国山水画十分注重山势的脉络,但这样的山体带有强烈的动态的,却不多见,只在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中依稀看到似此的山势。此画以细笔勾画出溪水

7、波纹,这在董源的传世作品中很少见。此图似有北方山水画严谨敦实、浑厚峻峭的画风,图写出与江南山川绝不相类的崇山峻岭,在形体上也近似北方画派画家笔下的丘壑。但作者并不突出表现山形凹凸的主干线条,而是以水墨烘染出山体结构。此画有北派山水的山体脉络,亦具南派山水意蕴。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无法确定哪些作品是出自于董源本人之手,但我们仍然为能拥有这样“纯洁而淡泊宁静”的杰出画家的画迹而感到由衷的庆幸。即使这是摹本、仿作,也不损害其价值,就像传世的王羲之书法,皆是后世摹本或双钩本,在真品无传的情况下,谁又会质疑它们的价值呢?和我一起观赏《溪岸图》的朋友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