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发展札记——原子和原子核部分

物理学发展札记——原子和原子核部分

ID:9960129

大小:25.7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7

物理学发展札记——原子和原子核部分_第1页
物理学发展札记——原子和原子核部分_第2页
物理学发展札记——原子和原子核部分_第3页
物理学发展札记——原子和原子核部分_第4页
物理学发展札记——原子和原子核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学发展札记——原子和原子核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物理学发展札记——原子和原子核部分自然科学刚跨入20世纪,物理学领域内首先掀起了革命的浪潮。19世纪末,物理学实验上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冲击着经典物理学的连续观念、绝对时空观念和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使原有的经典理论显得无能为力。这一冲击,对当时的物理学家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19世纪物理学取得巨大成就时,不少物理学家除了赞叹以外,还流露出满足和无所作为的思想。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G.R.Kirchhoff,1824—1887)曾经表示过:“物理学将无所作为了,至少也只能在已知规律的公式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罢了。”普朗克的导师也曾经说过,物理学将会很快地

2、具备自己的终极的稳定的形式。并表示,虽然在这个或那个角落里,还可能发现或消除掉一粒尘土或一个小气泡,但作为整体的体系却足够牢固可靠了。理论物理学已明显地接近几何学100年来已经具有的那种完善程度。在刚跨入20世纪的第一天,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LordKelvin,原名为W.Thomson,1824—1907)也曾经说过:“在已经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了。”但是,他又敏锐地发现,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里,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是指什么?为什么这两朵乌云会引起这样著名的物理学家的不安呢?我们还是回顾一下历史吧!物

3、理学进入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物理学的经典理论不断完善,与此同时,物理学实验上却陆续发现一些重大的结果,这些结果使旧有的物理学理论显得无能为力。这些实验中,至少有7个重大的发现,不但旧理论无法解释,有的还导致观念上的更新。第一个实验是1887年赫兹(H.R.Hertz,1857—1894)在验证麦克斯韦(J.C.Maxw-ell,1831—1879)预言电磁波存在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光电效应。赫兹在研究电磁波发射和接收的实验过程中,发现产生火花的光与接收间隙隔绝时,必须缩短接收间隙,才能使它发生火花;任何其他火花的光射到间隙的端点,也能使间隙之间发生火花。当赫

4、兹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一现象中起作用的是光的紫外部分。当这部分光射到间隙的负极时,作用最强。这就表示紫外光照射负极时,负极更容易放电,即有更多的电子逸出负极的表面。用其他光照射时,就没有这种现象。按照经典理论,从金属表面逸出电子的数目与光的强度有关,而与光的频率无关。这一矛盾,赫兹无法解释,但他仍以“论紫外光对放电现象的效应”为题发表论文,描述了这一现象和结果,向物理学经典理论发起了挑战。第二个实验是1887年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这一结果使持有光是“以太”中的波动这一观点的人大失所望,连迈克耳逊本人也不了解这一实验结果的重要意义。第三个实验是1895年伦琴(W

5、.K.Runtgen,1845—1923)发现了X射线。这一发现是对“不可入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观念的挑战,也是对建筑在这一观念基础上的经典物理学的有关理论的挑战。第四个实验是1896年贝克勒尔(A.H.Becquerel,1852—1908)发现了放射性辐射。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化学元素是能蜕变的,它会变成其他元素,改变了人们一成不变的观念。第五个实验是1897年J.J.汤姆孙(J.J.Thomson,1856—1940)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和证实,向建筑在经典物理学基础上的旧观念发起了冲击,它表明比原子小的粒子是存在的,原子并不是最小的客体,指出了经典的物质结

6、构理论的局限性。J.汤姆孙获得了190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表彰他在气体导电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成果,而只字未提发现电子。这就表明传统观念是比较深的,不少人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第六个实验是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这一重要发现,同样证明化学元素是要蜕变的,而原子并不是不可分的,它会放射出更小的粒子而改变自己的性质,再次说明经典理论的局限性。第七个实验是黑体辐射实验。普朗克(M.Planck,1858-1947)提出了“量子”的概念,抛弃了经典物理学特有的两条原则: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必须是连续的原则,吸收和释放能量必须是连续的原则,宣布了量子

7、物理学的诞生。上述7个主要实验结果,用经典的物理学理论根本无法加以解释。第三个实验对传统的观念(即“不可入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发起了冲击,说明“不可入性”并不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第四、五、六个实验,表明化学元素会蜕变,会变成其他元素:比原子小的微粒——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并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实体,对原子是不可再分的观念也发起了冲击。第七个实验开创了量子物理学,同时应用量子论的观点也能解释第一个实验的结果。第二个实验,只有等待狭义相对论诞生以后,才能很好地加以解释。前面提到开尔文所说的“两朵乌云”,就是指迈克耳逊-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其实这不是什么“乌

8、云’,而是物理学发展的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