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

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

ID:995913

大小:9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0-24

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_第1页
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_第2页
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_第3页
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_第4页
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八上重点文言文预习资料八上《核舟记》学案【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清朝涨潮编辑的《》,作者。【词语解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高可二黍许()②中轩敞者为舱()③其两膝相比者()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⑤尝贻余核舟一()⑥佛印绝类弥勒()⑦诎右臂支船()⑧左手倚一衡木()⑨其船背稍夷()⑩为字共三十有四()⑪而计其长曾不盈寸()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而:①启窗而观()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为:①为宫室、器皿、人物()②为人五()③中轩敞者为舱()之:①能以径寸之木()②箬篷覆之()③左臂挂念珠倚之()【划分语句节奏】4

2、.尝贻余核舟一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翻译句子】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7.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8.嘻,技亦灵怪矣哉!【拓展阅读】【甲】《核舟记》【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9.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佛印绝类弥勒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③一士人善画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10.用现

3、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1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中考链接】2013年•北京市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2)其两膝相比者比: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14.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核舟简介这件雕刻品

4、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①”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②”,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④。《桃花源记》(八上)学案【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作者,名,字,东晋著名诗人。【词语解释】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芳草鲜美()②欲穷其林()③屋舍俨然()④阡陌交通()⑤便要还家()⑥妻子邑人()⑦缘溪行()⑧仿佛若有光()⑨来此绝境()⑩处处志之()⑪欣然规往()⑫无问津者()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遂:①后遂无问津者()②遂迷,不复得路()属:①有

5、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神情与苏、黄不属()③属引凄异()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③不足为外人道也()【划分语句节奏】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5.后遂无问津者【翻译句子】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课文内容理解】9.作者生活在一个战乱纷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这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10.文章最后一段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意在说明什么?【中考链接】(2012福建省南平市)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1-14题。(12分)①林尽

6、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

7、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①阡陌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无论魏晋()④处处志之()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3.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②。(2分)14.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大道之行也》(八上)学案【文学常识】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家经典,是(朝代)(人名)编纂而成。【词语解释】

8、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选贤与能()②人不独亲其亲()③男有分()④谋闭而不兴()⑤是谓大同()⑥女有归()3.解释下列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