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背后的隐喻

流行语背后的隐喻

ID:9958593

大小:3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6

流行语背后的隐喻_第1页
流行语背后的隐喻_第2页
流行语背后的隐喻_第3页
流行语背后的隐喻_第4页
流行语背后的隐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行语背后的隐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流行语背后的隐喻摘要:流行语文化现象作为流行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青年群体在某种范围内交流或沟通的代码,在当下呈现出强劲发展之势。高校“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青年流行文化的缩影,反映着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特征,有着对于“主流文化”极强的反叛性和颠覆性,更多地体现为异于其他文化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内在紧张关系。关键字:校园流行语亚文化抵抗“亚文化”(subculture)的概念最早源于西方,美国学者波普诺(davidpopenoe)所著权威教材《社会学》对“亚文化”的定义为:“从广义上来说,亚文化通常被定义为更为广泛的文化的一个亚群体,这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亚文化的某种

2、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包括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1]结合相关论著,可以看出,亚文化(subculture)至少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指一种与占主导地位的文化(dominantculture)相对、包含于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之中并试图与之相区别、由某一群体所共享的价值和行为方式;二指共享某种亚文化的人群或社群(community)。而关于亚文化的研究其中一个影响颇大的派别便是英国的伯明翰学派。“亚文化”在伯明翰学派这里主要用来指那些与主流社会标准有偏离倾向,并且有自己区别于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青年人群。伯明翰学派将亚文化群体体现的阶级、代际、性别或种族等带有

3、社会阶层冲突张力的维度融合到“风格”(style)概念当中,努力从“风格”当中发掘处于弱势的亚文化群体所具有的“仪式抵抗”潜能,并时时警惕主流强势群体和商业文化对亚文化风格的“收编”企图。从在笔者对于高校校园流行语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伯明翰学派对于青年亚文化抵抗的观点对于大学生流行语文化现象的分析正是十分适用。校园流行语文化作为青年群体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往往显得暧昧而复杂,既横眉冷对也不乏秋波暗送,既抵抗也妥协,既深刻也显出其浮浅的一面。对主流文化来说,它既是潜在的对手,也是“收编”的对象。在主流文化的规训下,青年亚文化不同程度地失去抵抗性

4、,与大众文化、主流也有了相互转化的可能。流行语文化现象作为流行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属于大众文化,它是青年群体在某种范围内交流或沟通的代码,在当下呈现出强劲发展之势。创造新词已成为部分大学生的一种时尚,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更体现了大学生群体的亚文化状态,高校“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青年流行文化的缩影,已远远超出了商业与政治的领域,既不是对某种市场潮流的迎合,也不是刻意标榜,其支持者参加者都只是大学生青年自身,反映着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特征,有着对于“主流文化”极强的反叛性和颠覆性,更多地体现为异于其他文化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内在紧张关系。亚文化所折射出的

5、正是这种复杂关系,他们无法摆脱主流文化无处不在的“文化霸权”,而只能以一种戏仿的形式予以认同,因而,他们的抵抗也只能是一种“仪式抵抗”。福柯说,一个语词只有进入特定话语的范畴才能获得意义,也才有被人说出的权力。否则便要贬入沉寂。特定的话语背后,总体现着某一时期的群体共识,一定的认知意愿。[2]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德赛图在关于日常生活中大众战术上的“抵制”中,其着眼点在于大众,或者说“弱者”在文化实践中,如何利用“强者”或者利用强加给他们的限制,给自己创造出一个行为和决断的自由空间。[3]他们对精英文化进行戏谑和调侃,只是企图以此来摆脱束缚,排解压力,舒缓抑郁以及获得想象性

6、的自我认同感。他们在狂欢的世界无所不能,娱乐功能被他们强化。大学生校园流行语,用引人注目的“风格”这一“亚文化资本”与主流文化进行着群体存在的协商或反叛。“对风格的解读实际上就是对亚文化的解读。”[4]而中国青年亚文化在呈现出对主流文化的颠覆、抵抗与疏离的同时,并没有表现出西方那种充满抗争意识的愤怒与狂欢,对主流文化的反叛暗含在一些文化消费行为和审美取向之上,如“宅男”、“宅女”(2008年)是源自日本动漫术语,在中国广泛传播中,标榜的是“外面的繁华我从不羡慕”,将压力关在“宅’之外的一种看似懒散的生活状态。“宅”成了生活态度,他们在群体内部为自己营造一个狂欢式的空间

7、,尽情摆脱束缚,释放压力。从“三氯氰胺”、“三鹿奶粉”、“俯卧撑”(2008年)、“.这个事儿不能说太细”(2009年)、“我爸是李刚”(2010年)到“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2011年),这一类的流行语似乎成为一个连续统,在80末90后的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其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学生身处象牙塔,然而在主流文化规范之中无处不在的“潜规则”让他们对权威产生极大的不信任感,对不端社会现象不满,但又无力改变,于是他们学会以嘲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失真的故作姿态,充满创意的方式用调侃的语言表达,将权威从神坛上拉下,撕去高雅、矜持的伪装,还原庸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