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县华联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金县华联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ID:9936303

大小:203.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05-16

金县华联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1页
金县华联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2页
金县华联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3页
金县华联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4页
金县华联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县华联煤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概况一、交通位置:织金县华联煤矿地处中寨乡羊场村,距中寨乡政府1KM,距织金20KM,交通运输比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该矿区属云贵高原中低山丘陵山地浅切割地貌,矿区海拔在1685—1810m之间。矿区属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度,四季温差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每年6—9月为雨季,雨量较为充沛。三、水源、电源:矿区内有泉水,修筑饮水池储水,可满足生活生产用水。电源由中寨乡10KV线路接线,通过矿用100KVA专变输送到井筒供电。四、煤炭外运及经济效益:本矿所产原煤外运安顺电厂,清镇电厂及其它电厂作动力用煤,部分供当地农民用煤,销售情况及经济效

2、益较好。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质概况1、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大隆组(P2d)、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53)及第四系(Q),其中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本区内主要含煤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岩性以灰、黄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砂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和煤层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下段及中上段共含三层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M23、M16、M14煤层)。一般厚265左右。(2)长兴组(P2C):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粉砂岩,钙质泥岩及钙质粉砂岩为主,夹一层薄煤层及数层灰岩,具水平层理。一般厚度35m左右。

3、(3)大隆组(P2d):深灰色中厚层状硅质岩。具水平层理,其中夹硅质灰岩、硅质泥岩及黄绿色、蜡黄色蒙脱石粘土岩,一般厚10m左右。(4)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由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组成,与下伏大隆组呈假整合接触。(5)第四系(Q):零星分布于低洼及缓坡地带,多为松散堆积物和坡积物,一般厚为5.0m左右。2、地质构造特征矿区内地层产状平缓呈单斜产出,倾向197°,倾角6°,断层不发育,矿区无区域性断层通过,构造简单,但有小断层存在,对今后的开采有一定影响。二、煤层及煤质531、煤层区内有可采煤层为M16、M23煤层,位于龙潭组中、下段,现将各煤层的主要特征叙述如下:M16煤层:位于煤组

4、中部,下距M23煤层约16—20m,平均18m。本煤层在矿区内厚2.0m,为主采煤层。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或泥质砂岩,工程地质条件简单。M23煤层:位于煤组中段上部,上距M16煤层平均约18m,本矿区煤厚2m,为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钙质粉砂岩及细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顶、底板均较稳定,工程地质条件简单。2、煤质根据有关化验结果,本矿区所开采的煤层煤质M16为低灰、低硫无烟煤:M23为低中灰、低中硫煤,煤质指标见表1-2-2。煤质分析结果表煤层号工业分析发热量QhdafMJ/Kg牌号灰份Ad(%)挥发份daf(%)硫份S(%)M168.185.500.3435.22Wy

5、mM2311.645.211.0234.75Wym三、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倾向1、瓦斯53该矿井未作瓦斯等级鉴定,但根据本矿原收集的瓦斯数据和邻近矿井的瓦斯情况调查,矿区内M16、M23煤层内的瓦斯含量高,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加强后补作瓦斯等级鉴定,以便取得可靠数据,进行科学管理。2、煤尘爆炸性本矿井所开采的M16、M23煤层硬底大,机械强度高,但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粉尘,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其煤尘的爆炸性未作鉴定,因此,建议在今后生产过程中,为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按有爆炸性煤尘管理,注意降、防尘工作,同时,建议补作煤尘爆炸性鉴定,以便取得可靠数据,进行科学

6、管理。3、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经鉴定本矿区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III类,为不易自然煤层。四、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开采范围内无大河流和小溪穿过矿区,地表水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同时,由于地表多呈缓坡状,排泄条件良好,但由于矿区地势影响,加之井口位置较低,地表水对矿井有一定影响,故应在矿井井口周围修筑排洪沟,以防雨季时地表水涌进矿井。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井田范围内含水层有一二迭统龙潭组岩溶裂隙含水层,长兴灰岩岩溶含水层,但由于上述含水层(带)的补给均为大气降水,加上大隆组、长兴组地表出露多为陡坡陡坎,地表排泄通畅,补给条件差。峨嵋山率武岩(P2B)隔水层(段)出露于龙潭组底部,由凝灰岩、玄武岩组成,厚约30

7、0m53,该段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含水层为承压的层间水,含水性不大,正常情况下,有裂隙水、淋水现象,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所以,该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主要以大气降雨为主的顶板灰岩裂隙充水和老空区裂隙水,涌水量较小,正常涌水量为5—10m3/h,但矿区内有采空区存在,开采时要特别注意采空区突发穿水,应边探边掘,必要时修筑防水墙。五、矿区开采条件本矿矿区范围内地质构造简单,正常情况下,除瓦斯涌出量较大外,顶底板岩性比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