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子》原文 今注今译

《燕丹子》原文 今注今译

ID:9927573

大小:8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5-15

《燕丹子》原文 今注今译_第1页
《燕丹子》原文 今注今译_第2页
《燕丹子》原文 今注今译_第3页
《燕丹子》原文 今注今译_第4页
《燕丹子》原文 今注今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燕丹子》原文 今注今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燕丹子》原文今注今译(一)前言《燕丹子》,作者不详,旧题燕太子丹撰。清代孙星衍序说:“古之爱士者,率有传书,由身没之后,宾客纪录遗事,报其知遇。”言外之意就是说这部书就有可能是太子的宾客写的。明朝的宋濂说:“决为秦汉间人所作无疑。考其事,与司马迁《史记》往往皆合。独‘乌头白,马生角’,‘机桥不发’,‘进金掷蛙’,‘脍千里马肝’,‘截美人手’,‘听琴姬得隐语’等事,皆不之载。周氏谓迁削而去之,理或然也。”把作品的产生时间定在秦汉之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讲到“神话与传说”时说:“他如汉前之《燕丹子》,

2、汉杨雄之《蜀王本纪》,赵哗之《吴越春秋》,袁康、吴平之《越绝书》等,虽本史实,并含异闻。”(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年6月版,第9页。)可见也是把《燕丹子》当成汉前的作品的。但我们细读此书,则发现有些用语已经在《史记》与《淮南子》中可见,比如我在翻译中所指出的三处:“死灰复燃”、“重于泰山”与“轻于鸿毛”的比喻,以及“面如死灰”。当然,拿“死灰复燃”来说,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定作品的成型是在韩安国的事情之后。因为事情也有可能是韩安国只是借用了前世的一种比喻说法。至于“重于泰山”与“

3、轻于鸿毛”的比喻的解释则更为简单,假使我们相信宋濂的说法,认为《刺客列传》有关荆轲的部分是司马迁参考《燕丹子》而作,那么司马迁对这样一个关于死亡的比喻自然熟悉,在《报任安书》中引用也不足为奇。但这些成语的使用的确使人惊奇,我在翻译的同时只是在正文中标出,提出我的怀疑,并不做出一个结论。这就涉及按语的事情,那些按语只是我在翻译过程中的一些提示性的意见,有些是关于文章翻译中可能会遇到的词语翻译问题。在翻译的过程中,以直译为主,意译辅之。为了小说的精彩和情节的流畅,我坚决不肯因为直译而影响到作品本身的美感。文

4、言翻译的过程中,多有主语或其他成分的省略,我并不采用通常的括号标识提醒的办法,而直接补充到正文里。此外,我认为《燕丹子》无论成书于何时,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便是从题材上来说,那是一篇小说。小说总要好看,所以很是强调于波澜的情节与精细的细节。因此我参考其他的书目,把它用“〖〗”补充在正文之内,并标明原文所在,方便读者参看。关于《燕丹子》一书,我虽然在事情上来说不可信,但在精神价值上来说有它的独特之处。就拿《卷下》中刺秦一节来说:荆轲甩出的匕首还打出火花,总不能是作者在现场看见的罢?但这故事有趣,而且很能反映

5、问题:第一,把“荆轲刺秦王”中的秦王形象略微做了平反。本段故事中的秦王面对刺杀时方寸不乱,显示出了豪迈的英雄之气;临危时的听曲,显示的是他铁骨之外的柔情;绝袖、越屏风、斩荆轲显示了他卓越的武功。第二,从荆轲方面来讲,他能准许秦王听曲,也表现了一代大侠的仁慈和宽怀。第三,故事里面塑造了一位琴女(元朝陶宗仪的《说郛》卷一○○转引宋朝虞汝明的著作《古琴疏》说此女名叫文馨)的形象,给一个原本血腥的故事增添了诗意与美感;通过她那首给秦王暗示的歌曲,表达了一个下层劳动者的智慧,也反讽了上层官僚的愚蠢与尸位素餐;同时

6、通过这样一个聪敏的人物形象对秦王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秦王的暴君形象。这便在价值上很有意义。另外作品中对荆轲的描述也是可圈可点的。例如荆轲对田光说的那句“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便是士人君子独立人格的写照。其实在我们古代,中国人的节烈观念,有处女情节,也有处士情节。我们经常批判“烈女不侍二夫”,但其实有句与之相对应的话叫“忠臣不事二主”。董仲舒提出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字经》的作者解释说:“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可见至少到宋朝的时候,人们还是这样理解的。

7、如果是这样,我们便能知道,君臣夫妇之间的纲常不是一种单项的关系,而是相互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这就是君臣之义。父子之间亦然。古语说:“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必参商”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揣度,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的。丈夫对妻子亲爱宽容,妻子对丈夫忠诚贞洁。正如臣子的忠诚是对君主恩遇的报答,妻子的贞洁也是对丈夫爱的回报。所以处女也好,处士也好,都不能简

8、单认为是一种封建的毒素,而是我们中国古人形成的对道德伦理的要求。所以《燕丹子》中的荆轲,拥有这样一种处士的情节,对太子丹的恩遇以死相报。关于刺秦,历来又有不同的评价。《燕丹子》中先后解释,前边太子丹说不能用合纵之计是不能等待时间的漫长,后面荆轲的分析则是说燕国的实力不能号召群雄。其中荆轲所言当然是事实。实际上,正因为这样的分析是事实,我们则可以进一步推论,秦国是不能被六国战胜的,因为群雄的分裂,因为秦国的强权。换一任帝王并不能解决秦国的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