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背后的罗斯柴尔德

吉利背后的罗斯柴尔德

ID:9927003

大小:4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15

吉利背后的罗斯柴尔德_第1页
吉利背后的罗斯柴尔德_第2页
吉利背后的罗斯柴尔德_第3页
吉利背后的罗斯柴尔德_第4页
吉利背后的罗斯柴尔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吉利背后的罗斯柴尔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吉利背后的罗斯柴尔德   按:很难想象,这个听起来很遥远的传奇,神秘、古老、强大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一直离我们如此之近。  早在100多年以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来到中国,与清末重臣李鸿章结下深厚的交情。1994年罗斯柴尔德在上海设立办事处。至今,他们极为隐秘地参与了“联通并购网通”、“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等重大项目,其客户还包括联想、海尔、中远、中石化、阿里巴巴等巨头。  罗斯柴尔德一如既往地延续着低调的家族风格。  但是,2010年3月末,随着吉利收购沃尔沃引得举世瞩目,这层面纱终被揭开——低调而隐秘的罗斯

2、柴尔德,突然以吉利财务顾问的面目呈现在世人眼前。  《商界》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罗斯柴尔德银行,造访其位于上海恒隆广场的办事处,对话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女士,感知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金融帝国,以及在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过程中,追溯他们推动进程的关键身影。  吉利背后的罗斯柴尔德  文·图/本刊记者曹一方  真实的传奇  采访罗斯柴尔德银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体验,其过程如同品鉴一幅传世名画,考证传说中种种细节的真实。  走进罗斯柴尔德的办公室,记者立刻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家族历史与荣耀——门口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关于家族的文献书籍

3、;过道的墙上挂着内森·罗斯柴尔德的画像,以及罗斯柴尔德与拿破仑见面的历史油画;会议室挂着李鸿章的画像和他写给家族的一封书信。  这个办公场地并不大,员工总共只有10多人。加上北京和香港办事处,罗斯柴尔德大中华区的员工总数仅40多人。比起花旗、摩根等华尔街巨头动辄上千人的团队,这确实有些寒碜。但在2000年~2009年的中国并购业务排名中,罗斯柴尔德位居第四,把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花旗等甩在了身后。  原因很简单,兵贵精锐。罗斯柴尔德大中华区近40名资深投资银行家,经验丰富、精通双语,平均每位拥有超过10年的从业

4、经验。  其中,总裁俞丽萍在罗斯柴尔德任职7年,之前曾在法国百富勤银行和新加坡大华银行担任高管。她与政界交情匪浅。在她办公室的一个柜子上,专门摆着很多照片,大多都是她与各国政要的合影,有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  这正贴合了罗斯柴尔德注重政界关系的家族传统。有一句家族祖训是:“我们一定要与国王一起散步。”家族最近的一次婚礼就设宴白宫,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希拉里双双出席。  下午3点,俞丽萍如约准时来到办公室,坐在记者面前接受《商界》的专访。  起初,回溯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漫长过程,对她来说是一

5、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投行界紧张的工作节奏,使她完成一个项目后,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下一个项目。  她确实很忙。在接受记者采访前,她的出差行程几乎环绕了地球一圈——先是从上海飞往伦敦总部,再从伦敦直飞澳洲,推进光明集团对澳洲最大的糖业公司的收购项目,而后再回到上海。  随着对话的深入,她逐渐回到了当初在“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中那种充满激情的状态:“无论是对于吉利,还是对于罗斯柴尔德,这次收购都是一场赌上名声的荣誉之战!”  英雄相惜  英雄相惜,不是指成功者之间的相互吹捧,而是奋进者彼此欣赏对方的雄心壮志。  最初,在

6、外界的一片嘲讽与质疑中,把李书福和吉利视为英雄,或许只有罗斯柴尔德才具有这样胆色与眼光。  2007年,罗斯柴尔德团队初次接触李书福,向其推荐了诸如沃尔沃、萨博等多个可供关注的收购项目。李书福的回答令他深感震撼:“我只要沃尔沃,不要其他。我已经关注沃尔沃很久了。”  俞丽萍说:海外并购过程复杂而艰巨,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统帅的决心当是首要条件。  其实,2006年上汽收购罗孚,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鼓舞了李书福的信念。而恰巧的是,在那次收购中,上汽的财务顾问正是罗斯柴尔德。  与罗斯柴尔德初次接触后不久,李书福便飞往

7、伦敦,考察合适的财务顾问人选,为将来可能的海外竞购早作准备。  有趣的是,李书福先拜访了一家全球顶级银行,并受到了贵宾级礼遇。其CEO亲自接待了李书福,并于当晚设宴款待,这让李书福觉得深受重视。  而后,罗斯柴尔德伦敦总部仅仅简单地与李书福谈了一会儿,让李书福领教一下英国人的傲慢。“伦敦总部很多人都不知道吉利,认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要收购沃尔沃,太不可思议。”俞丽萍对于伦敦总部最初的态度也有些无奈。  但是,李书福反倒认为,罗斯柴尔德果然如外界传言一样实力不凡,所以才会表现出傲慢的态度。加之罗斯柴尔德成功帮助上

8、汽收购罗孚,李书福最终向罗斯柴尔德抛出了橄榄枝。  2008年初,俞丽萍赴杭州第一次会见了李书福。“他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一旦想好要去做一件事,其他人就很难影响到他的主见。”俞丽萍如此评价李书福给她留下的第一印象。最初,她曾问过李书福:如果遭遇挫折,会不会退出?李书福的回答了四个字——勇往直前。  这非常符合她自己的行事风格。  大质疑  在罗斯柴尔德伦敦总部来看,这是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