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23014
大小:6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5-15
《金融侦探捅破嗜血华尔街资本秘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金融侦探捅破嗜血华尔街资本秘密曼哈顿的秘密....编剧赵华按语:当学院派书呆子仰望着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那只神秘的“看不见的手”,幻想着它每天都在基于人性之私“自动”配置资源的“神奇法力”之时,华尔街老牌金融侦探“皮大卫”笑了。知道是谁在为臭名昭著的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站岗守夜否?哈哈,别少见多怪,恰恰是那些在美国中情局和五角大楼的“大院”里一起长大的白色“衙内”们!别意淫了书呆子们,操控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全是钱权大佬大活人们那一只只“看得见的手”!当然,这些“黑手”,只能被美国白人以24美元从印第安人手中“买入”的曼哈顿老牌金融侦探“皮
2、大卫”们看到,对于学院派书呆子们,还真就是“看不见的手”…….正文:.纽约大学在曼哈顿的百老汇大街上,往北徒步二十分钟是第五大道,往南徒步二十分钟是华尔街。下午跑步锻炼身体,经常遇到游客打听帝国大厦怎么走,回答就是“请跟我来”,因为我跑步的起点是位于八街上的华盛顿广场,再以第五大道与三十四街交汇处的帝国大厦为转折点折返。住在曼哈顿这种地方,其实只能以阿甘那种自虐的方式来锻炼身体,即如同被狗撵着一般在大街上跑动不止。 帝国大厦(EmpireStateBuilding)建于1930-1931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作为刺激就业的凯恩斯主义危
3、机应对政策之一,帝国大厦与同时开工的洛克菲勒中心为当时的几十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创造了“十天建十层”的摩天大楼建筑史上的神话,但建成之后帝国大厦却曾空置多年,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直到1933年好莱坞大片里的金刚被撵得爬上去又掉下来,帝国大厦管理者终于找到了媒体时代里新的生财之道。由于位于华尔街入口处的世贸中心大厦已在9·11中灰飞烟灭,帝国大厦依然是今天纽约的最高建筑,至今它已接待了一亿五千万游客爬上爬下,真不知道大家都争先恐后急着上去干什么。 当然,比建筑神话更神奇的事情,说出来只怕大家不信:好像事先接到了上帝、白宫或者拉登其
4、中一个通风报信的秘密电话一般,世贸中心大厦的那位拥有者、超级大款LarryASilverstein不早不晚,恰好是在9·11之前一个月,——给世贸中心上了三十五亿美元的巨额保险,也就是说,三十五亿美元的巨额保单刚刚生效,这世贸中心就祸从天降般自我爆炸了。而与此同时,9·11发生前一天,美国航空股被大举抛售,交易量比头一天增加了十一倍,今天看来,甚至傻子也该在事后想一想,9·11发生前一天抛售航空股的先知如果不是上帝的话,那一定是另有其人。 当然,绝大多数善良淳朴的美国人民事后都没有往这里想,而是轻而易举地被布什总统的慷慨陈词忽悠到伊
5、拉克战争那个大泥坑中。这当然不是说世贸大厦就是开发商自己炸的,换上王石、潘石屹这帮猛人或许还真没这个胆子。但如果要说曼哈顿的大款们连这点气魄都没有,那你就实在是看贬了美利坚,看小了曼哈顿。 2002年秋天,我曾经在上海遇到过一位中国的超级富豪,他的一席话如今想来依然值得玩味。他说:从房地产商的角度看,毛泽东完成了“拆迁”,邓小平完成了“征地”,剩下的就是“盖楼、装修”而已——搞房地产的都知道,拆迁比建楼难,因此,如果没有毛泽东闹革命造成的城市土地国有化,你就是在城市里动一寸土都得流血,更不要说搞什么奥运会了,所以今天搞房地产的,第一
6、个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毛泽东。——我想说这些话的人的学术水平,肯定大大超过了各类胡言乱语的经济学家。这再次表明:书生——包括学院里的经济学教授,眼光肯定高不过真正的资本家,而用另一位纽约超级富豪廖子光先生的话来说,当今中国大陆的经济学家们若来纽约曼哈顿做生意,一定会赔得底儿掉,这位廖子光是洛克菲勒投资委员会的理事,据说是少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赚到钱的纽约投资家之一。不过在我看来,说学院里的资本主义吹鼓手都不过是鼠目寸光纸上谈兵,这一点恐怕中美两国皆然。 开发商们要建楼当然首先就要拆迁,拆迁自然包括要炸楼,旧的不去新的自然不来,这其实根本
7、没什么可奇怪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许多文化人却好像商量好了似的,都从房地产开发商和拆迁行动中认出了资本主义的原初面相,在波德莱尔和尼采,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就是“创造性的破坏”或者“在破坏中创造”,而开发商的品质就是酒神迪奥尼索斯精神的对象化:不破不立,不打碎鸡蛋就不能煎蛋饼,这就叫“现代性的逻辑”。在卢卡契和马歇尔,伯尔曼那里,第一个资本家开发商的原型就是歌德笔下的浮士德,为了未来的发展蓝图,浮士德无情地推平了海边一对恩爱老夫妻的小屋。最终,对经济学家熊彼特而言,企业家正是迪奥尼索斯和浮士德生下的英雄子孙,为了推动社会和技术的创新,他们
8、无情地发动经济危机,以将千百万人投入苦海的方式来毁灭“旧的生产方式”。多年以来,一些小资产阶级的学者们一直力图用“现代性的矛盾”这个暧昧不明的词将企业家阶级打扮成“浮士德式的悲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