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理工论文浅谈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浅谈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谈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谈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砌体房屋是指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混凝土中小型砌块、粉煤灰中小型砌块和毛石等块材,通过砂浆砌筑而成的房屋。砌体结
2、构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特别是在住宅、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店等建筑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据统计,砌体结构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80%以上。由于砌体结构材料的脆性性质,其抗剪、抗拉和抗弯强度很低,所以砌体房屋的抗震能力较差。在国内外历次强烈地震中,砌体结构破坏率是相当高的。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东京约有7000幢砖石房屋,大部分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仅有1000余幢平房可修复使用。又如,1948年苏联阿什哈巴地震,砖石房屋破坏率达70%~80%。我国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破坏性地震,特别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砖石结构的破坏率也是相当高的
3、。据对唐山烈度为10度及11度区123幢2~8层的砖石结构房屋的调查,倒塌率为63.2%;严重破坏的为23.6%,尚可修复使用的为4.2%,实际破坏率,高达91%。另外根据调查,该次唐山地震9度区的汉沽和宁河,住宅的破坏率分别为93.8%和83.5%;8度区的天津市区及塘沽区,仅市房管局管理的住宅中,受到不同程度损坏占62.5%;6~7度区的北京,砖混结构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另去年在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的历史罕见的大地震,震级达到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到11度。据报道,受灾特别严重的北川县老县城的80%、新县城60%以上建筑垮塌,北
4、川县城基本已经被夷为平地。在此次地震灾区完全垮塌的房屋中,砌体结构占了绝大多数。 从我国国情出发,在今后一定时间,砌体结构仍然将是城乡建筑中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因此,如何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将是建筑抗震设计中一个重要课题。 一、震害及其分析 人们常说,地震来袭时地动山摇,房屋随之倒塌。确实,由于建筑物依附在地球表面,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方式主要受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影响。地震波传播方式有纵波、横波、面波。 纵波使建筑物上下颠簸,力量非常大,建筑物来不及跟着运动,使底层柱子和墙突然增加很大的动荷载,叠加建筑物上部
5、的自重压力,若超出底层柱、墙的承载能力,柱、墙就会垮掉。底层垮掉后,上面几层建筑的重量就像锤子砸下来一样,又使第二层压坏,发生连续倒塌,整个建筑直接坐下来,原来的第三层瞬间变为第一层。 横波使建筑物水平摇摆,相当于对建筑物沿水平方向施加了一个来回反复的作用力,若底部柱、墙的强度或变形能力不够,就会使整栋建筑物向同一方向歪斜或倾倒,在震区常常看到这种现象。 面波使建筑物扭转。引起扭转的原因是有的地震波本身就是打着旋儿过来的,也有的情况是因为面波到达建筑物两端早晚的时间差引起的。这种情况引起建筑物扭动。建筑物一般抗扭能力较差,很
6、容易扭坏。震区有的房子角部坍塌,多属这种情况。 一旦碰到上下颠、左右摇、扭转,三种方式共同发生,破坏力就更加可怕。在离震中较近的范围,往往三种方式交织作用,所以破坏力很大。此外,每个建筑物都有自己特定的自振频率,如果这个频率与地震作用的频率接近,还会引起类似共振的效应,那样带来的破坏力就更可怕了。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和构件的连接处,楼盖、屋盖结构本身的破坏较少。下面根据历次地震的宏观调查结果,对多层房屋的破坏规律及其原因作一简要说明。 1.墙体的破坏。在砌体房屋中,与水平地震作用方向平行的
7、墙体是主要承担地震作用的构建。这类墙体往往因为主拉应力强度不足而引起斜裂缝破坏。由于水平地震反复作用,两个方向的斜裂缝组成交叉型裂缝。这种裂缝在多层砌体房屋中一般规律是下重上轻。这是因为多层房屋墙体下部地震剪力大的缘故。 2.墙体转角处的破坏。由于墙角位于房屋近端,房屋对它的约束作用减弱,使该处抗震能力相对降低,因此较易破坏。此外,在地震过程中当房屋发生扭转时,墙角处位移反应较房屋其它部位大,这也是造成墙角破坏的原因。 3.楼梯间墙角的破坏。楼梯间除顶层外,一般层墙体计算高度较房屋其他部位墙体小,其刚度较大,因而该处分配的地
8、震剪力大,故容易造成震害。而顶层墙体的计算高度又较其他部位大,其稳定性差,所以也易发生破坏。 4.内外墙连接处的破坏。内外墙连接处是房屋的薄弱部位,特别是有些建筑内外墙分别砌筑,以直槎或马牙槎连接,这些部位在地震中极易拉开。造成外纵墙和山墙外闪、倒塌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