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和谐社会下中西文化调和的趋势

试论和谐社会下中西文化调和的趋势

ID:9910920

大小:2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5

试论和谐社会下中西文化调和的趋势_第1页
试论和谐社会下中西文化调和的趋势_第2页
试论和谐社会下中西文化调和的趋势_第3页
试论和谐社会下中西文化调和的趋势_第4页
试论和谐社会下中西文化调和的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和谐社会下中西文化调和的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和谐社会下中西文化调和的趋势秦伟明一、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角色中国共产党根据当代中国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和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是本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的。在深层次上这也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突破与创新,也必将对整个文化领域产生深层次影响和提出问题与挑战。因为反思中我认为社会的和谐根本上是人类意识、人类文化的和谐。试看社会和谐的三大方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涉足其中的每一个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合这一哲论的具体体现。人如何成为社会关系的总合?马克思认为这是因为社会分工的结果。但如何维系这个社会

2、关系的总合?我想应该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文化特质。因为人的任何活动、作为受其自身的理念支配控制的,而这种理念形成于这个“社会关系”的文化的日侵月蚀。“社会关系”在地域上划分既国家,在种族中划分也可以说是民族,那么“社会关系”的文化即民族的文化了。简单的说,人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起民族文化的支配的。这里还有原因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集中体现在这个民族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态”。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心态不就是其行动作为的驱动吗?于是,和谐社会中文化的和谐显得格外的令人瞩目,突显文化的角色与地位。社会由政治、经济、文化这三大支柱构成,社会的和谐也是这三大支柱的和

3、谐。三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而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发挥着隐秘而强大的作用,因为文化哲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支配着人们每个细微的动作。同时三大支柱又含盖极广,聚焦文化,文化的和谐也是多方面的,有各科类的文化如政经法,有各流派的如儒道释,有地域的文化如湖湘荆楚大中原,大到世界范围的中西印。文化的和谐似乎不可置疑的成了一个庞大文化结构的和谐。那文化的和谐,文化大结构的和谐是不是就是各类文化并存的相安无事呢?我们知道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世界范围的沟通交流愈来愈多愈来愈频繁。地球村,全球化的步子越迈越开了。随之而来的是世界性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碰撞。早在“五四”时期就有

4、诸多爱国志士从文化及哲学的角度惊醒比较、研究,为旧中国的解放寻求理论的根据与出路。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哲学》就是那一时代对此问题反思的时代巨著。如今,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时代的端口,不同的是这是一个更要求更快更好发展的端口,一个走向和谐社会的端口。在这样的时机,我们再回过头来追根溯源研究中西文化的发展,发现中西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发展的趋势,是十分有意义的。二、中西文化各自的特质有一个很大众的说法,文化广义上包括一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狭义上的文化则主要指精神文化。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这即是在广义上所说的文化。

5、在通常情况下文化也是在狭义上被采用的,因为大概念的文化强调的是一种人化性,即人类改造的痕迹。狭义上的文化更多的是文字艺术性的东西,是一种经历史沧桑而至的沉淀性。具有地域的民族的特性。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认为中西文化的不同特色及其根源是: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根本精神的。然而梁漱溟先生认为西方文化其最大的特点是:科学与民主。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性格特征是不讲个人,不讲权力,不把人当人。在中国社会中有权的无限有权,无权的无限无权。梁先生在对西方精神加以说明的时候认为:西方精神不只是属于西方的,而是人类最初的,本来的路

6、向。他说:“本来的路向就是奋力取得所要求的东西,设法满足他的要求;换句话说就是奋斗的态度。遇到问题都是对于前面去下手,这种下手的结果就是改造局面,使其可以满足我们的要求,这是生活本来的路线。”他指出西方文化特色也是其他文化可以发展出来的,因为其他文化最初的,本来的路向也是西方文化所赖以发展出来的,只是其他的文化在中途走入的歧途。在此有必要说明的是,梁漱溟先生在此文化讨论中东西文化的比较主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以典型的儒家思想贯通,而西方文化实际上又主要是它的近代形态。故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近代西方自己本主仪文化的比较。这种比较引出的方法论问题是忽略

7、了文化的时间性、阶段性,而突显民族性。于是得出文化是单元的结果,西方文化的今天就是中国文化的明天,西方走过的路就是中国要走的路,不过起步晚了点。而从文化多元的观点看,一种有独立生命与价值的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生活心理长期积淀的产物,是绝不会随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完全改变的。梁先生这种文化源自“意欲”的论调正好导出一个文化同源的结论。这也正是脸先生在后面论证“全盘西化,不可调和”时遇到两难的原因了。因为“文化养育而又反过来对文化发展起到制约作用”。把西方文化认为第一路线,中国文化认为第二路线,第一路线最终走向第二路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