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性学习” 课程的本质

论“研究性学习” 课程的本质

ID:9893718

大小:3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4

论“研究性学习” 课程的本质_第1页
论“研究性学习” 课程的本质_第2页
论“研究性学习” 课程的本质_第3页
论“研究性学习” 课程的本质_第4页
论“研究性学习” 课程的本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研究性学习” 课程的本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张华(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200062)我国即将推出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把“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该课程计划及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将于2001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实验)。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亦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新

2、生之物”,“研究性学习”课程存在下列问题:第一,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曾反复出现过的“研究性学习”区别在哪里,怎样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性?第二,“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哪些根本特性?第三,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一种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各学科课程关系如何?第四,怎样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构成?这些问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所无法逃避的。一、“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

3、时代性。把“研究性学习”置于历史的背景中加以反思,理解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曾反复出现的类似观点的区别与联系,结合今天的时代精神赋予“研究性学习”新的内涵,使之体现鲜明的时代色彩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自18世纪以来,“研究性学习”至少被大规模地倡导过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欧洲,主要倡导者是卢梭(J.J.Rousseau)、裴斯泰洛齐(J.Pestalozzi)、福禄倍尔(F.Froebel)等人。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直接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其目的是把人的精神从中世纪

4、的蒙昧、迷信、盲从中解放出来,让理性的光辉照亮人的心灵。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主要倡导者为社威(J.Dewey)、克伯屈(W.Kilpatrick)等进步主义者以及康茨(G.Counts)、拉格(H.Rugg)等改造主义者。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主要是应工业化时代和社会民主化的需求,并且受实验科学的影响,其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第三次发生于对世纪70年代末至对年代的美欧诸国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主要倡导者为美国的布鲁纳(J.Bruner)、施瓦布(J.Sc

5、hwab)、费尼克斯(P.Phenix)等人,他们在理论上系统论证了“没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合理性,推动了课程改革运动——“学科结构运动”。这个时期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主要是适应“冷战”时期科技、军事与空间竞争的需要,目的是培养“智力的卓越性”,造就智力超群的社会“精英”。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目的是“追求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并确认这种学习对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让

6、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国际化、信息化等为标志的社会变化十分必需。”“综合学习时间”的设置被认为是日本即将推行的新课程最突出的特色之一。我国台湾即将推行的新课程非常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作为台湾整个新课程体系之灵魂的“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第十条规定:“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即将推出的新课程所确立的基本理念是“终身学习。全人发展”,贯穿这一理念的课程体系则以“学会学习”(learningtolear

7、n)为总目标。中国当前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那么,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区别在哪里?从学习目的看,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或旨在培养“理性的人”,或旨在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或旨在培养“智力的卓越性”;而今天倡导“研究性学习”则指向于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它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现为人的本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构成部分,而非与个性割裂的存在,所以,个性健全发展是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出

8、发点和归宿。从学习内容看,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大多局限于某一方面,比如,布鲁纳、施瓦布、费尼克斯等人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其内容是“学科结构”,而且主要是理科的学科结构,这未免狭隘而且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主张从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问题,其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与科学世界,而不把学科知识、学科结构强化为核心内容,从学习理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