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34)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34)

ID:9893714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4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34)_第1页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34)_第2页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34)_第3页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34)_第4页
资源描述:

《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3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34)冯长根成为一名成功科学家的另一个关键,是要走进而不是远离你所在领域的科学共同体。专业期刊和学术会议的存在都说着这个科学共同体充满活力的一个个故事。若要成功,你怎么可能一辈子从事这个共同体的工作,却又一辈子只是听故事的角色?一个博士后以及博士毕业生走向成功,就要多说一些新的故事:在学术期刊和专业会议上发表原创性的研究论文。上一期我说到你的大主意,说到要学会积累一些经挑选的“秘密”(属于自己的)信息,这些都是在科学共同体的大背景下说的:你需要在这个共同体中建立起以自己出的主意为主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声望。你的导师怎么办?是否对导师也不说

2、?这似乎是两难的。假设你要到另一个实验室工作,那么你与导师之间亲密的科研关系看起来不会永久持续。你会与导师终身保持联系是不假的,但你会发现你毕竟在学会哪些对导师讲,哪些不讲。事实上你也不再能有许多时间——像在同一个实验室那样,与导师随时讨论讨论科研。你与导师的话语将体现强烈的选择性。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把导师作为你走向自己所在科学共同体之时和之中的一个重量级人物。你将要在此成功,你当然应该知道如何与科学共同体中的同事,特别是重量级人物,除了尊重还进行科研协作和交流。当你最终在与自己原先专业一致的另一个实验室工作时,这种两难会更加强烈。绝大多数学科组学术带头人被一

3、件事所激励着,这就是声望。谁不知道,学术声望绝大多数来自于学术论文和专著这样的出版物。你的导师对于有声望的论文肯定可以用梦寐以求来描述。你的科研结果和主意还有你的联络信息,将是满足这种渴望的极好“粮食”。在你离开博士后流动站到另一个实验室时,你原先的导师将继续在他们的交流中用到你的结果。当然,你的贡献应该得到尊重。但是如果你在走时留下了那些“敏感”信息以及好主意,以便它们能得到发展,你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当你谈到你的主意时,你正在拒绝一个自己去实施这些主意且无障碍的机会。有些人会错误地理解你的这种开放性,认为你对实施这些主意无兴趣,你在邀请别人做实验。和别的科学家

4、一样,恐怕你的导师也会产生这种理解。有时候你还要会做深层思考,即你的导师也许没有时间来实施一个特殊的思路。从一位博士后(包括博士毕业生)走向成功科学家,比如你已经得到了一个高校教师的工作,那么,一个10年的计划是必要的。你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博士科研选题,它通常能使你在该课题上有5年甚至更多年的前沿工作可以持续。但成功的人生现在需要一个10年的计划相辅佐。你潜在的科学技术领导(你的老板)需要你有想大主意的能力,但同时他要看看你的大计划是否与这个学院、院所、系室的基本方向一致。当然,10年意味着许多研究。在人类知识宝库中向着纵深工作着的年轻科学家们常常是如此地聚焦于下一个

5、科研资助或者下一篇学术论文,以至于我们在心中无法处理这种假设中的长期方案。怎么办?你不妨为此来一次长距离的散步,若用点时间思考,十分有益。起初你一定认为目光短浅与你无关。但你若回忆到此为止的成功,你会发现你还从来没有让你的思想解放出来,思考下一年或后两年的事。在散步两、三公里后你有了一些设想,一些粗粗的展望,先是隐隐约约的,后来就清晰起来了。散步更长时间后,你仿佛看到一个巨大的长期计划,且与你今后的研究十分相关,你从博士经历已经轻松地知道从哪里开始研究。当然,你不再散步了,接下来,你要做的是打开计算机:你很快会写出你的10年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会有这样一些内容,如充满背

6、景信息的介绍性精彩文字仿佛一本专著的引言,你的已发表论文的清单和那些已经寄往期刊社的论文,你当前合作者的名单,诸如此类。一句话,认清自己到此为止已经成功或达到的成就以及谁已经接纳了你。你当然还得记住,向基金申请资助是所有研究者都热衷的一件事,这里重要的是写出(想清楚)为什么值得资助你的种种理由。有时间上网查看一下这些资助机构已经资助了什么研究,再和自己的计划对比对比,也许你对于得到资助的信心会大增。第一点请记住:你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研究者,你必须研究科学共同体公认的重要课题,你的计划显然应该是一流的和前沿的。第二点请记住:你是这个课题的专家。“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

7、的基础”写到这里,主要内容已经谈完。本文主要是针对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对于硕士生,极大部分内容其实也很适用。按现行教育体制,博士生大约处在24~28岁左右,博士后的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本文主要着眼点在于回答这个年龄段的科研人员碰到的结构性(也是共性的)问题。非常欢迎博士、博士后同事们展开这方面更深入的讨论。从下一期起,主编心语将和30~35岁的科研人员谈心,欢迎大家向主编提出你所关心的话题。在本文完稿之际,我祝科学技术领域各位博士学位获得者以及其他年轻的同事们在科研生涯上获得更大的成功!(完)《科技导报》2007年第26卷第19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