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93436
大小:2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14
《“中国制造”远离“质量门” 打好出口保卫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制造”远离“质量门” 打好出口保卫战 [论文关键词]中国制造质量门出口 [论文摘要]从华晨的碰撞门事件,到中国的牙膏;从小小的儿童玩具,到宠物食品。2007年,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形象突变,中国制造的产品在西方主流舆论中变成了技术质量的“问题产品”。我们不去探讨是否在这场风波中掺杂了贸易保护及恶意炒作等因素,单就中国企业自身来看,中国制造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从制造商、买家和
2、第三方服务机构各方在出口产品质量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作用提出了保证和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是买家、制造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共同职责。 正当“中国制造”加速走向全球之际之际,问题也伴随而至。2007年,对“中国制造”而言,是命运多舛的一年。从汽车碰撞不过关、轮胎脱落、二甘醇牙膏、铅涂层玩具、宠物毒粮、有毒糖浆,到FDA暂停进口五种水产品等见诸报端的事件比比皆是,对“中国制造”的恐慌情绪,借着西方媒体不遗余力地“煽风点火”,从美洲一路东进,沿着新西兰、澳大利亚一直吹到东南亚各国,并有继续蔓延的迹象。在原本是中国商品的天然盟友的外国消费者心中,中国商品的不安全已从一只小老鼠变成一
3、头大象。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桩桩事件的原委不断披露,除恶意的炒作之外,不同市场的消费文化和需求差异,各种层面的进出口检验标准,以及本地监管环节的规范缺失和执法松懈,种种疏忽搀杂其中。当然,“借题发挥”之所以能得逞,关键还是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
4、确实存在。因此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妖魔化“中国制造”既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同是也是一个不错的契机。挑战需要政府间通过加强沟通和合作来化解,契机则是妖魔化对提高“中国制造”品质和形象的“倒逼”——妖魔化实际上也是一种“倒逼”,促使我们在产品质量监管上完善制度、加大力度。事实终究是不可被屏蔽的,只要我们真正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就不会惧怕任何“借题发挥”和“煽风点火”。如果能利用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契机,全面提高包括内销产品在内的中国产品质量;如果以此全面适应“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的世界趋势,进而重视品牌战略、重视产品研发,彻底改变以压低劳动力成本、压低环境成本来扩大外贸的外向
5、过度……则对于提升中国经济的素质,提高中国劳动力的收益,改善中国内需市场的格局,都将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挑战转化为机遇,涅槃视同于新生。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最有说服力的是过得硬的产品质量”,这就是硬道理。 本已承受着价格战、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下调等种 种压力的“中国制造”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在踏踏实实改进工艺、提高质量的同时,有没有一些技巧让中国制造的路越走越宽?本文将从多方面来探讨当前形势下中国出口企业如何突破买家防线,走出“质量”阴影,重塑“中国品质”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我们必须明确,保证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是制造商、买家和第三方检查和测试机构的共同职
6、责: 一、制造商:中国制造企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保证出口产品的质量 1.买家应了解出口地的顾客需求和法规要求 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osephH.Juran)对质量的定义是: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的程度。可见,质量是一个与消费者紧密相联的概念,它开始于顾客需要,结束于顾客满意。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你的顾客群体,洞悉他们的特殊要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生产,这是达到顾客满意的规定动作。但对于国内出口企业来说,他们需要了解的却更多。在国际贸易中,有一些国家会有自己的法令法规或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可能会与国内的标准不同。由于时空的限制,国内的出口商可能注意不到这些变化,这样,出口时就会遇阻,等到明白原因时,可能已经造成了损失或错失了机遇。所以,对于出口国的技术法规的了解相当重要,包括它们在环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