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93409
大小:221.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5-14
《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单豪杰沈坤荣*单豪杰(1977-11-),山东烟台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沈坤荣(1963-8—),江苏苏州人,经济学博士,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STANFORD)大学经济系高级研究学者。联系方式:(0)13912960768(0)13801593827;E-mail:nju_shj@163.comshenkr@nju.edu.cn内容摘要:本文在简要回顾与评述经典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引申出经济增长的深层次源泉即激励机制
2、的探讨。面对中国经济增长与西方国家所倡导的“华盛顿共识”的“悖论”,文章在基于已有的经济学文献和经验证据的基础上,在一个新的逻辑起点上为解读中国经济增长提出了一个基于从意识形态与经济环境-制度安排下的激励机制-经济行为选择-均衡结果下的增长绩效-绩效的评估-政策选择的逻辑一致的现代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为解决这一“悖论”的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文章在这个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制度安排下的激励机制所导致的地方政府行为以及由此衍生的隧道经济效应进行了翔实的论证,并根据中国的经验证据从生产效率和金融效率两维角度对中国经
3、济增长的动态效率进行了定量的评估,最后为改进这种绩效状况提出了针对制度安排的政策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出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制度设计的趋向。关键词:经济增长制度安排激励机制动态效率一、引言及评述自从1776年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以来,众多经济学家投身于经济增长理论这个引人入胜的研究领域,之后经济史上发生的“边际革命”使经济增长处于低迷时期,但上个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便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80年代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问世使它又焕发出了青春。从古典模型、新古典模型到内生增长模型,主流经济学对经
4、济增长的研究,也昭示着增长理论随时代发展而演变的过程。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经济增长做了很好的总结,Barro和Sala-i-Martin(1995)给出了内容丰富的经济增长专著,JonesandManuelli(1997)和Sala-i-Martin(2001)等给出了关于经济增长前沿问题很好的综述,国内学者沈坤荣(1998,2006)、朱勇和徐广军(2000)、潘士远和史晋川(2002)等均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增长的研究给出了漂亮精练的文献综述。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各国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基本存在着一个增长的
5、趋势,但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由于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经济增长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纵观主流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如果从研究的内容上看,Harrod-Doma模型通过引入了数理经济方法,因而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理论的第一次革命,它可以作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起点。因模型假设的局限性,Solow(1956)和Swan(1956)修正为资本和劳动可以相互替代,并假定生产要素边际收益递减,从而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并得出长期经济增长只能借助外生的技术进步的结论。Cass(1965)和Koopmans(1965)通过把Ram
6、esy(1928)的研究引入新古典增长模型,建立了内生储蓄率的Ramesy-Cass-Koopmans模型,但最终也没有解决技术的内生化问题。之后,Arrow(1962)提出了“干中学”16模型,将技术进步看成是经济系统决定的内生变量,并取决于外生的人口增长率;Uzawa(1965)则建立了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人力资本生产部门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总之,上述的增长模型都没有解决技术的内生化问题。在经历了70年代的低潮后,Romer(1986)沿着Arrow(1962)的研究思路并克服了缺陷,提出了Arrow-Rom
7、er模型,而Lucas(1998)则继承了Uzawa(1965)的思想,强调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建立了Uzawa-Lucas模型,此后许多经济学家沿着这条收益递增和外部性的假设下考察经济增长;内生增长理论的另一个分支是,Jones和Manuelli(1990)、Rebelo(1990,1991)和Barro(1990)强调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是资本积累(包括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而不是技术进步,并利用了不满足Inada条件的凸性生产函数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建立内生经济增长的凸性模型;但由于上述两类新增
8、长模型的假设都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为了更好地贴近现实,从90年代开始,一些经济学家抛弃了完全竞争的假设,开始在垄断竞争的框架下考察经济增长,这类增长模型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产品品种增加(Romer,1987,1990;Grossman,Helpman,1991;Barro和Sala-i-Martin,1995)和产品质量改进型(Grossman和Helpman,19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