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59207
大小:121.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12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2014年1月10日14杨柳市构造地质图课程设计姓名:吴倩珠班级:学号:9专业: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14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第三章…………………………...构造发展史第四章…………………………………...结语第五章…………………………………...致谢附图1……………………………构造纲要图附图2……………....杨柳市地质构造剖面图14第一章.引言综合作业是使我们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己分析并解
2、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一种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分析图的过程中再次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整合,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转换方法,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与综合素质。本次实习的《构造地质》课程设计,是将所学《构造地质》理论知识及有关课程相结合。本次实习的杨柳市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图区内地势南高北低,主要山峰为:飞来峰、东山、板背、烟岗岭。最高点为卢家1762m,最低点为桐木小于600m,图区内山地分布广泛。该
3、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以及岩浆岩体的侵入。该地区地势较为平缓,山峰、谷底落差不大。由于该地区经历了四次构造运动故可分为五个构造层,分别为:S1-S3构造层,D2-C3构造层,P1-T1构造层,J1构造层,K-E构造层;该地区村镇分布广泛且较分散。其中,杨柳市位于西南部。因此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分析能使我们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掌握并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更好的了解。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为编制《杨柳市AB地质构造剖面图》,编制《杨柳市地质构造纲要图》,结合编制的《杨柳市AB地质
4、构造剖面图》和《杨柳市地质构造纲要图》及《杨柳市地质图》,分析该地区地层、构造及地质发展史,编写《杨柳市综合地质报告》。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一)、区域地层: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泥盆世(D1)、中三叠世(T2)、晚三叠世(T3),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J2-J3)等时代地层。该地区的地层主要有古近系地层(E)、白垩系地层(K)、侏罗系地层(J)、三叠系地层(T)、二叠系地层(P)、石炭系地层(C)、泥盆系地层(D)、志留系地层(S)。其中,古近系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垩系地层分布在东南部,侏罗地层主要分布
5、在正北部、东北角处及西部不明确断层所截,其余大面积地区都为石炭、二叠系地层。14S1:下志留统板岩,该时代地层分布在图区正南部,为香花岭褶皱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S2:中志留统板岩夹千枚岩,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正南部,为香花岭翼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S3:上志留统千枚岩,该时代地层分布于香花岭翼部,与上覆地层为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D2:中泥盆统石英砂岩、含砾砂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西南角的东山向斜的翼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D3:上泥盆统灰岩夹泥质灰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
6、区西部的东山向斜的翼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C1:下石炭统厚层灰岩,为滨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分布于图区东南部,东北部,中部及西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C2:中石炭统白云质灰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条带状分布。C3:上石炭统灰色纯灰岩,为滨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条带状分布。与侏罗地层角度不整合接触。P1:下二叠统灰白色灰岩,黑色灰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东南-西北向成条带状广泛分布于图区范围内,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P2:上二叠统粉砂岩夹煤层,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
7、地层沿东南-西北方向分布于图区的中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T1:下三叠统薄层灰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茶岭附近图区西北角,与上覆底层J1为角度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J1:下侏罗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中的中西部,正北部,和东北部。与上覆地层为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K:白垩统砾岩夹粗砂岩,为滨海或者湖相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分布于图区东南角;E:第三系红色砂砾岩,为滨—浅海或者湖相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该时期的沉积范围增大,导致与下伏岩层存在超覆现象。该地区发育有两种岩浆岩,
8、位于松桃以及大岭头周围的花岗岩和位于彦家西侧的辉绿岩墙。花岗岩:14分布于图区的东南角,在大岭头周围大面积分布,面积约为9k㎡,与围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该花岗岩体侵入P2—P1以及S1-S3地层及其所形成的褶皱构造,又由于它被花生地-马尾正断层所切穿,所以它的形成时期晚于褶皱形成时期而早于正断层的形成时期。辉绿岩墙:呈长条状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