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的未来:面向灾备资源共享的容灾云技术

容灾的未来:面向灾备资源共享的容灾云技术

ID:9851292

大小:23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2

容灾的未来:面向灾备资源共享的容灾云技术_第1页
容灾的未来:面向灾备资源共享的容灾云技术_第2页
容灾的未来:面向灾备资源共享的容灾云技术_第3页
容灾的未来:面向灾备资源共享的容灾云技术_第4页
容灾的未来:面向灾备资源共享的容灾云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容灾的未来:面向灾备资源共享的容灾云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容灾的未来:面向灾备资源共享的容灾云技术TheFutureofDisasterRecovery:DisasterRecoveryCloudthatOrientsDRResourceSharing徐亦达/XUYida余宏亮/YUHongliang(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研究所,北京100084)(LabofHighPerformanceComputing,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中图分类号:TN91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6868(2012)04-0000-00摘要:信息系统的容灾技术已成为当今信息化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

2、要基石。文章提出建设好容灾中心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就是如何让容灾代价和容灾效率达到统一,而这需要利用灾备资源共享的基本思路。文章指出容灾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彻底打破原有数据保护模式,发展面向灾备资源共享的容灾云技术体系。关键词:容灾;结构无关;容灾云Abstract:Disasterrecovery(DR)technologyhasbecomemoreandmoreimportantintheinformationsystemofoursociety.Inthispaper,wesuggestthatthekeychallengeinbuildingaDRcenterisbalancingc

3、ostwithefficiencyandresourcesharing.AfuturetrendofDRistousestructureirrelevanceDRtechnologytoformahierarchyofDRcloudtechnologies.Keywords:disasterrecovery;structureirrelevance;disasterrecoverycloud文章主要观点:●容灾建设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让容灾代价和容灾效率达到统一●容灾云技术是未来容灾技术的重要形态●面向灾备资源共享的基本思想是容灾云技术的核心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也越来

4、越依赖各式各样的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和服务。这些数据和相应的服务非常重要,但因为它们本质上依赖的是架设在物理计算机上层层的逻辑环境,所以也相当脆弱,不但要面临物理层面上的各种威胁,比如火灾、地震、电力故障等,还要抵御来自逻辑层面的各种侵害,比如人为操作失误、软件出错、黑客攻击等等[1-3]。一旦因此而发生数据丢失或长时间服务中断,则会给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带来巨大的损失[2-3]。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统计数字表明,1990—2000年,在发生过此类灾难的美国公司中,有55%当即倒闭;因数据无法恢复,剩下29%公司也在两年之内倒闭;最终生存下来的公司仅占16%。因此,容灾已经成为当今信

5、息化社会不可缺少的基础安全措施。另一方面,容灾市场的需求也在急剧扩张之中。由于容灾备份和恢复的最主要对象是存储的数据,全球数据存储量从2008年的366万兆亿字节逐年增长到2011年的855万兆亿字节。如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数据量则每5年就会扩大10倍,这对数据的容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市场情况来看,全球容灾市场早在2008年就已经达到39亿美元的规模,而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市场预测,2012—2013年,中国在容灾市场的总投入也将超过100亿元。中国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信息系统的容灾问题。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别在2003年8月、2004年9月、2005年4月连续下发了《

6、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重要信息系统灾难备份工作的通知》、《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体现了政府对容灾问题的重视和要求;2007年7月国家又正式出台灾备行业国家标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20988-2007),规定了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应遵循的基本要求[4]。信息系统的容灾对于各行各业的重要性,容灾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政府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所有已充分表明:信息系统容灾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1容灾的发展现状1.1容灾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容灾(DR)是在某种自然或人为灾难所导致的信息系统损坏后,为了重新

7、获得对数据、通信、作业空间以及其他业务流程的正常访问,以便重启和恢复关键业务的正常运行,需要完成的一系列步骤、过程和策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人们已经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容灾机制。针对这些不同的方法,我们一般用恢复点目标(RPO)和恢复时间目标(RTO)这两个基本指标来衡量容灾机制的特性。RPO关注的是如何增加生产系统的备份点密度,RTO则关注缩减生产系统的灾后恢复时间。偏重RPO的系统,生产系统备份间隔更短,可恢复的状态更多,可能丢失的数据更新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