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43773
大小:4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2
《华西口腔生物学口腔微生物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西《口腔生物学/口腔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七年制及研究生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生物学(OralBiology)/口腔微生物学(OralMicrobiology)课程号(代码):50300720(七年制)50301220(五年制)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目的:了解口腔常见微生物及其与口腔常见病龋病、牙周病、牙髓病、根尖周感染、粘膜病、颌面部感染的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及进行口腔感染性疾病细菌学病因机制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要求:掌握口腔微生物主要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致病机理。三.教学内容前言口腔微生物学是
2、现代口腔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口腔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开设口腔微生物学课程的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口腔微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与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龋病、牙周病、牙髓病、根尖周感染、粘膜病、颌面部感染有关的致病机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临床诊治及其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治疗研究奠定基础。口腔微生物学的讲授特点是以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为主线,介绍口腔微生物的组成分布及影响口腔微生物的各种生态因子;牙菌斑及与疾病相关的可疑致病菌的特点和致病性。主要内容包括:口腔生态系、牙菌斑、龋病微生物学、牙髓根尖周病微生物学、牙周病微生物学、粘膜病微生物学、颌面部感染的微生物学和口腔微生
3、物的分离鉴定技术。绪论[学时]2学时[要求]1.掌握口腔生态系的定义及组成;口腔正常微生物的定义及特性2.了解口腔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内容]1.口腔微生物学简介(历史及现状);2.口腔生态环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3.口腔正常微生物群的粘附、演替、分布及相互关系。口腔微生物种群[学时]2学时[要求]1.掌握口腔常见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2.了解口腔常见微生物种类。[内容]1.口腔常见微生物的种类;2.口腔细菌的分类特点;3.口腔优势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牙菌斑[学时]2学时[要求]1掌握牙菌斑的定义、结构、组成及分类;2.了解牙菌斑的形成、发育及物质代谢、防
4、治方法。[内容]1.牙菌斑的定义及分类;2.牙菌斑的结构与组成;3.牙菌斑的形成、发育及物质代谢;4.牙菌斑的致病性。龋病微生物学[学时]2学时[要求]掌握致龋菌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口腔主要致龋菌种及其致病机理。[内容]1.口腔链球菌与龋病;2.口腔乳杆菌与龋病;3.口腔放线菌与龋病;4.其它口腔细菌与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的微生物学[学时]2学时[要求]1.掌握牙髓、根尖周病的主要病原菌及细菌病因学特点;2.了解病原菌与牙髓、根尖周病临床症状的关系。[内容]1.牙髓、根尖周病的主要病原菌;2.牙髓、根尖周感染细菌的病因学特点及致病机理;3.病原菌与牙髓、根尖周病临床症状的关系。牙
5、周病微生物学[学时]2学时[要求]1.掌握牙周病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致病机制;2.了解龈沟的微生态学特点及各型牙周炎的病原菌特点。[内容]1.龈沟微生态学;2.牙周病的主要病原菌及致病机制;3.各型牙周炎的病原菌口腔粘膜病微生物学[学时]2学时[要求]1.掌握与口腔粘膜病相关的病毒和念珠菌的组成特点及致病性;2.了解与口腔粘膜病相关的其它微生物。[内容]1.与口腔粘膜病相关的病毒;2.与口腔粘膜病相关的念珠菌;3.与口腔粘膜病相关的细菌;4.与口腔粘膜病相关的螺旋体。颌面部感染的微生物学[学时]2学时[要求]1.了解颌面部感染的类型及细菌学特点;2.了解颌面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内
6、容]1.颌面外科感染的类型;2.颌面外科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名称:《口腔微生物学》作者:周学东肖晓蓉主编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12月五、主要参考资料1.《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学基础》1991刘天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口腔生态学》1999周学东胡涛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3.《口腔生物学》2002刘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六、成绩评定成绩评定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准占95%,平时成绩及实验课作为参考占5%,博士研究生增加与本课程相关的课题设计。口腔生物学/口腔微生物学课程名称:口腔生物学/口腔微生物学英文名称:OralBiolog
7、y(OralMicrobiolog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8000115800011750300720(七年制)50301220(五年制)本大纲主笔人:肖丽英、肖晓蓉面向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实验指导书名称:口腔微生物学(第三部分口腔微生物检测技术)编写单位:四川大学口腔医学院出版单位: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年主编:肖晓蓉、周学东一、课程学时学分(五、七年制相同)课程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总学分:2学分实验总学时:16学时实验总学分:1学分二、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是沟通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