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三惭者,依于自身及法生于尊贵增上(这是生惭耻心的前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讲记 11三惭者,依于自身及法生于尊贵增上(这是生惭耻心的前提,出于尊重自身和尊重教法的两种力量),由斯崇尚敬重贤善,羞耻过恶而不敢为,以为体性。别则对治无惭,通则息诸恶行以为业用。世间的语言很笼统,说到惭、愧是不怎么分的,其实,惭和愧是两种心所。“惭”的体性是以尊重自身或尊重教法的增上的力量,由此崇尚、敬重贤善的行为,羞耻过恶而不敢做。比如对杀、盗、淫等恶行,认为这是做卑鄙、可耻的事,基于这种观念,耻于造罪而不敢做,就是有惭耻心理。或者想:我是受了清净戒律的人,怎么能做这种破戒的事呢?我是已经发了
2、菩提心的人,有誓愿要利益一切众生,怎么能做伤害众生的事呢?……像这样以尊重自身的力量、以自己要做一个高尚之人的自尊心,会自然崇尚贤善的行为,会以造恶为耻,而不敢去做。或者想:我已经明白了法义,知道这样的心是烦恼,我怎么敢放纵呢?我已经知道做这种事是造生死的因,我怎么敢做呢?或者,我已经知道了包装自我、表现自我是像癌细胞一样的行为不能扩散,我怎么敢做呢?或者,我已经知道奢侈浪费是消自己的福报,大量的消福只会折尽自己的寿命,我怎么敢做呢?……像这样出于尊重教法的一股力量,心里崇尚如法的行为,以违背教法为耻,而不敢去做,就是
3、有惭耻的善心。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讲记 11惭心所有通、别两种作用:特别的作用,是以尊重自身和法而崇尚贤善行为的心理,能对治掉无有惭耻、敢做下劣行为的心理。共通的作用,是以耻于造恶的心理,就能约束住自己而不去造恶,这样各种恶行都会止息。四愧者,依于世间他人诃厌增上,轻拒暴恶,由此羞耻过罪而不敢为,以为体性。别则对治无愧,通亦息诸恶行,以为业用。“愧”的体性是依于世间人们的呵斥、唾弃这种舆论的力量,使得心里轻视和拒绝做暴恶的事,由此羞耻做罪恶的事而不敢做。“轻拒”这两个字各有它的状态,“轻”就是看不起造恶的行为,“拒”就
4、是拒绝做这种恶行。比如看不起吃喝玩乐、虚度光阴,心里拒绝这么做就叫“轻拒”。其它对于贪、嗔、痴、杀、盗、淫、欺名盗世、损人利己等等的恶行,有这种不推崇造恶、拒绝加入的心态,由此发生羞耻造恶而不敢做的心理,就是“有愧”。“依于世间他人诃厌增上”这一句是发生愧心的前提。“增上”就是作用力的意思。“诃厌”指被人指责、被人厌弃,那样就没有脸面做人,就很不光彩,得不到大众的支持。这个心理状态是指自己心里认为:我做这样的事,会被大家批评、唾弃,会遭到舆论的谴责,如果我这样去做,正人君子不会喜欢我,佛菩萨、护法神会呵斥我,这样我还有
5、什么脸面做人?由于害怕谴责、害怕失掉名誉,就不敢造恶。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讲记 11比如想:如果我这样做,父母会不喜欢我,师长会不喜欢我,所以我不能做。或者诸佛菩萨和护法神都不喜欢造恶的人,如果我做这样的事,肯定没办法成就,而且一定会堕落,这样特别害怕而不敢去做,就是有愧对人的心理。“愧”也有通、别两种作用:特别的作用,是能对治无愧。造恶不脸红、不羞耻,不害怕舆论的谴责,就叫“无愧”。有了愧的心理就会去掉无愧的心理。共通的作用,是指心里有愧就会停止做各种不好的行为。如果在做各种恶行时,毫无羞耻感,那就什么都敢做,会变得
6、比禽兽还不如。五无贪者,于三有及三有资具无所染著,而为体性。别则对治贪著,通则能作众善,以为业用。五、无贪,它的体性是对三有的果以及三有的资具或因,无所染著。所以“无贪”这个善心的范围很广,一般说的“不贪财”只是其中的一个。无贪的善心包括对欲有、色有、无色有的任何一种果心里不染著,对于欲有、色有、无色有的任何一种因心里不染著。总之,无论三界哪一种因或者果,心里对它不染著,就是有一份无贪的善心。比较低的无贪,是对色、声、香、味、触五种欲尘不生染著。更高的无贪,是指不但不贪五欲,连有漏的色界定等也不贪。能够这样无贪、离欲,
7、就很清净。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讲记 11这里要检讨自己有没有无贪的善心。如果在面对惹人心醉的五欲时,心里非常贪婪,马上就染著在上面,那就是没有无贪的善心。可以一项一项地检查,比如对饮食、对衣服、对房子、对车子、对电器、对名誉、地位、权力、男女等,自己的心会不会染著在上面?心里要没有染著,就是有无贪的善心。比如:对一种电视娱乐节目,是不是心染著在上面?对一些零食、好吃的美味,是不是心染著在上面?……对这些心里无所染著,才是无贪的善心。这还是很低等的,进一步,对色界、无色界的果位和它的因——四禅八定等,心里没有染著,那就是
8、上品的无贪。无贪的善心也有通、别两种作用:“别”是能对治贪著,“通”是能积极地做很多善法。心耽著在名利上,什么样的五欲享受都贪得无厌地追求,那就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善法。一个人太追求享受,欲望太重,整个心思都贪著在五欲上,就很难发起善心和善行,因为贪欲是完全自私的心理,一心想着这个好东西要占为己有,心思都放在享受上,没有不惜劳苦、利益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