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

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

ID:9819440

大小:3.10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10

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_第1页
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_第2页
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_第3页
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_第4页
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_第5页
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_第6页
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_第7页
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_第8页
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_第9页
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_第10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籍纸本装帧演进考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專題論述中國古籍紙本裝幀演進考述盧錦堂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提要】紙,此一載體的發明,使中國古籍流通及傳統文化宣揚,變得相當便利,亦因而助長與其他文化密切接觸。在這紙本發展過程中,基於閱讀容易、攜帶輕便、保持耐久、品相美觀等需求,逐漸出現各種裝幀形式。古人對文化傳播的講究與用心可見一斑。本文主要就所知見,大抵按照出現先後,分別論述卷軸裝、葉子(貝葉式、幅葉式)、經折裝、旋風裝(說法不一。其後或演變為更講究的龍鱗裝)、黏葉裝、縫繢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諸種紙本裝幀式樣。除嘗試釐清昔日某些有關解釋之外,尤其要強調紙本裝幀若干地方,非僅受了固有簡冊、帛書影響,外來佛教典籍

2、的特殊形式應也起到一定作用,間或涉及古籍版式。關鍵詞:古籍;裝幀;中國圖書史;佛教文化;文化交流導言竹、木等。不過,像以龜甲或獸骨為質料的甲骨文、以青銅器為質料的金文、以石材為質料的石鼓和刻《淮南子.本經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石、以玉片為質料的侯馬盟書、以木片為質料的版而天雨粟,鬼夜哭。」鬼神似乎喜見人類創造文字牘等,內容較簡短,且多屬紀念或紀錄的性質,主的同時,文明即也躍進一大步,但又暗憂人們從此要在於為後人保存著研究古史的原始材料,這類文知識增長,愈來愈想當自己的主人,有著更多自己字記載目的並非傳播知識,提供學習。所以,就本的想法。在文字被創造後,無論簡短文句,或長篇文討論對象

3、「古籍紙本」溯源而言,學者多認為正巨著的出現,人類不僅可藉以記載所聞、所見、所式書籍最早應算以竹或木為質料的簡冊,及以縑帛思、所感,重要是還能宣揚於異地,流傳至後代;為質料的帛書,都在紙本圖書出現之前。圖書進入影響深遠,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當係我們祖先這紙本階段,是圖書史研究重點,其中裝幀的演進過一切記載原來利用了哪些質料,質料的選擇無疑對程,亦不失為一探討課題。本文旨在考述中國古籍文字記載能否明白表示並長久保持,密切相關。就紙本裝幀演進,首先試對簡冊和帛書略作介紹,並現時發現,以中國為例,早期的文字記載所用材說明其中若干可能為紙本所繼續保留的特色。質,大抵包括龜甲、獸骨、青銅器、石材

4、、玉片、48佛教圖書館館刊第49期98年6月專題論述一、簡冊(圖一)六朝而盛行於唐宋的書式,漢以前並非這樣子。「簡」是指一枚一枚狹長的竹木片條,把若(註6)干枚簡依其中文字內容順序編連起來就稱為「冊」二、帛書(圖二)(策)。從發掘出土的古簡來看,西北地區因為帛是絲織品的總名,也有稱為縑、素或繒的,少竹,故多用木;木簡大抵取材自松、柳等吸墨本來供作裁製衣物,因帛上可以使墨,於是也用的木料。每枚簡上少則數字,多則八十字,而平來寫書。按《漢書.食貨志》載:「布帛廣二尺均約三十字。(註1)書寫時,通常左手持簡,右二寸為幅,長四丈為匹。」寫書時,看字數多寡,手執毛筆。簡是狹長形的,自然豎持,並順

5、著竹木紋理向下直寫。(註2)寫完一簡,用左手放置圖一:簡冊在案上左前方,待第二枚簡文寫完,順手置於前一枚簡的左邊,如此類推。最後將並列的各簡按序編連成冊,造成從上而下,從右而左的閱讀習慣。至於編連方法,一般用韋皮或麻繩,王室用有顏色的絲繩,在簡冊的上下端各編一道,但遇大冊時,也有用到三道、四道,甚至多到五道的。(註3)要收藏起來時,以最末尾一簡為軸,將有字一面向內捲即可。據文獻可知,有些簡牘文書是盛於以織物製成的書囊裡;據出土實物,則知又會裝在竹笥中。(註4)圖二:帛書此外,有所謂贅簡和標簡,或以為此可表示簡冊已有一定的裝幀結構。(註5)為保護正文不致受損,在正文的開頭往往加上兩根不寫

6、字的簡,類似後來古籍紙本護葉,稱作贅簡。由於簡冊捲起收藏,有字一面在內,如前所述,為檢查方便,即在第二枚簡背面寫篇題,第一枚簡背面寫篇次。如此,簡冊捲起來後,篇題和篇次露在外面,從右往左讀,就成為「某某(篇)第幾」,這像是古籍紙本的書皮。古籍每篇初但標篇題,卻罕有標書名的,因為各篇卷本可單行,學者如葉德輝,說漢人注本六經,都是小題(篇名)在上,大題(書名)在下,昌師彼得以為此實源於佛教圖書館館刊第49期98年6月49專題論述隨意裁截。一塊帛寫畢,可用另一塊帛續寫,然在東漢和帝元興元年(105)發明的。不過,同時後黏起來。(註7)學者大抵以為中國製書用材,代的許慎在所撰《說文》中解說:「

7、紙,絮一苫互有交叉,以簡冊和帛書為例:簡冊最早開始,也。」古人於水中漂繫蠶繭製作絲棉時,也許殘結束於公元3或4世紀;帛書始於公元前7或6餘的廢絲纖維偶而匯集蓆面,晾乾後,形成薄薄世紀,止於公元5或6世紀,二者共存約1000年。一層,誘發出造紙的靈感。可見原始的紙是絲製(註8)在簡冊盛行的同時,之所以出現帛書,大品,幅面窄小,兼且產量不多,價格昂貴,自然概是簡冊過於笨重,攜帶不便,且又佔空間,不無法普遍。當原料擴大到生麻和樹皮等純植物纖易收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