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兼答金英淑女士

评《〈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兼答金英淑女士

ID:9804865

大小:3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10

评《〈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兼答金英淑女士_第1页
评《〈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兼答金英淑女士_第2页
评《〈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兼答金英淑女士_第3页
评《〈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兼答金英淑女士_第4页
评《〈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兼答金英淑女士_第5页
资源描述:

《评《〈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兼答金英淑女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评《〈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兼答金英淑女士评《<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兼答金英淑女士磐黄仕忠韩国学者金英淑女士的新着《(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于2003年6月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这是《琵琶记》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按古本,通行本,选本三个系统,分专题讨论《琵琶记》版本流变情况,综合已有之成果而作系统阐述,文字流畅,叙述清晰,颇具条理,间有发明.出自一位外国学者之手,尤为难能可贵.承蒙不弃,金女士在书中多有引用并肯定拙着《<琵琶记)研究》①之处,同时也对拙着提出不同意见.今试述此书的主要贡献与存在问题,一并作答,以求正

2、于金女士及方家.此书凡四章.首章导论部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琵琶记》版本流变研究的意义,并简列了前人对《琵琶记》版本研究的成果,论述了全书的总体构想,即以前人的分类为基础,将《琵琶记》版本分为两大系统:古本系统和通行本系统;后者又进一步分为通行阅读本和演出本(主要是选本);又总述现存版本情况,列明清全本传本42种;戏曲选集29种.正文三章,主要以此为线索展开讨论.第二章,论述《琵琶记》古本系统,对今存古本系统的传本,都作了讨论.首先讨论清陆贻典抄本,从四个方面分析说明陆钞本为现存版本中最接近高则诚原作的本子.同时,对陆氏跋语中"信未经后人改

3、窜"的问题,提出异议,列举陆钞本中存在若干受时本影响的①广东高教出版社1996年版.51痕迹,说明陆抄本或多或少地经过明人改动,因而不能过于简单地视为"原本".其次讨论明刊巾箱本,认为它是从南戏《琵琶记》过渡到传奇《琵琶记》过程当中的一个初期版本,"与陆抄本很可能是来自同一个底本或者同类版本"(P37).巾箱本与陆抄本"间异",是因为巾箱本刊刻时间比陆抄本的底本晚一些,更多受到时本的影响.并举例说明.按:这两个版本署"斯干轩订正(或"校正")",故有学者将其归为斯干轩校正本系统,其出自一源,自无疑问.两者同刻于苏州而巾箱本晚出,故巾箱本据陆

4、抄本的底本为据而略作改删的可能性更大.巾箱本在20世纪初为学者注意时,陆抄本尚未现世,黄丕烈在嘉庆间所作跋有"此刻楮墨古雅,疑是元刻"之语,暖红室刊本《琵琶记》所附梅溪钓徒之《(琵琶记)札记》,即据此本校录,号为"元本";后董康据巾箱本影印,亦以"元本"为号召,又于卷首影印凌刻本之图以冒充原物而不加说明,后经郑振铎揭穿①.郑振铎在继志斋刊本《琵琶记》跋中说,巾箱本"实亦嘉靖间刊本,非元本也"②.陆抄本的底本当出于弘治前后③,远早于巾箱本的刊印.金女士谓巾箱本较之陆抄本受明人更多改动,此说甚是;但第39__41页所举巾箱本与凌刻本相同而与陆抄

5、本相异的例证,谓:"巾箱本明显保留了旧本的原貌.从这一点来看,巾箱本在翻刻时一定参考了另外一个古本来校勘的","这个古本可能与凌漾初参①参郑振铎《元刊本(?)琵琶记》一文,载《中国文学研究》第753—754页,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②参《西谛书话》第343—344页《重刊河间长君校本琵琶记》条,三联书店1983年版.拙着《(琵琶记)研究》第173页谓"郑振铎,赵景深考其为嘉靖间苏州坊刻本",但未详注出处,实不符合规范;又致金女士于第37页引拙说而未能覆按,谨表歉意.又,拙着谓赵景深亦同此说,当误;赵景深先生在《元明南戏考略?蔡伯喈琵琶记》

6、一文中说:"总之,巾箱本是'元刊'的话,我们不妨相信."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新1版第53页.③参拙着《(琵琶记)研究》第171页;此说亦为金女士认可,见此书第28页引录.52考的是同一个类型的版本",则可商榷.因为巾箱本晚出,刊印时又略有改动,这与明人刻书喜改旧传戏曲原文的风气有关,未必另有所据;而凌漾初本与之相同,恰恰是因为约迟半个世纪刊行的凌刻本参考了此本之故.事实上,金女士后文讨论凌刻本时,已经认为凌刻本可能出自巾箱本或其同类刊本.再次,讨论嘉靖抄本《蔡伯皆(喈)》,认为,嘉靖抄本的价值在于可以藉以窥见嘉靖时期舞台演出的面貌,了

7、解当时艺人及观众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可以通过与陆抄本的比较,了解明中期以前《琵琶记》全本与演出本的关系;可以借此了解通行本成型之前版本流变的线索.凡此,均为平实之论.对于《风月锦囊》节选本的讨论,亦是要言不烦.本章最后讨论了凌漾初刻本.凌氏刻本以往未见学者作专文讨论,书中所论,创获较多.金女士先是举例证明凌刻本底本"无疑是属于古本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元代旧本的面貌"(P75),亦即证明了以往学者将此本归于古本系统的合理性.又与巾箱本相比较,证明两者"有一定的血缘的关系"(fy777);但两者不尽相同,说明其来源虽同,但受时本的影响情况却不

8、一样;其底本很可能来自巾箱本或与巾箱本同类的版本.其底本产生时间大约在嘉靖末年到万历以前之间.凌刻本的价值还在于,它是古本系统中惟一有批注说明编刻者当时看到的古本《琵琶记》与时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