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说课稿

《论语十则》说课稿

ID:9802955

大小:178.0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0

《论语十则》说课稿_第1页
《论语十则》说课稿_第2页
《论语十则》说课稿_第3页
《论语十则》说课稿_第4页
《论语十则》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十则》说课稿林晓婉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课文内容和地位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学生接触古代经典文化的开始,因此教师肩负着使学生学习并热爱古典文化的使命。本单元延续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属于短章文言文,着重叙述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可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

2、难度。《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它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2、教学目标结合上述的本文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知识前后的相互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

3、目标,分别是:(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a朗读品析,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b合作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将所学内容联系自身实际,反思自我言行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b体会传统文化的蕴味,激发学生对民族经典文化的热爱3、重点难点新教材凸现人与社会的道德信念和人与自我的修身养性,注重整体感知经典作品的丰厚义道,强化自我心灵深人细微体验。在联系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团队合作、协

4、助精神和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我将第二第三个目标视为本课的重点。因为初中生刚接触古代经典文化,学生还难以从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中体会精深的文化内涵,因此我将第三个目标视为本课的难点。为了体现我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设想。二说教学设想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本文的教学,一般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喜欢将文本肢解,拆解成许多知识点,只重视对字词的解释、归纳、识记,忽视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与情感熏陶,学生所得的是一地鸡毛式的知识碎片;或是一味地傻读傻背,缺乏对文本的有效品读与生动体验,使本来难懂的文言文愈发变得面目可憎,加之文本中真正

5、蕴涵的情感与思想缺席,很多学生不喜欢文言文。为了让学生走近文言文,并喜爱文言文,我以学生的情感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趣中学,学中思。在第一课时重在完成我的第一个教学目标,设计教案前,我设想的效果是让学生觉得孔子是一个可亲近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人,当时脑海中出现了“与君初相识,犹为故人归”的诗句,这正是我追求的感觉。因此产生了灵感,用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与君初相识,清音负雅志,倾身听愫语,余弦窥趣意,再忆故人归,抚琴以惜会。以君子之间从浅水之交到惺惺相惜的友谊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渐渐走进孔子的世界,走进论语的世界,与孔子交朋友。第二课时是

6、教学重点所在,旨在启发学生多维思考,发展个性。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文章,品味字句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我将《论语十则》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辩证的学习理念融入我的课堂,以“读”字贯穿我的课堂,设计出“建构性品读,读出韵味——体验性释读,读出哲思——批判性解读,读出质疑——共享性研读,读出个性”这条线索。这个课时所设置的问题多为开放性题目,没有唯一的答案,意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了让我的课堂更具丰富多样性,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三说教学方法1、品读法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要通过反复地朗读品析,从语言的气势、韵味、节奏、停顿中

7、,引领学生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使体验更加细腻,使感知更加深刻,最终促进知、情、义的和谐发展。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运用了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第二课时更是围绕了“读”字展开,在读中品出深层的人文底蕴。2、体验法即站在今天的角度,重新审视文本。学习文言文是为了多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让学生熏陶的同时必须与学生一起探讨明确:即使是古代先哲、优秀诗人,他们所创造的对当时乃至后世极具影响的一些文化意象,由于时代的进步,需要加以补充与更新。鼓励、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寻找新的解读途径,给许

8、多解释赋予新的生活内涵,复活文本,完成知识与情感,甚至是文化意义上的重新建构。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