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800657
大小:64.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5-10
《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南交通大学关于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举措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本科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学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施行)》等宏观精神的指引下,按照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2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的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目标和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现状,提出如下具体举措。1、总体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根据社会、
2、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以“目标导向育人”、“规范引领育人”、“科教融合育人”和“校企协同育人”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紧密围绕“一个体系、两条主线、三个支撑、四项保障”的工作思路,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灵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为纲领,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等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和教学管理为保障,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2、工作要求18全校各单位要围绕提高质量的根本目标,以四个度(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
3、保障度,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的有效度,学生、教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为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主要出发点,在总结思考自身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有宏观思路指引,有具体举措支撑”的工作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一、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3、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坚持质量第一,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以提高质量为出发点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人才培养为中
4、心;建立校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召开本科教育专题会议制度;各学院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本科教学检查或专题研讨会,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4、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社会、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学校继续依托茅以升学院和詹天佑学院,完善和推广两个体系、五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学院从自身现状、凝练特色和所在行业发展趋势出发,改革或完善本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本科和研究生18贯通式的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2013级
5、开始组建试点班;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为龙头,建设校企联合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通过本科双学位、4+1双学位、第二学士学位和辅修二专业等手段,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师互聘、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方式,探索与国内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模式。5、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支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成立校、院两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委员会”,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组”;开展广泛调查和比较研究,明确需求、找准现有问题和借鉴先进经验;学校组织制
6、定《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性意见》;数学类、物理类、英语类、思政类、计算机基础类、力学类等公共基础课程制定课程改革及课程设置方案;各学院具体组织所属专业分析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学术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知识能力矩阵,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二、打造两条主线(一)理论教学6、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根据培养目标、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对课程进行分类,根据每类课程的不同要求和特点,18以及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具体要求,并开展课程建设。开展通识课程建设,拓宽我校通识课程的覆盖面,逐步搭建并完善基于模块式分类、必修和选修交叉
7、的通识课程群,支撑学生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开展公共基础把关课程建设,重点建设数学、外语、物理、思政、力学、计算机等覆盖面宽、受众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提高公共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开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在重点专业建设期满时,使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现国际化,课程教案全部上网,成为高质量的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开展新生研讨课建设,要求各专业应由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知名教授等为新生开设研讨课,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开展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相关精神为指导,建设校级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打造课程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平台;开展
8、“名师名课进交大”工程,在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空白或薄弱领域,探索聘请校外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