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应该存在吗

国有企业应该存在吗

ID:9786653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9

国有企业应该存在吗_第1页
国有企业应该存在吗_第2页
国有企业应该存在吗_第3页
国有企业应该存在吗_第4页
国有企业应该存在吗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应该存在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有企业应该存在吗  【摘要】截至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数量为1085.72万户,注册资本31.1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1万亿,而归属于国资委的中央企业数量为120家,资产总额31.2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每年3月全国的“两会”,国有企业改革这个经济话题始终是一个极醒目的热点。任志强甚至提出“国民共进根本不可能,国有企业根本不应该存在”。那么,国有企业应该存在吗?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制存在  一、国有企业的发展  (1)国有企业定义。国有企业,或称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具有一定的行政性。其作为一种生

2、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目的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2)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1949年以前,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其高级官吏通过各种方式形成了庞大的、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的国家资本和官僚私人资本,为建立强大的可以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经济奠定了基础。新中国建立后,处于领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得到优先发展。1953年以后,中国开始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底,在城市以“公私合营”的方式基本上将私营工商业转变为国营企业。到1978年,仅国营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

3、比重就达到79%.不仅如此,在国营企业之外,也不存在与国营企业竞争的经济成分,农村经济“政社合一”处于政府的控制之下,城市中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也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在1949年底至1978年的29年里,国有经济承担了中国工业化的主要任务。  (3)中国国有企业的历史贡献。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近30年里里,国营企业为中国实施赶超型工业化和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国营企业的发展为突破贫困陷阱,克服“低收入导致低储蓄--低投入--低生产率--低收入”的“贫困循环”做出重要贡献。第二,加快了中国工业

4、化的步伐,基本改变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重工业基础薄弱的不合理状态,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改变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产业布局极不合理状态。旧中国大部分近代工业是由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控制和经营的,这使得我国工业基础沿海与内地悬殊较大,大部分的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二、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制  (1)中国国有企业改制的发生。1977年前后,传统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内涵的固有矛盾尖锐化,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1957年以后,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逐渐下降,财政困难加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一五”时期为11.

5、0%,“二五”时期为0.2%,1963―1965年间为14.7%,“三五”时期为“7.0%,“四五”时期为4.2%。1974―1977年间,中国陷入了继“大跃进”时期以后又一个财政困难时期,财政困难到“文革”其结束后的1977年已经到极点。1978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领导经济工作的邓小平、李先念等在总结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对传统国有企业体制模式弊端以及解决办法的认识逐渐深化,明确了放权让利的改革思路。  (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1978―1998年间,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

6、。即1979―1982年扩大企业自主权;1983―1986年实施利改税;1987―1991年推广承包制:1992―1998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对国家与企业之间在权利分配关系上的调整。这是因为在1978―1998年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与国家财政能力约束的矛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且成为更广泛的政府权利与企业权利之间的矛盾。国家新的财政收入基础尚未形成单纯的放权让利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而由于国家对企业的直接控制有所松动,但指导、调节、监督等措施没有相应加强,又使企业自筹资金项目与国家宏观投资计划产生矛

7、盾。  三、国有企业的现状  截至2012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数量为1085.72万户,注册资本31.1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0.1万亿,而归属于国资委的中央企业数量为120家,资产总额31.2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中央队”呈现出“以一敌十万”的强悍实力。然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对国有经济模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由于可以取得垄断性的利润,国企不需要不断创新来满足消费者,没有了这样的压力,国企无意中剥夺了在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机制。”民众也普遍给国有企业贴上了标签“低效率”、“靠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

8、润”。这些与国企本身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体制混乱。现在许多国有企业下设许多分支机构却又缺乏对这些不同机构、公司管理方式的系统思考,没有理顺相互间的关系,而这些机构设立起来以后,就出现了各机构领导相互兼任不同职务的混乱局面;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企业负责人最关键。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其权责不明,管理松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