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86207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9
《即时通讯的产业分析-马化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即时通讯的产业分析文:马化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今天腾讯将在这里举行七年来第一次的QQ产品发布会,发布腾讯QQ2005正式版!虽然互联网行业创新不断,但此时此刻我还是非常的激动和兴奋,因为QQ2005正式版不仅是腾讯数百名研发人员历时一年,经过四个beta版本不断完善,获得了百余项的研发专利成果的心血结晶;更是因为在这个版本中还包含着腾讯对于即时通讯产业方向的思考和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一、即时通讯的产业分析作为互联网最有前景的应用之一,即时通讯在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根据艾瑞的调查数据显示,短短四年间,中国即时通讯
2、用户已经从2002年的4025万用户,发展到了2005年的8267万用户,增长率超过了100%。爆炸性的用户增长印证了即时通讯产业的不断成熟。在我们看来,从1996年至今,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经了三波浪潮:即时通讯的第一波,主要以1996年年底,4个以色列人编写的ICQ为代表,这就是即时通讯产品的雏形。最初的即时通讯产品仅限于文字的沟通,而即时通讯产业在这个阶段也基本属于技术培育期。即时通讯的第二波,属于基础产品应用期,主要由美国开始蔓延全世界;2000年前后,全球范围内的IM普及已经展开,在美国,AOL收购ICQ,微软推出MSN,雅虎推出Mes
3、senger。不同从业者的加入极大的推动了IM产品在应用层面的发展,逐渐地,用户的交流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文字沟通,他们需要直观表达丰富的感情,以及传递声音和图像。针对用户的需求变化,IM产品新增了表情设计,再到后来,IM实现了语音和视频交流,增值功能和服务也越来越多。IM在这个阶段得到了高速的成长。在经过前9年的技术培育期、基础产品应用期之后,现如今的即时通讯工具,不仅更加丰富了自身的交流形式和开发出更多的新应用,同时也正在整合各种已有的通信方式,如Email、短信等,逐渐使自身成为一个全方位的网上即时交流平台,一个以用户体验为显著特征的崭新
4、阶段——即时通讯社区文化正在成为现实。我们认为,即时通讯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将进入由中国领导的即时通讯全面社会化的阶段。首先,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随着移动和互联越来越深入的走进生活,人们渴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将尽可能多的通讯工具融合在互联网同一个沟通环境下是一种主流趋势。人们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网上或网下的沟通,而是希望通过跨平台、多终端的通讯技术来实现一种集声音、文字、图像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通讯服务,即时通讯将担负起这种重要责任。其次,在中国,即时通讯社区文化的特点将尤为显著。在用户的绝对数量上,中国势必将成为即时通讯用户最多的国家;而中国的即时通讯
5、应用目前已经领先世界,以腾讯QQ为代表的很多即时通讯产品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沟通工具,而是一个信息资讯、交流互动、休闲娱乐的平台,语音、视频、音乐点播、网络游戏、在线交易、bbs、blog、信息共享等新的应用都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开展,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各位来宾,我们可以自豪的断言,中国网民已走在即时通讯应用的时代尖端,一个新的即时通讯时代会由中国带动,而中国的即时通讯社区将在短时间内会发展成全世界最大的单一文化社区。二、即时通讯的趋势判断对应即时通讯的这个发展阶段,即时通讯产品不论在基础应用方面,还是产品扩展应用方面都将有
6、质的飞跃,通过多年来对于用户需求的判研和分析,我们认为即时通讯在未来将呈现六大应用趋势。首先是即时通讯的应用将更加的丰富化;最近几年,可以清楚的感觉到,随着即时通讯工具本身应用越来越丰富,用户对即时通讯聊天之外的娱乐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更加丰富化的娱乐应用已经成为即时通讯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为了满足用户日益旺盛的娱乐应用需求,许多即时通讯服务提供商都在不断的开发基于即时通讯平台的丰富化应用,例如:虚拟形象、魔法表情以及虚拟宠物等新的应用层出不穷。其次是即时通讯将更加汇聚人气,体现社区化和互动性;分析显示,即时通讯之所以在近几年发展迅猛,除了其本
7、身的功能强大之外,互联网用户迅速汇聚的人气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据CNNIC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即时通信服务正和电子邮件、搜索引擎、上网浏览资讯等网络应用一样最大化的融入到了网民的日常生活中。人气汇聚所带来的就是社区化和互动性。据有关专家预测,在线生活在未来两三年内将成为互联网应用的热点,网络用户可以在网上进行买房,买车,养宠物等等与真实生活相似的网络生活。同时,一个纯粹的通讯工具,正在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一个丰富的个人空间,这里面不仅有可以聊天的朋友,还有游戏、新
8、闻、社区、日记本等等。互联网企业在网络上开办校友录,开创社区,为网络用户提供日记撰写的平台,让用户建立自己的blog,正是为了满足这些网络用户对在线生活的需求。第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