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

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

ID:9782704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9

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_第1页
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_第2页
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_第3页
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_第4页
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西汉中后期冬小麦在关中的推广[提要]在农业发展史上,任何农作物的推广与普及,都离不开适合该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但同时也需要技术与社会条件的推动。西汉中后期冬小麦之所以能在关中地区获得推广,不仅仅因为其具有高产、旱作的特性,还在于它适应了当时关中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防旱保墒技术的完善对其推广过程中技术问题的解决。[关键词]冬小麦关中氾胜之冬小麦是一种越冬作物,在汉代称宿麦。宿麦的种植在关中起源很早,陕西武功赵家来龙山文化房址中的小麦秆,是我国迄今最早的栽培小麦作物遗痕,这不仅是关中地区,也是黄河

2、流域的首次发现。《逸周书·尝麦解》“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于宗庙,乃尝麦于太祖”,这里麦四月成熟,更是种植宿麦的确证。但从二宿麦的种植,说明人们开始利用原先休闲一大段时间中浪费的太阳能,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粮食需求的增加。宿麦生育期长,在240—260天左右,干物质积累时间长,产量一般比粟高。据《氾胜之书》记载,采用区种法种麦,“至五月收,区一亩,得百石以上,十亩得千石以上”;区种粟,上农夫区,“亩收百斛”,中农夫区,亩“收粟五十一石”,下农夫区,亩“收二十八石”;区种豆,“一亩中十六石”⑤。宿麦的

3、产量高于上等田中粟的产量,是中等田粟产量的两倍,下等田粟产量的近四倍,更远远高于豆的产量。虽然《氾胜之书》对采用区种法的作物产量有夸大之处,但此比例却反映麦在当时也是一种高产作物。宿麦高产的特征,适应了解决西汉晚期关中地区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的需要,这是西汉中后期宿麦推广在关中受到重视的社会条件。而宿麦之所以能战胜稻、菽等其它作物,真正对关中粮食生产结构产生决定性影响,取得与粟同等重要的地位,则在于其较其它作物更适应关中较为干旱的自然环境及夏收的特性。——————————————①葛剑雄:《西

4、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5页。②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60—161页。③《盐铁论·园池篇》。④战国时期发明的石转磨在汉代得到推广,使小麦可以加工成面粉,改善了小麦的食用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宿麦种植的推广。⑤万国鼎:《氾胜之书辑释》,农业出版社,1980年,第114页、68—71页、132页。其实由于以粟为主的粮食生产结构产量太低,西汉中期关中稻、豆的种植面积较前都已有所扩展。《汉书·东方朔传》记武帝在南山下游猎时曾“驰骛禾稼稻秔之地”

5、,丰镐之间“有秔稻梨栗桑麻竹箭之饶”;《汉书·沟洫志》记武帝为鼓励关中兴修水利,曾令“内史稻田租挈重,不与郡同,其议减”。说明当时关中水源较多的渭南一带及水利工程覆盖区,高产作物稻的种植范围不小。《汉书·昭帝纪》元凤元年诏书中还提到“故稻田使者燕仓”,如淳注曰“特为稻田置使者,假与民收其税人也”。而故稻田使者燕仓能够发现上官桀等谋反,说明其管辖范围应在长安或附近,专门官吏的设置也反映了水稻在关中农业中的地位。大豆在西汉中后期受到重视,则是因其保岁易为,且对种植时限要求不严格,可以预防可能出现的饥

6、荒。陕西咸阳茂陵西汉中期空心砖墓出土釉陶仓中有豆的外壳,陶仓顶部有墨书题记“大豆一京”等,王子今先生认为可以看作当时关中推广大豆种植的文物证明①。但稻毕竟是水田作物,对水份和热量要求颇高,在关中的种植必须借助于农田水利,自然条件的限制决定了难以在关中普及。同样“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其耗水系数一般春大豆为1000—1400,夏大豆为1400—2200,整个生育期田间的耗水量(蒸腾量+蒸发量)为133—140吨/667平方米左右”②。而且大豆不宜做常年主食,《礼记·檀弓下》谓“啜菽饮水”为尽孝,战

7、国时期豆粥、豆饭、藿羹只是贫穷人民赖以维持日常生活的食品,自西汉起大豆便逐渐向加工为副食品的方向发展。与其它作物相较,宿麦在关中的推广具有无与比拟的优势。不同于稻,宿麦是一种旱作作物,对于关中的自然环境有着更好的适应性。而且据《氾胜之书》记载,宿麦“夏至后七十日”种,芒种前后就可以收获。宿麦的种植不仅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避免与别的作物争地。对于以种粟为主的地区,还有“接绝继乏”之功,能消除春夏之交粮食供应的青黄不接现象,并在很大程度上合理地解决关中农业劳动力季节性剩余问题。董仲舒生于西汉

8、中期以前宿麦种植的主要区域关东,深知宿麦高产、旱作、夏收的特征,在扩充民食、接绝继乏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曾写道“天愍州华之间,故生宿麦,中岁而熟之”,故而在关中地区面临粮食需求的压力时力主推广宿麦。不过,宿麦虽然是一种旱作作物,但需水量(蒸腾系数)平均540,却显著高于一些公认的抗旱作物,比起粟来要翻一番,在禾谷类作物中对水的有效利用率是最低的。《汉书·天文志》河平元年“旱,伤麦”;《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五年“久旱伤麦,秋种未下”;《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八年“自春以来,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