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82500
大小:3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9
《一名厌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名厌学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郧县谭山镇初级中学:李贵勇摘要:本文从一名七年级学生因不良的家庭教育及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而产生厌学后转化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进行分析和研究,摸清了原因,提出了改变学生学习的建议,制定了辅导方案,消除了厌学的心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效果显著。关键词:厌学辅导改变一、一般资料李某,男,十三周岁,七年级学生,家中独生子女,没有重大疾病史。父亲开了一家药店,比较繁忙,母亲主要操持家务和管理孩子学习。家境较好,家庭关系和睦。李某小学六年虽成绩不十分突出,也一直处
2、于班级中上等水平。为人和善,乐于助人,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但一到初中学习成绩不是太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时和其他同学小声说话……考试成绩有时好了考70分,有时不及格。二、主诉和个人陈述我在小学时,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可一进初中的大门不久,周围一切变得很陌生,终于摆脱了父母的视野,上课变得很随意,脑中经常显现邻居家哥哥从小外出打工回家后的时髦打扮,堂姐寒窗十几年,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而外出打工的满脸无奈。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拿起书就犯困。可父母、老师对我的期望很高,管的很严,希
3、望我取得优异成绩,此时,父亲没有因为工作忙而忽略我,反而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很关心,母亲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样我感觉对不起他们,我总是在想如何将分数考得更高些,因此我每天强迫自己学习,可一拿起书就想睡觉,成绩直线下降,甚至不想面对课堂和老师,不想走进教室。我该怎么办,我还不如退学算了,坐在教室里太痛苦了。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李某开学后不久,确实上课经常走神,目光呆滞。作业越来越不认真,走路没精打采,经常最后一个进教室,上课紧张不敢抬头。近两次的月考成绩不太理想,批评他两句,他若无其事。据家人、老师及同学
4、反映,辅导员了解到:李某开学后不久,上课经常做小动作,照抄别人的作业,成绩一次比一次差。父母给他的压力很大,他反而更厌烦学习,经常对同桌讲学习没用,有破罐子破摔的态势。可父母老师对他的期望又很大,他很苦恼,找到了心理健康辅导员,诉说了一切。 四、评估与诊断1、评估:厌学倾向 依据:(1)不良认知:读书无用,羡慕邻居家哥哥从小外出打工回家后的时髦打扮,看到堂姐努力读书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的满脸无奈而心寒。(2)情绪不稳定:上课紧张不敢抬头,批评他两句,他若无其事,但又很苦恼。(3)父母给他的压力很大,
5、他反而更厌烦学习,(4)上课经常目光呆滞,一拿起书就犯困。(5)成绩直线下降,甚至不想面对课堂和老师,不想走进教室,想退学。2、诊断: 李某原来成绩较好,换了新环境后,摆脱了父母的监管,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形成了厌学。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求助者的协商,确定如下辅导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使他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他的意志力,耐挫力,自信心,使他自己建立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心态,健全良好的心理品质。最终目标与长远
6、目标:有自尊心、自信心。会学习、爱学习,成绩节节上升。六、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的制定。1、方法与原理:调查了解,摸清原因,培养兴趣,建立自信。求助者的表现为:原来成绩较好,只是近期换了新环境后,摆脱了父母的监管,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根据上述分析和求助者的实际情况采用“调查了解,摸清原因,培养兴趣,建立自信”法比较合适。2、双方权利和义务。(一)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①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心理健康辅导员。②对心理健康辅
7、导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心理健康辅导员。③对心理健康辅导方案、辅导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2)义务①遵守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有关规定。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心理健康辅导的方案、辅导时间等方面的规则。③求助者应尊重心理健康辅导员,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心理健康辅导员。(二)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心理健康辅导员的权利和义务。(1)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尊重信任的心理健康辅导关系。(2)心理健康辅导员不得歧视求助者。(3)心理健康辅导员在辅导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健康辅
8、导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心理健康辅导员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以外的任何关系。(5)心理健康辅导员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三)咨询时间咨询时间:1个月,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计4次七、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一)辅导阶段的划分:1、建立相互信任的辅导关系。2、了解和澄清辅导对象的心理困扰或问题,进行分析诊断。3、确定辅导的目标和方案,实施具体的辅导。4、结束辅导,追踪反馈,巩固和发展辅导成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