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ID:9780529

大小:7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8

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_第1页
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_第2页
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_第3页
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_第4页
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内容提要】进入近代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近代城市和交通的兴起,农村经济的变化,江南农村市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机遇,走上了曲折转型的道路。一方面,由传统的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发展;另一方面,在社会领域上也出现部分近代特征。同时,不同类型的市镇的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江南市镇并未超越传统形态,而是处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呈现出经济上的“半截子”近代化和社会上的“二元结构”特征。.L.编辑。【正文】在历史上,“江南”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其地域范围一直处于变化之

2、中。考虑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特征,本文所说的“江南”,以长江三角洲为主,兼及部分浙东地区。就农村市镇而言,其在江南地区的广泛兴起始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全面兴盛。但进入近代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和外来因素的楔入,江南市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艰难地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本文试对此作一番总体考察与分析。一、传统市镇的困境与机遇鸦片战争后,在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中,江南地区首当其冲。特别是封建统治的全面崩溃,近代城市和交通的兴起,农村经济的变化,既对该地区的传统市镇形成多方面的冲击,也为其向近代形态的

3、转型提供了各种机遇。自宋代以来,市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一直被排除在正常的行政序列之外,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进入晚清,传统乡里制和保甲制的松弛,使政府对农村社会的控制日显困难。在此情况下,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封建统治的瓦解和地方自治运动的兴起,江南各地普遍建立起以市镇为中心的农村行政体系。这固然有利于农村市镇摆脱封建束缚,向近代城镇发展,但由于行政力量对市镇经济和社会活动控制的加强,使市镇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原先相对于府县城市所具有的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与优势,工商税收监管的强化即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4、《民国濮院志》在谈到该镇主要产业丝绸业兴衰的原因时说:“绸业兴衰与捐税轻重亦有关。濮绸本远不如湖绉,故向来捐税轻。清光绪间,由绸业认捐,设立公所,认额主万匹,岁缴捐钱四千五百文。光复后撤消。民国初,每匹正捐连地方附税共九分,盖犹据包头绉纱也。不及一年,改照湖绉捐率,每斤捐洋为二角六分,外加附税”,不少机户和经营者由此破产。(注:《民国濮院志》卷14《农工商》,上海书店中国地方志集成本。)与此同时,随着市镇的行政中心化,作为政治制衡力量的行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也越来越呈现政治化倾向,从而削弱了其社会调节

5、能力。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空前兴盛,是与传统府县城市发展的相对停滞相对应的。但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以上海为代表的一批近代城市相继兴起,改变了这种发展格局,引发了市镇地位和功能的变化。由于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小规模、低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弱的固有局限,在近代城市机器工业生产面前显露无遗;简单化的商品流通和市场机制,又根本无力与以活跃的金融业与资本流通、迅捷的信息交流、多方位的服务体系、大规模的近代交通运输业为基础的近代城市贸易体系展开竞争,导致部分市镇由原来相对独立的农村经济中心转变为近代城市工商业原料供应和

6、产品销售的基层集散地。如湖州丝业巨镇南浔,所产生丝和丝织品原本多直接销往全国各地,从19世纪后期起,逐渐成为上海市场的生丝供应地,“道光以后,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销售。南浔七里所产之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日众。”(注:《民国南浔志》卷33《风俗》。上海书店中国地方志集成本。)青浦县的朱家角镇因邻近上海,成为周边地区沟通上海市场的中转点,“商贾贸易甲于他镇”。(注:《光绪青浦县志》卷2《镇市》。上海书店中国地方志集成本。下同。)清末民初松江、太仓等地市镇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正

7、得益于这种环境。当然,也有部分市镇因此走向衰落。如嘉兴府丝业巨镇王江泾,到20世纪初,虽周边四乡农家仍以从事丝织业为主,个体机户有千余家,年产丝绸14万余匹,但产品大多销往邻近与上海市场保持密切联系的盛泽镇,本镇的工商业街区全面衰落。(注:《中国经济志》浙江省嘉兴平湖分册,建设委员会经济调查所编纂,杭州正则书局,1935年,第57页。)市镇的发展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以轮船、铁路、公路为标志的近代水陆交通的相继兴起,对江南市镇的对外联系和商品运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以浙北

8、杭嘉湖地区为例,到20世纪30年代初,较具规模的市镇普遍形成了连接上海、杭州、嘉兴、湖州、苏州等大中城市周边小城镇的内河轮运网络。各镇始发和途经的航线和每天航班,乌镇有14条,27个班次;菱湖镇有14条,22个班次;南浔镇有20条,33个班次;濮院镇有4条,6个班次;双林镇有12条,15个班次;塘栖镇有6条,10个班次;新市镇有6条,7个班次;长安镇有6条,6个班次;硖石镇和泗安各有4条,4个班次;王江泾镇有4条,7个班次。(注:参见童隆福主编《浙江航运史(古近代部分)》,人民交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