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总结高三历史备考组张君莲时光荏苒,转眼2012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来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感慨颇多,现总结如下。一、认真研究2009年浙江省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和2012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及文科综合命题解析。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基本框架、考核目标与要求以及考试范围,是指导2012年高考的风向标.而且考试说明中还提供了2012年高考样卷,以及2011年高考真题卷.我还找来了2011年的高考考试说明,把2011年考试范围和2012年考试范围进行比对,发现在范围上变化不大,增加了必修三"睁眼看世界"的内容,删减了选修四"恩格斯"这一板
2、块.对于新增加的部分在教学中适当的关注.而对于2012年参考样卷我则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拿到考试说明的当天晚上坐在被窝里认认真真地做了一遍,给我一个很强烈的感觉:非选择题部分相当基础,尤其是38题.(2012年的真卷也是如此,38题如果知识点熟悉的话闭着眼睛也能做,但是从后来学生的反映来看,"康有为"这一分,就因为太简单.写太快,出错了.实在可惜,但这也跟学生个人的素养有关.)样卷的39题是2010年真卷,难度居中,但是知识点考得很细,答案以教材内容为主,兼顾文综政治部分.另外样卷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把两年的样卷进行比对,发现参考试卷更换了四个选择题和一个非选择题.
3、情况如下:1、选择题:新出现的试题分别是第12题("论文关键词")、14题("理学家辩论")、17题("孙中山言论")、23题("局部战争"),这四个试题均为前三年浙江省高考试题。2、非选择题:第39题("美国制度创新"——前三年均为"两次世界大战")。3、第39题与2011年相比,从将选修1A和必修模块结合命题变化为必修不同模块内的整合。4、调整后的五个试题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这样变化令我震惊,是否意味着2012年高考历史会比较简单,比较注重基础?是否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夯实基础上多花时间?我无法确定,也无处询问.所以就借助
4、《2012年文科综合命题解析》这本书,试图通过阅读和研究这本书来寻找2012年高考历史复习的突破口.在我仔细阅读《命题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及《新课程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构成及特点》后,还是担心:毕竟是高考,毕竟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在新课程改革的第四年高考会来个大转折的可能性大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郑老师商讨,也多方请教各个学校的复习方法。二、依据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制定复习计划,确定复习方法。带着这样的想法,参照了兄弟学校和宁波市外高三历史老师的做法,我制定了详密的高三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但是计划和方法只是提供了大致的参考,在各种考试和实际教学面前不可能一层不变,更何况我的想
5、法也随着实际教学效率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在整个高三教学中我相当关注课堂效率,尽管教书已经多年,但是一节课上下来如果感觉学生学习状态差,或者因为自己的讲解不到位准备不充分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会非常自责,也会因此不快乐.所以我总在追寻课堂的快乐,追求课堂的高效.因为是班主任的缘故,常常会听到学生反映高三课堂太无趣,老师的教学太过程式化——当然不是所有科目.所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感觉.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如何换一种新鲜的面目呈现给学生,如何在试题讲解中吸引学生的兴趣都是我非常关注的,因为实践证明学生在新课讲解中接受的知识记得更牢,以后的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唤醒学
6、生原有的记忆,并且在多轮次的复习中不断地重负。复习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复习的目标却是固定的。1、高三历史备课组制定的一轮复习目标是稳抓稳打,夯实基础.从微观角度理清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也适度放慢一轮复习的进度,力求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比较细密的知识体系.由于受了黄牧杭老师的影响,我在一轮复习的时候非常注重知识的深入挖掘,比如在《伟大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相当熟悉,所以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我以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情结为线索,把分散在必修乃至选修中的相关知识以大历史的形式全面铺开,课堂反馈很好.再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我则以
7、大事年表的形式把历史知识串起来,并通过有价值的设问,挑战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而这些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和思想不是源于网络,而是源于平常的阅读.所以我的备课时间特别长,有时候找到好的资料,我会把它一字一字输入我的电脑.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常常会闪现出教学的灵感与火花.高三一年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成熟。2、第二轮复习的目标是纵横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注意扩展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宏观角度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在进一步渗透答题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规范答题。历史如浩瀚海洋,上达天文地理,下通人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