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

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

ID:9764601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_第1页
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_第2页
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_第3页
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_第4页
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浅论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和负能量媒体对新近发生事件的报道称为新闻报道。新闻报道向大众传递着政治经济、百姓民生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将其引发的不同社会效果分类,带给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成功、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那新闻报道传播的就是正能量,正能量能让公众积极、豁达、理性,促进社会和谐。反之,一味博眼球,强化社会阴暗面,使公众带来恐慌情绪,产生社会经济恶化、群众道德败坏、治安环境恶劣、社会动荡不安等错觉,这就是传播负能量,负能量使人消极、狭隘、偏激,加

2、重一些人的消极或仇恨心理,进而引发社会矛盾。  一、新闻报道的正能量和负能量  从字面上来看,正能量和负能量是一对反义词,从它们起到的作用来看,它们也是截然相反的两个词语。笔者认为,它们的正反效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有利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负能量影响社会经济稳定。  社会经济建设在任何新闻报道中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在经济新闻中,好的新闻报道就是好的精神产品,就能转化为物质财富,甚至成为全社会的福祉。例如2014年12月11日有媒体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提2015年经济工作5项任务》,及时传达中央经济工

3、作会议精神,同天报道的《中央经济会议:经济仍面临不少困难下行压力较大》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相关报道一方面围绕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报道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正确传递发展思路,把各地各单位部门的工作思路通过媒体向本文由.L.收集整理社会发布,相互启发。另一方面,把各地各单位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群众的愿望、要求、呼声等收集回来,反馈给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从而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新闻报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这两篇报道,让公众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也了解了可能会遇到的阻力,有展望、有分析、不隐

4、瞒、不浮夸,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勾画出2015年的经济发展路线图,给人带来前进的力量。这样的报道以真实为前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对公众而言,人们会从新闻报道中获取利益相关信息,通过分析经济形势以调整、优化决策。一旦人们相信并接受了相关报道,必然会采取相应行动。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网络媒体的盛行,使传播信息速度加快,使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大增。如果报道为了抢眼球,过于负面很可能引发群众恐慌,市场波动甚至社会动荡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其中,很多过于负面的报道都是断章取义的、失实的。例如2013年6月6日,有

5、媒体报道三一被指虚增销售收入超4亿元,将三一重工推向风口浪尖,导致相关股价剧烈波动,造成市场混乱。又如2008年有媒体报道招行投资永隆银行浮亏逾百亿港元,导致股市银行板块整体下跌。这些负面报道后来被证实为,有些是虚假的,是媒体记者蓄意为之,有些是由于数据采集有误得出错误结论。虽然媒体、记者都及时更正、道歉,但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无法消除,相关损失也无法挽回。  (二)新闻报道传播的正能量有利于道德建设;负能量将道德观念解体。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宣扬道德模范的光辉事迹传播有形的正能量,通过挖掘闪光

6、事例、凡人善举,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人、感召人,把好人好事传开,为道德模范喝彩,让道德高尚的人成为人们心中的偶像。  在我们江苏江阴,有一个潜伏了27年的无名好人,用炎黄的名字给贫困群体捐款,直到今年11月底才被发现。江阴各媒体得知这一线索后,第一时间对炎黄老人的事迹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并及时对省级、中央级媒体进行了对外宣传。几天时间里,江阴好人坚持27年做慈善的事迹被传为城中佳话。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炎黄没有露面的时候,当地乡镇发起了学习炎黄的活动,涌现出了无数做好事不留名的志愿者,我们发现,这个新闻比发现炎黄本人更具有社会

7、意义,再次集中对外宣传报道,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笔者认为,此次针对炎黄的两轮不同层次的新闻报道,成功将江阴人民爱做好事、坚持做好事的正能量传播出去,为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浪潮树立了典型形象。  但也有一些媒体,为了获得更高阅读量、收视收听率、点击率,吸引广告商赢取商业利益,可谓是奇招频出,仅仅是为了标新立异、吸引眼球而以嘲讽、戏谑、解构社会主流道德观念,为了批评而批评,有的甚至不惜撕裂社会共识,攻击现行价值观,不断降低人们的道德标准。甚至标榜作秀、炫富,原来让人不耻的话如宁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在自行

8、车后笑、我想拿鞭子抽你我是屌丝等词汇如同雨后春笋般被奉为金玉良言。再举一例子,争议颇大的扶老人话题,一次又一次因扶老人而被冤枉、讹诈的报道,不管真真假假,它们的过度出现,严重削弱了百姓做好事的信心和底气,狠狠打碎了人们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