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

论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

ID:9762279

大小:6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8

论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_第1页
论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_第2页
论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_第3页
论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_第4页
论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内容提要: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对建国后共产党主导下的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和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进行了历史回顾,认为要解决当前我国现代化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从完善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入手。  关键词:土地制度,变迁,现代化,农业发展  自中国共产党主导我国现代化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集体化、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三次大的变迁。这三次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现代化和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1.消灭地主土地所

2、有制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1949年以前,以租佃制为主要特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地主豪绅阶级成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的巨大障碍。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地主豪绅阶级成了解放生产力,促使农民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必要前提。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敏锐地看到了这一问题,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但他并没有能够进一步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更没有付诸于具体实践。国民党在南京执政以后,虽然在形式上、理论上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曾施行了土地整理,田赋整顿及租佃改良等政策。但由于国民政府自身缺乏权威性以及与地主豪

3、绅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国民党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历史任务就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1949年以前,我国土地关系和土地制度有三个特点:一是土地占有关系很不公平。土地是农业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占有关系直接体现着土地制度的特征。1950年,国家统计局根据农业生产资料及各地区土改前的阶级构成推算出,全国土改前,地富占户数6.87%,占人口9.41%,占土地总数51.92%;中农、贫农及其他劳动者占户数93.13%,占人口90.59%,占土地总数的48.08

4、%,表明旧中国地主与农民基本上各占一半土地。对于土地占有关系的这种估算,郭德宏汇集了建国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机构和学者对土地占有关系的统计材料,将其平均值与国家统计局1950年的数据比较,认为结果十分相似。类似这种估算的研究成果颇多。例如,杜润生在回忆录中也提出,土改前地主和农民在土地占有上大致各占一半。因此,土改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二是土地的经营方式主要是租佃制。租佃制的最大特点是所有权集中而使用权分散:一方面,大量土地集中到少数人(即地主、官僚)手中,另一方面,土地所有者把土地碎分出租给农民,收取地

5、租。地租是地主土地所有权的体现,并且畸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由于中国土地资源高度稀缺,随着经济发展,使用稀缺资源的租金也就会相应提高。因此,解放前有关旧中国农村地租过高、剥削过重的资料如汗牛充栋。其中又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时期的资料为最。近年来,高王陵对大量个案进行的研究证明,田主与佃户实际上常年地租率大约在30%-40%之间。地租代表的剥削率过高,必然导致农民破产、社会动荡,最后通过发生革命再予以调整。租佃制不仅造成了地主与农民之间阶级关系的紧张,更为重要的是已开始造成农业发展的停滞

6、以及农村的日益凋敝。因为在租佃制下,地主将从农民身上剥夺来的高额地租不是用来投资农业生产和改进农业技术,而是转移到城市用于工商业投资或用来个人奢侈消费。农业发展仍靠沿袭传统技术和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这一时期农业的技术和组织特征可概括为:每个劳动力所创造的增值非常之低,无论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还是与中国经济的现代产业部门相比都是如此。三是传统地主阶级劣质化。在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中心的现代化潮流冲击之下,传统地主阶级既显露了其极端的反动腐朽和落后性,又在其内部发生了剧烈的分化和变动。这个阶级中具有知识远见和资本的

7、精英分子大都离开乡村流入城市,或转变为工商业者,或通过接受新式教育(包括留学)变成自由职业或者知识阶层的成员(也有部分人成为新式军人阶层中的成员),仍然留在乡村、留在这个阶级中的成员与通过强取豪夺等各种手段(不排除有部分地主是靠克勤克俭而发家致富的情形可能存在)补充在这个阶级的成员,其素质之低下,对待农民手段之残忍恶劣,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地主豪绅阶级出现了劣质化的倾向。这个阶级为满足其被现代物质文明的享乐刺激得更为膨胀的贪欲,对农民的盘剥越来越重,对中国现代进程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从

8、上可以看出,在土地占有极不平等的基础上形成的租佃制,不可能转化为现代农业生产制度,地主豪绅阶级更不可能转化为现代农业生产者。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4月7日在上海《共产党》月刊登刊《告中国的农民》一文起,对农民问题的探索一直就没有中断。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土地革命和土改为手段来改造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道路。1928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了其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以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