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资源保护的国际法理论基础剖析

淡水资源保护的国际法理论基础剖析

ID:9759827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8

淡水资源保护的国际法理论基础剖析_第1页
淡水资源保护的国际法理论基础剖析_第2页
淡水资源保护的国际法理论基础剖析_第3页
淡水资源保护的国际法理论基础剖析_第4页
淡水资源保护的国际法理论基础剖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淡水资源保护的国际法理论基础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淡水资源保护的国际法理论基础剖析淡水资源保护的国际法理论基础剖析地球,因其表面71%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而获得了蓝色星球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淡水储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而且其中的68.7%又属于固体冰川,分布在难以利用的高山和南、北两极地区,还有一部分淡水埋藏于地下很深的地方,很难进行开采。淡水,是指水质中仅有微量溶解的氯化钠的水,是相对于海水的一种水体。从人类的视角来说,也可以称其为饮用水。目前,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地下水、湖泊淡水和河床水,三者总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77%。然而,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却愈来愈大,除去不能

2、开采的深层地下水,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水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26%左右。  全球淡水资源状况之所以不容乐观,除了上文提及的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等原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曾于2003年说,如果世界各国不及时采取措施,全球都将面临淡水危机,由此可能引发争水之战的悲剧。[1]目前,这场危机已经显露在我们眼前,其突出表现为:第一,淡水消费急剧增加,可支配量减少;第二,为满足消费需要,淡水开采量剧增,水质下降;第三,农业、工业和都市的迅速发展造成淡水严重污染。咸海曾经是世界上第4大湖泊的淡水源,现在却已经失去其总水量的2/3,

3、正逐渐变成废船搁浅、骆驼散步的荒漠[2];在非洲、阿富汗、印度和亚洲的其他国家,通常一个妇女每天打水的步行距离是6公里;2010年春季,我本文由.L.收集整理国西南5省面临世纪大旱,5000多万同胞受灾。这场罕见的世纪大旱中农作物受灾面积近500万公顷,其中40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000万同胞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3]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这样的危机将越演越烈。淡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对于环境保护和各种生命本身,都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一、讨论的前提淡水资源保护的法理基础  在我们试图对淡水资源的国际法保护发展历程做出梳理之前,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已经横

4、亘在我们眼前。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淡水资源?或者将其延伸开去,我们基于何种理由要保护环境?对这个问题,人们已经做出了多种多样的回答。  (一)以人类为中心进行保护  早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就明确地将环境限定为人类环境,并且在斯德哥尔摩会议宣言的前言中写道:人类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塑造者,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等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4]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又声称:人类处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这些说法从本质和外在上都带有很明显的人类中心色彩。  张晓君和张辉将正义理论作为

5、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渊源,而其中的一种正义观即为安全主义的正义观。[5]按照其观点,正义中的善首先是安全,其后才能谈及自由、平等以及幸福。当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对于安全的需要也就愈加强烈。古典自然法学派的霍布斯就假设了人对人是狼的这样一种自然状态,并进一步阐述道,人们为了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获得安全而将权力让渡给利维坦,由这个庞然大物来向他们提供保护。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来进行调整,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变得愈发紧张,各种环境问题甚至完全可以将其称为环境危机不断出现。这一现状,使得安全主义的环境正义有了得到承

6、认与倡导的必要。换言之,这种观点最密切关注的就是人类种族延续的安全性。  (二)以环境本身为中心进行保护  这种观点以环境为中心,重在尊重自然。它向我们提出了人类应该如何适从这种对世界的伦理观这一问题。[6]它改变了以人类为中心的关注角度,转而尊重自然。这一观点有着强烈的伦理学色彩,也有其自身存在的意义。  毋庸赘言,在人类诞生之前,地球就已经存在并且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在人类消亡以后仍将继续存在下去。也就是说,对地球而言,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不过是匆匆过客。这也与唯物主义哲学所定义的自然环境的内涵相符合。  如果将地球看做给我们提供容身之处

7、的房东,那么,我们不过仅仅是在短暂的时期内租赁了这一住所的房客。就此而言,人类对地球环境有尊重与保护的义务、对同样作为房客的其他生物也有保护其生存环境的义务。199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序言提及了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和生物多样性及其组成部分的生态、遗传、社会、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和美学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对进化和保护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性。[7]这就意味着人类开始承认了人与自然世界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并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之后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也隐含了这一点。这两个公约共同体现出了以环境本身为中心的观点,但目前尚未得到国际社会的

8、认可。其原因如下:  首先,这一观念的出发点是以环境为中心,即坚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