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748109
大小:5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7
《社会发展与城市形态演进——城市形态理论研究发展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社会发展与城市形态演进——城市形态理论研究发展综一城市形态研究的范畴及特点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物质载体。以城市的物质形态特征及演变规律为核心的城市形态的研究是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一。一般而言,狭义的形态是指物体呈现于人们视觉的全部表现形式,即形相与状态,广义的形态是指事物呈现于人们知觉的全部表现形式,包括抽象表现形式。城市形态是城市整体的物质形状和文化内涵双方面特征和过程的综合表现,具体而言,城市形态是城市内在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表现,反映在城市
2、和居民点分布的组织形式上,城市本身的平面形式和内部组织上,城市建筑和建筑群的布局特征上等。从城市形态概念的界定上可以看出,城市形态是社会多要素多功能系统作用下城市本身的平面形式、布局结构、建筑风格等非常具体直观的有形表现,因此,城市形态的研究是包括多个侧面(物质要素)和多个层次(文化内涵)的研究,再加上城市形态本身是由历史积淀而成的,具有动态演化的特征,这就使城市形态的研究成为内容非常丰富的综合性的内容。因此,城市形态的研究一方面具有具体分析的特点,只有对城市特定发展时期的城市物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作
3、深入细致的分析,才能把握各个时期的城市风貌和艺术成就,从而得出有益的经验和设计手法,为今天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城市形态的研究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只有对城市的各物质要素的内在机制及其外部关系的高度凝炼抽象和概括,才能把握城市总体的形态特征,揭示城市内外部诸要素相互间的关系,从而把握城市的演变规律,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二理论发展综述对城市形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比如我国在奴隶制鼎盛的西周开国之初(公元前11世纪)就有了满足奴隶等级制度需要的城市形态的规划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
4、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三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度.经涂九轨,左祖右杜,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墟市的平面形式是方形,道路垂直相交,城市中有“祖”、“社”、“朝”、“市”、“夫”等城市要素,按“旁”、“左”、“右”、“前”、“后”的关系布置。按这个规划制度所建成的城市,虽未为考古发掘所证实,但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形态制度对我国后来的都城建设有很大的影响。又如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规划家管仲在他的《乘马》中对城市形态也相应提出了“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
5、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见解,强调城市形态应充分结合地利条件.视城市的实际情况而定,不必强求形式上的规整,这种突出城市的个性,摒弃单一的城市格局,祟尚自然的思想对中国传统城市形态产生了深入广泛的影响。又比如在西方,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出现了希波丹姆规划型式,这种械市型式遵循几何数的和谐,从秩序美的角度出发,采用几何形状,以棋盘路为城市的骨架,这种城市型式在后来的城市规划实践中被广泛的运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提出了有利于城市防御和避风的八角形城市提案,到公元15、16世纪的
6、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学者对城市形态的探讨,更进入了一个高涨时期,如阿尔伯蒂(Alberti)、帕拉第奥(Palladio)、斯卡莫齐(Scamozzi)等先后对城市形态及理想空间模式进行了探讨,其中弗朗切斯科.迪乔治(FrancescodiGiorgio)在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提案上,制定了一个道路按放射形布置,中央有园形的纪念建筑物的城市提案,到巴洛克时期及以后受这种城市提案的影响发展起来的城市渐渐多了起来,城市里有方或园的广场、广场上有纪念物、有向四面放射出去的笔直的干道和整齐的街区,这种利用街道连接
7、广场、园林绿地和纪念物,形成统一完整的构图轴线,成为大城市中组织城市三度空间形态的重要手段,其城市美学构图上的作用和意义影响至今。对城市形态的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是随着西方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巨大变革,在城市规划实践的推动下逐步产生的。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工厂取代手工作坊,人口向城市大规模的聚集,大片工业区、仓库码头区和工人住宅区的出现,使传统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尺度被打破.城市形态急剧变化,城市越来越大,城市功能越来越复杂,各种城市问题也应运而生,如人口密集、房屋拥挤、
8、环境恶劣、交通阻塞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了对城市形态理论的系统的探索研究,这种探索,一方面,沿续传统的改善城市物质形体环境的作法,从城市本身的物质形体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城市物质形体的设计和美化,来改善城市面貌,并逐步发展成为注重城市三度空间形态的现代城市设计;另一方面,人们也认识到就城市论城市的传统做法并不能解决大工业带给城市的根本问题,所以这种探索扩大到从区域、经济、地理、社会等宏观领域入手,综合探讨城市总体的形态特征和发展走向,并逐步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