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砼路面)

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砼路面)

ID:9737242

大小:529.5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8-05-07

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砼路面)_第1页
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砼路面)_第2页
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砼路面)_第3页
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砼路面)_第4页
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砼路面)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砼路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砼路面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砼路面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砼路面一、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依据及说明第一节编制的技术依据1.某市2009年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招标文件》2.某县2011年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图设计》3.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4.交通部〖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文件图表示例》;

2、5.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6.JTJ0064-98《公路地质工程勘察规范》;7.JTG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8.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9.JTG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10.JTGD40-2002《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11.JTG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12.JTGD61-200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13.JTG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14JTG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3、;15.JTG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16.四川地震局2008年6月颁布的《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各市、县、乡镇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动参数一览表》;17.四川省交通厅公路局交路工函[2006]372号《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及其附件《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18.交通部颁发《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指南》2008第25号文件;19.本项目勘察设计合同书。1.第二节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路线的主要控制点为:文井镇到鸡冠山路交界处,大同村。路线全长4.149公里,采用水泥砼路面。平面线型以利用旧路为主

4、。段落序号起讫桩号情况说明1K0+000~K0+268原线有5米宽的水泥砼路面,全部利用,在部分段落增设水沟。挡防工程全部利用。2K0+268~K0+400原有4.2米宽的水泥砼路面,本次改建在路线右侧增加2米宽的水泥砼路面及土路肩,在部分段落增设水沟。挡防新建。3K0+400~K0+657原有3.5米宽的水泥砼路面,本次改建在路线右侧增加3米宽的水泥砼路面及土路肩,在部分段落增设水沟。挡防新建。农村公路灾后重建及灾后安置点对外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泥砼路面4K0+657~K0+764原有3.2米宽的水泥砼路面,本次改建在路

5、线右侧增加3米宽的水泥砼路面及土路肩,在部分段落增设水沟。挡防新建。5K0+764~K2+420原有3.5米宽的水泥砼路面,本次改建在路线右侧增加3米宽的水泥砼路面及土路肩,在部分段落增设水沟。挡防新建。6K2+420~K4+149.57原路泥结碎石路面,本次改建为水泥砼路面,路基宽6.5米,路面宽6.0米,两侧为0.25米土路肩。排水及挡防新建。(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本区为岷江冲洪积形成的彭眉平原,泯江在平原中自北向南流。平原西侧为总岗山,东侧为龙泉山,形成两侧为较高丘陵区,中间为相对低洼的宽谷地貌。泯江Ⅰ、Ⅱ级

6、阶地发育,本线两端,于浅丘顶面还可见Ⅲ级阶地的残留,各阶地多己辟为农田。线自西向东横穿彭眉冲积平原,路线两端在丘陵区中通过,中部在平原区中通过。平原区为农田区,城镇村落密集;丘陵区植被良好,主要为乔灌木混合林。2.气象测区属于四川盆地边缘气候区,系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东无严寒,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最理想的旅游胜地,寒冷期在1月,平均温度4.9摄氏度,最酷热期在7月,平均气温25.4摄氏度;多年平均温度15.2-15.9摄氏度,年降雨量1001.9-1264.7毫米,最高达1903.4毫米,集中在6.7.8月份

7、,占全年降水量66-76%,最长连续下雨达33天之久;年平均相对湿度81-84%,蒸发量733.1-920.8毫米;年平均日照率24-30%3.地层岩性据峨眉和邛峡幅区域地质资料,沿线地层主要是泯江Ⅲ级阶地,含砂粘土层和砂卵石层,以及下伏白垩系地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地层(Q)(1)中下更新统冰碛、冰水堆积层(Q1+2gl+fgl)上部为厚约10m的粘土层,具黑色网纹构造。下伏为一套紫红、棕红、黄褐色粘土充填的砾卵石层,厚约35m。卵砾石成份以石英岩、砂岩为主,次为玄武岩、花岗岩等,次园至半棱角状,粒径一般220cm,大者可

8、达30cm,风化强烈,大部分仅保留外形,砾石和粘士结合紧密,呈泥质胶结的半胶结状。复盖于浅丘之上,下伏为臼垩系地层。(2)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上部为黄棕色、深黄色粘土及细中砂层,粘土层含砂质,具微透水性。细、中砂以白色及黄色石英砂为主,无胶结,较松散,具斜层理,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