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金融自由化进程比较及其启示

美、日金融自由化进程比较及其启示

ID:9735232

大小:6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7

美、日金融自由化进程比较及其启示_第1页
美、日金融自由化进程比较及其启示_第2页
美、日金融自由化进程比较及其启示_第3页
美、日金融自由化进程比较及其启示_第4页
美、日金融自由化进程比较及其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日金融自由化进程比较及其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美、日金融自由化进程比较及其启示    一、美国金融自由化历程    1、大崩盘引起大管制(20世纪30~60年代)  从美国的金融发展史来看,早期美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反对对金融业采取集中化控制,金融体系实行自律原则,因而金融业的稳健性、流动性及服务规范都缺乏严格统一的规定。当时银行、证券、保险可以混业经营,商业银行既可办理信贷业务,又能进行证券投资、从事保险、信托业务。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年代。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发生大崩盘,引发银行挤兑存款风潮,许多银行倒闭,从而引发了金融危机,进而威胁到大量企业的经营和生存。一系列的连锁反

2、应导致了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30年代大萧条。  大萧条期间,全美银行的1/3,即11000家银行倒闭,信用体系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931年,美国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和研究大危机的成因,认为,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尤其是前两者)在机构、资金操作上的混合是引发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对1929年股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认为,商业银行不应该参与证券交易。  在此背景下,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银行法案》(GlassSteagallAct),实施分业经营原则。之后,又相继颁布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1940

3、年《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等一系列法案,逐渐完善和强化了相应的法律和规则,逐步形成了分割金融市场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框架。  在40年代~60年代,美国各金融机构主要进行专业化经营,经营范围比较狭窄,经营业务也相对简单、安全。储蓄和贷款协会、信用社、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这些主要的金融机构各司其职,相安无事,也很少出现经营失败,金融业处于平稳祥和的长时期繁荣之中。在此期间,每年破产、被迫关闭的银行平均不到10家。    2、管制引发银行业力拓海外市场(20世纪60~80年代)  60年代未,随着战后各国,特别是德、英、法、日等国经济进入持续快

4、速的发展期,国际贸易相应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的金融服务需求大量增加。当美国大多数金融机构还在紧盯着如何切分本国金融市场,又被“Q条款”与禁止商业银行跨州经营等各种限制性法规捆住双脚时,花旗银行开始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业务,获得了巨大成功。因为,在海外开设分支机构不会受到国内法律的严格监管,不仅可以翻过分业经营的“防火墙”,绕过禁止跨州经营的“篱笆”,还可突破利率管制的“天花板”。  花旗的成功,让其它银行纷纷效仿,趋之若鹜。到了70年代~80年代,美国银行在国际银行业中已经占据了领先地位,到1990年,有100家以上美国银行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资产总额超过4

5、000亿美元。    3、以创新抵御利率、汇率风险(20世纪60~80年代)  60年代中期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解体,牙买加体系——浮动汇率制开始形成,金融业的经营面临着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  时势世事的巨变使得美国国内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严重加剧,这给国内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规避风险,求得生存与发展,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主要包括:(1)创造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如可变利率存款单、可变利率抵押契约、可变利率贷款等;(2)开发金融衍生产品:包括各种金融期货、期权和互换协议。这些金融创新从60年代开始

6、,70年代日益活跃并成为时代特征,许多重大的金融产品创新都产生于这个时代;到80年代逐渐蔓延至全世界,形成全球趋势和浪潮。    4、创新与监管的较量引发开放(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中后期的金融创新已经不仅仅是出于规避风险的创新,而发展成了有意识的规避监管的创新。由于金融业较其它行业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因此从另一角度看,谁能开发出规避政府监管法规的产品,谁就能拓展新的经营空间,谁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规避政府监管,也就成了这个行业创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平台。金融创新与政府监管的较量,使得金融自由化不断推进。  为了规避利率管制,各个金融

7、机构想尽办法。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推动了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出现,商业银行创造出“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SNOainBankSystem),是指某一家或几家银行既是特定企业外部资金的最大提供者,又是该企业的大股东。这种安排排斥、削弱了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的正常监督和市场对企业行为的激励与调控,为日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日本金融体制的三个基本制度之间在功能上存在着高度的依存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日本金融体制的本质特征是一种以限制银行存贷款利率、金融业务严格分工、金融市场封闭、政府对金融的巨大干预性为特征的限制性金融体系。 

8、   2、政府主导的“渐进式”自由化(20世纪70年代中~80年代)  7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